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交际能力指在社交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二语学习者对这一能力的掌握大多依赖于改编自现实会话的教材。汉语属于高语境的语言,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不足,经常在会话的开头结尾出现不得体的表达。因此,教材会话的编写是否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应引起学界的重视。通过对《发展汉语口语教程》中全部会话体课文的分析,教材编写者应提高会话开头结尾的完整性、多样性及口语性,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拓展开头、结尾形式,学习者应在日常会话中注意学习地道的汉语表达。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好的结尾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情感强调“照应深化”就是指文章结尾的时候在情感上再加强一下。一般的文章,开始的时候情感波澜比较平缓,在叙述描写或议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情感自然会渐渐上扬。这时,尤其是在结尾,如果在情感方面强调一下的话,会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会话是最普通的日常现象。电视访谈节目是一种典型的会话形式,其会话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为语例,从话轮转换、相应过渡区域、重复性话语、反馈语支持等四个方面分析会话的局部结构;并从会话的开端和会话的结尾分别探讨会话的整体结构。本文的研究揭示了貌似杂乱无章的会话现象背后所隐藏的会话技巧和规则。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大家的日常会话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以便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篆刻     
张福星 《当代老年》2013,(10):54-54
赵云胆略不堪伦,半壁江山系一身。 元帅点兵如武子,将军下马是诗人。 三章绝句冲霄汉,十万旌旗破敌营。 历史留名淮海战,残余帮匪众心惊。  相似文献   

5.
夏爱华 《女性天地》2014,(10):12-13
读书时,读到名言绝句或者有点营养的心灵鸡汤,常常会拍案叫绝。心想,如果我按照这个去做,不早就凤凰涅槃、自我提升了吗?  相似文献   

6.
课终的安排无格而遵,但有法而循。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希望每个教者勤于探究,因文而异。得出好的结尾方式,用于教学中,使您在教学中取的较好的成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涉及较少。下面.我就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吃在纽约     
食色性也。美国人的秉性远没有电影大片里那么精彩,美国人的饮食也远没有传说中那么无趣。美国是世界各民族的熔炉,自然也是各国饮食文化的熔炉。早年美国人口主要是英国后裔,所以吃的大多是英国口味,只不过东部多用煮和烤,南部多用煎和炸。后来大量德国后裔涌入,也带来了新的口味。如今美国人喜爱的热狗、汉堡、BBQ以及甜圈等都是从那时兴起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改诗,发现《湘江秋钓》这首诗较有特色。原稿为:“久立持竿钓晚秋,麓山云树入吟眸。乃翁不计鱼多少,聊遣闲情到白头。”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深秋季节作者在湘江边垂钓的事。诗有形象,有意境,守律也严。但我觉得有几个字词若调换一下位置,末一句换一种说法,或许能创造出更融洽、更高远的意境来。元代诗人范椁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深。”绝句的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转”,第四句是“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起承转合”。律诗的篇幅很小,绝句尤其如此,仅有4句,因此…  相似文献   

9.
好作一比说晚年王恬波(一)有人把人生比作一篇长文章,进入老年期自然就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了。一篇文章的好坏,关键在开好头和结好尾,精彩的结尾尤其能为整篇文章增辉。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同志离休退休后的作为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写好盛年的"创业篇",已功在史册;写...  相似文献   

10.
于晓红 《现代交际》2010,(12):149-149
课堂结尾是一节课最后几分钟的小节和收尾。好的结尾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给人回味,让人难以忘怀。假如整堂课都上好的话,那么好的结尾更是锦上添花。游戏教学法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相似文献   

11.
黄珍妹 《职业》2012,(2):160-161
数学课的结尾同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人们往往重视导入的设计,而相对忽视结尾艺术,故常造成"虎头蛇尾",影响了整个教学的效果。如果说巧妙艺术的新课导入能引发学生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的话,那么恰到好处的结尾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回味无穷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次课学习的强烈渴望。  相似文献   

12.
张健 《现代交际》2011,(11):39-39
二语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手段,一直受到二语学习者的普遍关注。然而,二语阅读始终是一个不容易突破的问题。本文从语言阈限假设、图示理论以及意群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从提高二语水平、一语阅读的帮助和提高阅读技巧等方面培养学习者的二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翟暾 《华夏少年》2007,(7):75-75
续写,就是接续已有作品的结尾情节往下写。续写也是考试作文的一种形式。一般它有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于竞争性极强的竞聘演讲来说,结束语是演讲者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结尾好,就如乐曲结束时的"强音",动人心魄:结尾不好,则犹如吃花生米,吃到最后一粒是个坏的,又苦又涩,一股霉气,就会使整个演讲失去原有的香味.那么,怎样结尾才能给听众留下更深更好的印象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方式,供竞聘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的任何交往都离不开称呼。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在称呼方面从古至今都十分讲究。比如古人称呼他人时,多用“尊”、“令”、“贤”表示尊敬的词,称呼自己时则多用“鄙人”、“小人”、“在下”。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自称时也用“孤”、“寡人”等,这一切都体现了谦虚的美德。现代人在称呼他人时,亦多用“阁下”。“X老”、“您”等敬词,就连称职务职称时,也都找好听的,比如某副币长或副教授,人们都习惯称其为“某某市长”、“某某教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笔者发现有些现代人,在自我称呼方面却有些不符合礼仪规范。前两年…  相似文献   

16.
张奉连 《职业》2011,(1):45-45
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大军中,要想脱颖而出,提高求职信的含金量无疑十分重要。而提高求职信的含金量,应当注意开头、重点、要点、结尾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冯维维 《现代妇女》2014,(8):292-292
英语委婉语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使用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与社会分割面之中。人们经常使用委婉语是为了避免无意冒犯他人话语的出现和各种令人不愉快事情的发生,是人们相互交流洽谈中语言使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委婉语的忌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引用实例分析英语委婉语在语用功能方面体现的各种形式,以便了解和掌握英语委婉语语用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丁云 《公共关系》2001,(5):18-19
礼貌语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它表示了对人的尊重,使对方感到亲切、愉快。涉外人员在日常交往中善于运用礼貌语,能给人以有教养的印象,有利于双方关系的接近、融洽。常用的礼貌语如下。  相似文献   

19.
问:因患脑血栓,现在我右半身瘫痪,日常写字的右手已不听使唤。我想用不常写字的左手留一份遗嘱是否可以?因写字困难,我为少写了几个字,留一个“四言绝句”行吗?它能产生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20.
阿英 《现代妇女》2010,(1):47-47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其《清平乐·六盘山》词中曾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激情绝句;而今现代版的“长缨缚苍龙”,再次奏响了人类健康领域的绝响之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