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研究——以郑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业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水平是评价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区域物流中心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空间.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构成主体。构建合理的区域物流中心有助于提高区域市场竞争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和生产方式。随着郑州物流中心建设条件的优化.尤其是郑东新区发展战略的落实.郑州市物流业的发展将面临一个新的提升机遇.本文试图盘点郑州市的物流资源.从发展条件、园区选择、空间布局及发展指引4个方面做具体解析.以期对郑州物流业发展和物流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哲 《现代交际》2011,(5):124-12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它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城市衡量一个城市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在阐述区域物流的基本概况的同时,分析了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城市发展区域物流体系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赞 《现代交际》2011,(5):63-63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化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物流业呈现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趋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过渡。本文通过对我国物流业的一些管理问题,并就此进行了相关的策略研究,对我国物流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对外贸易和物流为研究对象,选择国际化程度较高,物流业发展国内领先的深圳市为案例,分析了深圳市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物流业发展地位和发展格局。提出全球生产网络下物流业会有较大的发展,每个城市和地区都应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融入过程受到周边区域和城市的激烈竞争;港口和空港是城市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物流终端,政府应重视港口和空港货运发展,尤其是未来空港货运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景贵 《现代妇女》2013,(11):288-288
东莞的物流业与其毗邻的广州市、深圳市相出有较大的差距,物流观念相对滞后,基础性建设投入不够,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等建设等比较欠缺,许多物流企业还处在传统物流的运作阶段,物流服务未能上升到应有的水平。这种现状在我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物流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国外发达区域,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在制度设置和经营管理方面,都有待提高。我国的营改增对现代物流冲击很大。其中税负影响乃是重中之重,文章是在营改增对物流的冲击之上,更加深层次地对营改增下现代物流税负增加的问题进行了战略分析与解决对策。对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丁玲  千庆兰  李土金 《城市观察》2013,27(5):130-138
区域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城镇经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广州市花东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GIS可视化及问卷调查法对该镇物流企业的发展特征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花东镇的物流企业目前存在产业关联性不强、物流企业集聚效应有限、企业对外联系较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其特征归纳出镇域物流业的三种发展模式,即政府主导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机场带动发展模式和跨国公司带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上海物流效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线,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表现为车辆利用率和运营效率不高、运力资源轻度浪费、产业集成度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应联合出台相关政策,从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加强物流资源配置能力出发,引导物流业向高效、低碳、环保的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升上海物流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显的愈加重要,所以物流成本和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文总结了物流成本的特点,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存在的弊端,并根据物流企业特点对相关成本控制对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企业的自营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物流市场需求的匮乏使得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内在动力不足.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同时这也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给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市场已经孕育了对第三方物流的巨大需求.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市场机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流业全球一体化发展,活动区域逐日国际化,高职物流英语教学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而高职物流英语中,作为基础模块的听说能力培训,是提高学生应职能力和就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针对高职物流英语情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物流英语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采取"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构建基础英语的模式上,优化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建立合理考评反馈机制,以更好地服务物流业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的升级,依托于"互联网+"产生的物流业作为新兴行业,同样要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物流业中,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基于国家政策、行业环境和企业本身三个维度的研究背景,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信息技术投入对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大,但我国的物流业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物流模式?文中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发展现状,比较了各种物流模式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选择物流模式的策略模型和决策流程,并且结合昆山哈森鞋业有限公司的具体案例分析论证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14.
袁嘉蔚  郑沃林 《城市》2015,(10):24-29
笔者根据城镇综合发展水平的本质及构建指标的一般原则,建立涵盖城镇人口指标、经济实力指标、科学水平指标、文化建设指标、教育成效指标和环境优化指标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广东省21个城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发展劲度、发展硬度及发展韧度协调比较好;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得分高低主要与发展韧度因子的强弱成明显的正相关。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区域进行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迅速发展的物流产业及其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穗港两地的物流业已呈现出竞争之势,通过对香港和广州两地的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两地经济联系紧密,加强物流业合作对广州和香港两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穗港两地物流业合作与发展策略,对如何推动穗港两地物流业的合作做出思考。实现两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钟燕媚 《职业》2012,(14):183
中国入世后,物流业全面开放。中国国内物流业应该如何面对国外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笔者试就中国物流业的电子商务化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国最具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国邮政的电子商务化,进行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7.
童中贤 《城市观察》2010,(2):183-192
竞争力的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早来源于企业管理研究,后被引入国家(国际)、区域和城市领域研究中,出现了国家(国际)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概念。学术界目前对城市群竞争力理论基础的探讨,涉及的相关理论较多,覆盖面也较广,但对某些理论的支持性和解释性争议也较大。构建科学的城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既不能将城市群竞争力与其他竞争力割裂开来,也不能将城市群竞争力等同于其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陈勇 《职业时空》2009,5(11):125-127
随着物流业被列入我国十大行业振兴计划,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热点,在这个过程中,物流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真正实现整个物流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必须从物流专业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物流专业教学内容实用化和物流专业教育师资多元化等方面实施优化措施,以利于我国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就业、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江西具有承东启西的优越地理位置,又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之一.加上近年来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研究江西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并寻求加快发展的路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尽管物流联系是城市要素流动的重要方面,但因相关数据获取困难,相关研究一直不多。本文以深圳市货运车辆GPS数据为基础,通过货车停留行为与行驶轨迹数据识别深圳市主要的物流节点区域与货车流量廊道,同时对主要物流节点区域货车起讫点(OD)构成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发现,深圳市城市物流空间主要依托东、西部港区与平湖物流园,构成了"蛇口—西丽—大浪—平湖"、"盐田—横岗—平湖"两个物流扇面,需要关注东、西港区之间的货运车流联系,发展海铁联运,建立多通路的物流联系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