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职业教育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由黄炎培等人倡导并发起的职业教育思潮影响了整个教育领域,科技救国的思想洗涤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思想体系,形成了面向现代化的新教育格局。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中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职业教育。这是继近代职业教育思潮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变革”时期,推动这一变革的巨大动力就是“科教兴国”战略。从历史上看,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变迁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变迁的条件和动因。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在不断地吸收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应当发掘、整理和继承我国近代以来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研 《中外书摘》2007,(9):40-41
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在晚清激烈的社会变革中,洋务派编练新军,引进西方兵操,首开中国近代体育之先河。其后的洋务教育,对西方体育的传播起了更直接的作用,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和湖北武备学堂等十多所新式学堂,均仿照外国同类学校开设了体育课,内容有击剑、拳击、跨栏、跳远、跳高、平台、木马、足球等。  相似文献   

3.
说起晚清重臣,绕不开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曾国藩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李鸿章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在内忧外患之下,他们苦撑晚清危局,开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历史进程,是维系清廷苟延残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年代的清末实业教育,提倡"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就浙江而言,自1897年杭州太守林启创办中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杭州蚕学馆"始,也已经有了112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晚清新政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进行的改革。新政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军事等许多方面,对这些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促使中国从传统的封建走向近代化。虽然最后晚清新政以失败告终,没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它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政治社会的转型,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刘丽芳 《职业时空》2010,6(5):170-172
从1862年到1911年5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近代数学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以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为界,将该时期分成两个阶段。文章从数学教育的概况和成就两方面论述了我国近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笑汀 《老年人》2008,(6):38-39
邵阳出将才,尤以近代为最。晚清封疆大吏魏光焘、国民党高级将领廖耀湘均为青史可传者。但就造福中国社会的功绩而言,则未足望蔡锷的项背。蔡锷短暂的一生,不仅充溢着金戈铁马之豪,也浸润着风流文采之雅。  相似文献   

8.
中美在晚清时期开始交流,在交流中美国也有意无意的培养了一批中国科技人才,本文分析美国培养中国科技人才的几种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主动的去美国学习和在中国交流中的学习两种,系统的考察了美国培养的科技人才服务于中国社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关系国家安全方面,晚清美国培养的科技人才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很多中国人从美国掌握了近代科技,促进中国人向美国学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公关世界》2010,(6):17-17
作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是中国近代博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近代博览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对近代博览会积极推崇,竭力倡导,大胆开拓。从相关的史料来看,他对博览会的认识可追溯到19世纪末。他认为,举办博览会,是振兴我国实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烟台籍留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多种方式推动了烟台社会的近代变迁。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既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晚清大企业家,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还是晚清推动洋务运动的人才战略家。  相似文献   

12.
《万国公法》的传入是晚清近代外交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清政府和列强对待《万国公法》的态度反映了朝贡体系与近代国际体系两种国际秩序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 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执著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向往天下为公、和谐境界、丰衣足食、国泰民安。这也就是“大同梦”“小康梦”。回顾历史,秦汉至清中期,盛世不断、中兴起伏,可以说中国正是世界上最具有经济实力的强国之一。然而,传统的中国,既包含着积极进取的正面又有保守封闭的负面。当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近代工商文明萌芽大行拓海扩张之时,晚清的中国仍然保持着海禁排外、文化自守、制度陈腐,徘徊于农耕历史原点。贫穷落后、闭关自守、停滞衰败,以致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掠夺。  相似文献   

14.
牛雅娜 《职业》2012,(9):183-184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使其具备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与学历教育相比,它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也被称为实业教育。欧洲各国职业教育的结构、水平受政治状况、经  相似文献   

15.
汤涛 《中外书摘》2010,(5):8-11
陈叔通一生经历传奇,跨越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从清末进士、翰林院编修最后到抗战前后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新中国初期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单梳理晚清民初云南桑蚕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时期云南桑蚕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自强运动是桑蚕业起步的最初动因,地域特点也决定了桑蚕业的优先发展。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制法的桑蚕业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懂技术的工人,提高桑蚕业的水平,进而堵漏卮兴实业,这就是桑蚕教育发展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胡常海 《职业》2012,(2):48-52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以及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对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近现代民主主义革命家、卓越的教育理论家和勇敢的教育实践家。他一生身体力行,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批判地借鉴外国的有关理论,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大职业教育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部近代化研究的新作——评《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莉博士的《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从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的近代化发展来考察上海社会变迁的。读罢此书,我对近代化和晚清上海的社会变迁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来源于本书的新颖。我认为书中有“三新”,即角度新、史料新,对妇女解放的认识新。一、角度新一说起近代化,人们更多想到的是飞机大炮、政治制度。建国以来以革命史为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受过职业训练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的劳动者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它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则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支柱,因此,搞好职业教育是发展经济的关键。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提高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尽快解决妨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一、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发展经济首先要搞好职业教育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