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慰问信     
《老年世界》2011,(14):1-1
尊敬的各位老干部、老党员同志: 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谨向你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90年波澜壮阔,90载成就辉煌。90年前,在中国人民为改变民族命运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民主原则的实现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法治是保证权力的人民性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程芳云 《现代交际》2023,(9):28-34+122
以俄共(布)十大为标志,苏维埃俄国开始进行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改革,列宁在领导这场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列宁的改革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凸显了人民价值取向。改革的动因是对民情民意的关切和回应,改革的内容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改革的动力是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人民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朱广隆  杨淑敏 《现代交际》2023,(11):33-40+122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中央为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新挑战而提出来的,契合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论蕴含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从单纯的主体走向自由而全面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历史合力作用于历史发展、实现共产主义是人民群众最高的事业这四个方面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包含目的、方法、价值、检验这四方面内容。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应当从坚持人民立场、聚焦人民需求、发挥人民力量、促进人民幸福这四方面着手,更好地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彻落实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集物之精华”的博物馆,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最佳素材和丰富资源,打下了雄厚牢固的基础.其作用已经深深渗透进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必然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现代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中试图从博物馆的特性和功能,博物馆对于构建和谐文化的关系.以及新形势如何利用博物馆来促进和谐文化的构建三个方面来探讨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美霞 《职业时空》2008,4(6):59-59
“十一五”纲要指出,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是要坚持实现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06,(11):42-42
“十一五”规划帮要提出,“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来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目标。这些举措包括: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年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春生 《城市》2009,(10):3-8
1949年~200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度过了60个春秋。60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坎坷.但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创造历史,改天换地,综合国力迅猛提高.由积贫积弱的残病之躯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围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经济持续增长奇迹,中国人民正在实现强国之梦,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9.
日新月异的中国叶爽在中外瞩目的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对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改革开放16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后劲,更是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1994.年—...  相似文献   

10.
秦朝实现了大统一、隋朝创建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和租庸调制.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新的政治制度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同时秦朝的吏治也是清廉的;这为以后各朝代所仿效就知道其进步性的。隋朝灭亡的原因是大运河的开凿耗费了全国的国力以至人民不理解而反抗。但大运河对以后以至今天仍起重要作用。虽然这两个朝代遭到当时人民反对,但对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所以评价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精神,同时研究历史是为了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钟可 《老年世界》2006,(16):24-24
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是“十一五规划”《建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所制定的总体战略布局.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使不同区域的人民共享小康社会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明 《职业时空》2008,4(8):12-12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决议》正式宣告“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并且指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基本精神是正确的,它看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2007,(11):9-11
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这些年走过来的道路颇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转型开始在我国蔓延。其通过"重新评价"来歪曲否定党带领人民实现救国、兴国的辉煌过往,进而虚化党带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最终淡化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感。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极其活跃,又没有完全形成"三观"的阶段,更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雪婷 《现代妇女》2013,(11):107-1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提出来的一个新课题,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它的成功构建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而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高校应该正确看待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准确把握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理念,以此为基础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进行科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鲁建春 《老年人》2013,(1):48-49
湘潭市自2010年开展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市474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行周密部署.组织3万多名离退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较好地实现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成绩值得总结.但创先争优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我们要把总结表彰、推介先进、树立典型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常态化、长效化,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7.
庞青育  张凤珍 《现代交际》2022,(8):22-29+121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足于各自所处的时代,从社会现实出发,展望了实现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前景,提出了实现人民生活富裕所应具备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富裕观中国化,并以此为指导,守正创新,带领全国人民努力推进以美好生活为向导、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尹易鹏 《现代交际》2014,(1):107-107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工具包括专制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是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在于不断改进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途径,社会主义民主有着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党必须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和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党章的规定,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践行的责任和义务。每名共产党员必须将自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以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