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在农村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出现错词或错句时,老师会十分恼火地大喊“错了,重读。”如果是学生读的结结巴巴时,老师会猛然打断“不熟练,下去练习20遍”。至于学生出现读的平平淡淡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淡淡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尽管如此,之后老师也就是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那么,对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应该怎样做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上营屯从事多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有关这个问题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多讲,给予指点,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玩味”,“悟”出文中的道理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焉”的境界。由此可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指点”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个“指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要充当好这一“引路人”,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好以下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鼻子的轶事     
冯骥才 《中外书摘》2006,(12):76-77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艺术创造有个重大疏漏,就是没有一种满足鼻子的艺术。在艺术中,有满足眼睛的,比如美术、雕塑和摄影;有满足耳朵的,比如音乐和歌唱;影视和戏曲是综合艺术,它们能同时满足眼睛和耳朵,却惟独把鼻子排斥在“艺术爱好者”之外了。嘴呢?对了,你会问。不要说也没有专供嘴巴来享受的艺术吧,千变万化的烹调艺术足能使嘴巴受用不尽了,聪明万能的人类为什么偏偏冷淡了、小瞧了、甚至荒废了鼻子?这个住居脸的中心的高贵的鼻子难道是个“艺盲”?难道它迟钝、麻木、低层次、无感受、缺乏情感细胞?难道它只能分辨香臭、只是用来呼吸的吗?是啊,是啊,你想想看,流泪是一种感情的表露.那么流鼻涕呢?那不是伤心而是伤风。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的内容是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心血的作品,语文课本身带有模糊性、多义性,大至课文主旨、段落理解,小至某一句话、某个词语的含义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相似文献   

5.
我妈妈一直跟我说,要找个优秀的男朋友。什么叫优秀?就是事业有成加上对我要好。什么叫事业有成?就是起码不比我差,就是我和他在一起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就玩,什么都可以是现成的,我赚的钱只要我自己花着玩,不用养家——这是我妈对她未来女婿的要求,至少,“他得比你强!”为什么?因为他是男人。  相似文献   

6.
吴标标 《职业》2011,(23):146-147
当前的语文教学,依然是教师"一言堂"授课的结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一般都认为,上技校就是学一技之长,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甚至有个别学生对技校开设语文课颇有质疑。  相似文献   

7.
不看你的眼睛文/胡庆云有一首歌这样唱: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心灵感受的丰富,使语言显得苍白。选一中一外两篇短稿在这里,也就把千古一问写在了这里:感情.仅仅是眼睛的愉悦吗?他没有给我一件美丽的首饰.却给了我他全部的时间、细心和温柔─—他总爱说他对我是...  相似文献   

8.
魏颖 《职业》2009,(35)
语文是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课.很多选择职校的学生都这样认为"我是来学技术的,干嘛还要学这些基础课",所以从入学开始就对基础课产生排斥,上课不是偷看闲书,就是趴在桌上,摆出一副与自己无关的态度.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让学生明白职校生为什么要学语文课;第二,老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9.
爱上男老师     
毛利 《金色年华》2011,(10):33-33
说起来师生恋似乎也是不伦的一种,自从灵魂工程师这五个字被发明后,爱上老师无异于亵渎灵魂。比如教师节这种日子,很多人迫不及待要掏一颗红心出来,说自己曾经受过某某恩师的照顾,二十年后无法忘怀,并且绝对铭记一生。别人说得恩重如山,你忽然降低层次,抛弃灵魂谈感情,自然格调不高。这件事情就好像高中时物理老师抽我起来回答什么叫电磁,我一时听岔说,大象牌电池?从来都严肃至极的物理老师憋住笑说:某某,你真是瞎七搭八,胡说八道。  相似文献   

10.
李想 《伴侣(A版)》2013,(11):50-51
女人在卧室该穿什么?保守睡衣、性感制服,还是干脆裸着?也许不少人会说:“穿什么有关系吗?感情好最重要。在家就不用装了,多累啊!”错错错!别忘了。男人的心理特点就是注重视觉感受,有多少索然无味的性爱。就败在那件破了小洞的内衣上。  相似文献   

