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考试作弊现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蔓延,已严重危害到了高校的诚信教育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本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大学生作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非常普遍,甚至成为了一种风气。深入剖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加强高校管理,使大学生"不敢作弊、不能作弊、不想作弊",确保他们德才兼备、健康成长,成为更积极上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考试作弊在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作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随机抽样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手段、动机和管理,通过分析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本文以中北大学48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在校大学生作弊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并提出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作弊现象的漏斗效应,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客观因素,从教风、学风和考风三方面探寻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机构,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社会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专科生的学习管理工作,高校每年定期对课程进行考试评估,根据考试结果对专科生的学习情况详细了解.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考试常常有作弊行为发生,严重扰乱了专科生学科成绩考评的真实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作弊现象的成因,对其改进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高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环境和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作弊现象日益普遍,在校园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现象,这给高校和学生成长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将着重对大学生作弊的不同心态表现进行分析,对造成大学生作弊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探求解决的方法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于跃 《现代交际》2011,(1):129-129
考试作弊是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本文从注重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大考场的监管力度、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宋芸子 《现代妇女》2014,(6):268-268
考试作弊现象,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源远流长。随着我国考试项目的不断增加,考试作弊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已经构成了对教育考试公平与公正的严峻挑战。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考试作弊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考试作弊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文晋  曾钊 《现代妇女》2014,(7):196-196
考试作弊是各高校突出而且又难根治的顽疾。近年来,考试作弊现象日益突出,各高校的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除了加强日常诚信教育、严格风外,处分也越来越严厉,少数院校甚至不惜让当事者“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一旦被抓,就会被勒令退学,有的学校一次性就开除了十多人。  相似文献   

12.
张国平 《现代交际》2012,(5):213-214
大学生考试作弊往往既不是有组织的、也不是个体性的,而是其对外部刺激作出的自发和临时性的群体越轨行为。文化传递理论认为,考试作弊是个体从社会环境中习得的行为,是社会诚信问题在学校中的反映;社会失范理论认为,考试作弊是一种失范现象,它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亚文化群理论认为,学生受到同辈群体的长期影响,如果个体越强调越轨的价值,那么其就越容易出现违规行为;成本理论认为,作弊是个体权衡得失后的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如求职履历造假、考试作弊、违约、不守助学贷款承诺等。本文对这些非诚信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究,并提出了构建信用经济时代下的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对策,深化大学生诚信道德实践教育;建立高校诚信道德规范机制;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氛围和舆论环境;塑造诚信道德的楷模和表率。  相似文献   

14.
追逐象征资本的大学教育场域为大学生作弊提供了动机和可能,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惯习也促使其作弊惯习的最终形成。大学生作弊现象,不仅是处于大学场域的学生为争夺资本所采取的策略,同时也是其惯习在日常生活场域发生的变化在学术生活场域中的表现。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主体,应从大学生所在的不同场域及其惯习之间相互关系入手,通过校园学风建设、考风考纪的改善等措施,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根本上抑制大学生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刘颖 《职业时空》2009,5(5):85-86
目前,高等学校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的诚信欠缺问题,其突出表现为拖欠应缴学校的各类费用、不按时还贷、考试作弊、其他日常行为问题等。针对此现象,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构架上的错位与缺失,揭示了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论述了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些高校以考试作弊、论文剽窃为主要表现的学业上的不诚信,以脱逃学费、不还贷款为主要表现的经济上的不诚信,以虚假包装、毁约、违约为主要表现的求职择业上的不诚信.以发布虚假信息为主要表现的网络空间的不诚信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可见,诚信已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本研究于2007年对19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进一步整体把握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状况及其特点.探讨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有考试以来,考试舞弊现象一直层出不穷。因此,分析考生作弊的原因,针对各种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从分析医学院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所谓考试作弊,就是指在考试时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想非份地得到高于自己实际水平的分数的种种违纪活动。因此,《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二条要求学生“考试不作弊”,但走而访之,学生的作弊现象并非有禁则止,鉴于现状,笔者作了一些调查分析,试为改革与完善初中的考试制度和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心理分析当今92%初中生认为考试是需要的,与之相矛盾的却是他们的行为。68.5%的人坦然承认“曾有过几次作弊”;6.7%的学生直率地回答自己“经常作弊”。[注1][附表一]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9.
作弊永远是不会消除的,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考试。每年的各大考试总是滋生作弊的温床,也许作弊在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这些大型考试中略少,但是在很多考证考试中却是屡见不鲜,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弊手段和作弊工具也越发超越普通百姓的想象,而更超越普通百姓想象力的则是"高科技"作弊背后那复杂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20.
引入数学建模模型建立党员责任风范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落实党建工作制,首要落实的是党员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同时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呈现多样化,这些为各种新思潮的产生提供了背景、舞台。现实中大学生党员考试作弊、大学生党员违法违纪的现象不断发生。如何培养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当代青年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和谐高校、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自己、培养青年党员的重要课题。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责任风范教育制度是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树立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浙江大学的做法,就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责任风范教育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方法,同时引入数学建模模型建立党员责任风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