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应加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扩大其职能,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启动综合整体优势,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民族地区民俗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现象,引发了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对于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的深刻反思。文章中将四川大坝苗族乡为例,通过对大坝民俗旅游资源的描述和分析,探讨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用关中方言描写了自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白鹿原地区农民的世俗生活,展现了陕西关中独特的民俗文化。小说出版已久但英译本还尚未出现,笔者有幸拜读了杨孝明的部分译作,小说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很好地显现在译作中。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为基础,分析杨孝明英译《白鹿原》文本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灵活运用,以期对民俗文化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的旅游产业化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旨,成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业化构想出发,阐述当前民俗旅游产业的基本现状以及发展优势,并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凭借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的自身特色,逐渐成为城镇居民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重要生活方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贵州省荔波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主要梳理了荔波县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探索适合贵州省荔波县发展的路径选择,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陕西的小吃文化,是陕西旅游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肉夹馍、凉皮对于西安来说是和明城墙、大雁塔同样重要的旅游文化符号,这些地方特色小吃广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因此,陕西传统饮食英译的研究也尤为重要。以大量陕西风味小吃翻译为例,分析常见的翻译方法,以期提高陕西小吃翻译水平,有利于陕西的文化形象的树立,促进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百里峡生态景观的田野调查研究,就其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特点,提出了在生态美学视域下,建设生态景观的设想。研究中采用参与式观察的手法,统计分析了当地的景观概貌,同时从实践应用出发为当地旅游规划及其它山地度假旅游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吉林是萨满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这里保留了相对完整的萨满文化遗产。近几年,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吉林各地区依托萨满文化开始探索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旅游纪念品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地民俗文化宣传的主要方式。如何将萨满文化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则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吉林萨满文化旅游产业概述出发,结合萨满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相应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扶贫》2016,(5):80-84
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如何打好旅游"牌",实现村庄发展、农民致富?山东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把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运河文化、餐饮文化、葡萄文化、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将长沟打造成为济宁环城游休憩带上的生态休闲基地、京杭运河上的历史文化名镇,驶入旅游致富的快车道,也给旅游扶贫趟出了路子.  相似文献   

10.
王敬波 《职业》2016,(21):130-130
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围绕中华民俗文化传承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专语文教学开展如何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陕西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元素提取,重审当地特色艺术与环境、人文之间的使用变换关系。对陕西旅游公共环境设施小品设计进行深度的调查剖析,研究和开发将地方特色文化艺术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审美价值体验、形式多样的制作技艺有机地融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来的表现手法,以此来提升陕西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好客山东这一旅游品牌战略的实施,山东区域旅游产业规模和收益有了飞速发展,旅游产业扩张过程中,经营效率决定着其发展的持续性,科学的效率评价,对正确分析山东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引导区域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对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改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地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文 《现代交际》2012,(1):149-150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陕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是陕西的支柱产业,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古文化欣赏为主线,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辉映的特色。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贾艳慧 《城市》2014,(6):46-48
正旅游资源整合是在对区域旅游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市场、行政、经济等手段,对区域内闲置资源或未得到最优配置的资源重新定位、挖掘、组合和提升,使区域内各景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目的是实现整个区域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使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和综合效益最大化,从而提升区域旅游核心  相似文献   

15.
产业对接作为一种新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方式在我国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湖北“一带两圈”的战略指导下,湖北省旅游产业深度发展就要克服原空间布局不合理,旅游产品单一、重复,整体形象不鲜明的问题,在龙头武汉市带动下,通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城市旅游圈在推进发展观念、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和产业布局上实现对接,有效整合湖北旅游资源,两圈并进,双轮驱动,推动湖北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蒸饼烩菜     
储建中 《老年世界》2006,(13):25-25
先谈蒸饼。据历史记载。蒙元时期是一个中国各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繁荣的时期,这使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唐宋以来传承的社会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显示了独特的时代特征。具体说,在民俗文化上.蒙古族和西域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使其迅速传到了白原和江南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深度探讨了自贡方言与其民俗文化之间"你侬我侬"的密切关系,二者之间彼此推动发展的势态也显而易见。不言而喻,自贡方言在其中"获益匪浅",并源于其"民俗文化"留下的印记衍生出了自我的"独特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其与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二是自贡方言对民俗文化的承载,形成了"大三绝",三是其受"混合型"民俗文化影响使形成了自身语音、词汇、语法上独特的体系。正是在彼此这种"你侬我侬"的关系中,自贡方言与民俗文化正在迈入发展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久居西安或旅游出差路过西安的人都知道东线西线游.却未必知道,出西安北门乘车只要花费半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去往北线之一的陕西三原县。三原的文物名胜游下来,才让人感叹陕西人文景观风光名胜真是丰富得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市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以来,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发起的民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有力推动下,上海掀起了新一轮的民俗民间文化保护热潮,保护对象逐渐扩大,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功的、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民俗文化保护手段。民俗文化的保护活动也体现出多文化、多渠道的特点。但是,上海与巴黎、纽约、东京、汉城等城市相比,在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城市中许多不利于民俗文化保护的因素也逐渐增多,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海民俗文化事业的保护与发展。民俗文化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20.
李烨  李跃 《城市》2021,(5):61-7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关联性特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效果更佳.笔者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对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和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