11.
刘亚敏 《职业》2012,(14):113
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一、增强人文意识,转变数学观念,我们承认,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对数学的感悟和应用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其中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够受益终生呢?那就是数学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对语文课堂来说什么是“快乐”呢?怎样让语文课堂快乐呢?首先,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堂,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不好;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学生容易入境、精神饱满、学生容易被感染,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果一节课平平淡淡,我们可以想象那节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德育的是很重要的,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可以说有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如明明知道打人骂人不对.但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沉默不是金     
在社交艺术中,有一条经验为:沉默是金。而家庭内,特别是夫妻间,如果也“不苟言笑”,或感到“无话可说”,那你就该警惕了:两个人的感情是不是出现了危机? 我觉得有老婆的好处,就是半夜时分,两个人各抱一个枕头,说“枕边话”,话题从不受限制,身心放松,温情脉脉,却又自由自在。有些话与朋友、同事或上司进行交流,可能成为坏话、性骚扰或阿谀奉承,但夫妻间小声密谈,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亲切的沟通。 所谓坦诚相待,不交谈怎么体现?交谈让对方知道自己心里想什么,也从对方的言谈里了解她或他的需要、渴望,甚至忧虑。倾心…  相似文献   

15.
制造好心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再顺当的人生也有残缺。生活不会自己变得轻或重,灾难也不会因为你的祈祷或诅咒转弯改道。但是,你却有办法改变你的心请你的感受。如果不是硬与自己过不去,应当学会制造出一些好心情和好感受,并且可以说,制造好心情永远是创造美满人生的一大技法。不仅通上挫折和敬恼时需要,就是遇上单调和平淡也需要。””加条路上没坎坷,哪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要钱有钱、要名有名、要尊敬有尊敬,照理是很幸福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个画家说:“我总是想让自己的画上一层次,再上一层次,但常常苦无突破。自从我…  相似文献   

16.
金薇:从你的解释来看,对《论语》里的某些话,是不是不忠于原典也可以有很好的解释?薛涌:哈哈,你是否还觉得我主张不忠实原典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关怀和时代的目的读《论语》。但是,解释《论语》就必须忠于原文。不想忠于原文你还读什么?有话自己说就行了?问题是,什么才叫忠于原文?  相似文献   

17.
潘家永 《职业》2009,(5):34-34
Q:我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经常碰到一些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没有与公司签订竞业限制条款,也没有接受过公司的培训,解除合同可以不打招呼就走人;另有一些员工认为无事情需要交接,也无档案转移等问题,可以不办离职手续。请问: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要求自动离职的员工承担违约责任?员工离职后没有办理离职手续,我们也不予理会,是否有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曰没志向,二曰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 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  相似文献   

19.
杜义美 《现代交际》2013,(10):29-29
英语翻译成汉语一直是学生们认为很难的一个练习,更别提得高分了。其实汉译英练习没有同学们想象得那么难,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是要注意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子排列上是有一定区别的,汉语注重逻辑顺序而英语注重从属关系;汉语句子可以弱化主语,但英语中主语的地位十分突出;对于长句和段落翻译,一定要有语篇意识,不能只盯住一个个孤立的句子。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改革,本文对汉译英的翻译技歹了作了一些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应试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朝勃 《职业》2002,(5):34
人才的重要性不必赘言,而对于如何留住人才,却是见仁见智。许多单位惟一的“妙法”就是提高物质待遇。事实证明“妙法”有时效果也不甚理想。那么,留住人才的艺术究竟在哪里?我先说这样一件事:某财务咨询公司的管理人员希望以高薪留住一位优秀的财务分析专家,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专家对“高薪”并不感兴趣,认为金钱并非万能,根本无法代替一个人的真正志趣。虽然这位专家对于财务分析工作非常有成绩,但更希望自己在公司调研部的决策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她对调研部的员工招聘、组织方式等有一整套比较成熟的设想。也就是说,她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