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处于历史变革和以大规模立法为主要特征的法制建设时期,但存在法律情感薄弱和法律信仰缺失的危机。鉴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应对法律信仰问题做较深了解,无论是从伯尔曼对西方法律与宗教的渊源角度或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角度来剖析,都应提出适合培育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方法和策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向导。  相似文献   

2.
张彬 《现代妇女》2014,(11):180-180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信真仰理。法律信仰在社会法治建设的今天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法治灵魂的真正实现。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治国方略提出以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法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全体社会主体法治意识淡薄,因此,对法律信仰的培育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法律信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大学生法律信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清其影响因素、找准培育途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不断促进大学生信仰法律、崇尚法治.  相似文献   

4.
培育我国公民法律信仰应坚持立法的科学性,提高立法产品的质量;坚持严格执法,确立法律至上理念;坚持公正司法,更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强调应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注重公民权利意识的培育。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信仰是人们内心深处对法的价值和法的精神的一种遵从与信赖。西安市民对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社会和市民本身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法律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宋倩 《公关世界》2023,(5):90-91
道德信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必然要拥有正确的道德理想,树立崇高的道德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自身价值。但是,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道德冷漠、道德麻木、道德滑坡的现象,这与社会环境、高校德育建设、网络舆情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助力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塑必须从社会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等角度深究其原因,探索实现路径,化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危机。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目前高等学校法制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过于追求法律知识、争分夺秒地讲授法律条文和实用性法律知识的问题,严重忽视了法律意识特别是法律信仰的教育培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积极培育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8.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发展目标。法律信仰是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内在驱动,而硕士研究生法律信仰的培育可以在全民培育法律信仰过程中起模范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明确硕士研究生法律信仰培育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分析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来揭示其法律信仰培育的可行性,从而确定培育硕士研究生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法律从产生到适用始终离不开人性的支撑与牵制。实现法治,人们对于法律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西方法学家伯尔曼法律必须被信仰这一论断已经成为法治社会的基本信条。法治的实现过程,必须包含人们对于法律的内心认可与接受。而法律能否得到人们类似宗教信仰一般的虔诚服从和内心皈依,只取决于法律能否真正顺应人性,满足人的尊严与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于法律的信仰程度直接关系着法治社会目标的实现。立足于大学生法律信仰现状,分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寻求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良策。  相似文献   

11.
立法是公共权力、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综合体.是对政权组织和个人按照社会正义原则进行权力及义务的安排和分配。立法的实质和有效性不在于强力,而在于其目的的合理性.即是否体现了社会正义原则。在涉及儿童权益问题上,不能将其监护人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作为首要的标准.将体现社会正义的救援干预放在从属于“自愿交易”的位置.儿童权益事实上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筹码。特别是如果仍将对孤儿、流浪儿童等处于困境儿童的救助还限于慈善事业的范围,反映出的则是在有限的法律制度背后的法律信仰的缺失。由于儿童处于依附性社会角色,如果没有来自社会主动的、有组织的关注.司法体制在缺少监督压力的情况下,往往是低效率的。社会资本是促进人们合作行为的规范,对于社会资本的判断,也在一定意义上是垄断司法资源,还是让人们信仰法律的公开性、正义性的体制理念。  相似文献   

12.
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社会公众总有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对象。在法治社会,信仰法律则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作为我国法律职业的主要承继者,法科学生更需要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和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基于此,在我国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和教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法治缺失的社会。这种法治缺失在法律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宗法等级原则排斥了普遍平等的法治原则;权力至上传统排斥了法律至上的法治原则;程序虚无观念排斥了程序正义法治观念;工具意识的法律取向排斥了保障权利的法治原则。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中,应不断消除传统法律文化的负面影响,使法治原则和精神得以真正彰显。  相似文献   

14.
李德宁 《现代交际》2012,(12):225+224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科学与否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成败.然而目前来看,尽管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迫在眉睫,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强大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但信仰的基石更需要牢固,稳定而强大的信仰体系,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础,中国梦的金字塔,需要三个层面的信仰支撑,而信仰的教育也需要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调查数据,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信心不足;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等方面。在对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主观与社会、家庭、校园、网络等多方面客观的不利因素都是其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不仅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还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推进等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着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多元化思潮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所暴露的一系列问题,给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帮助民办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人通过信仰追求快乐,信仰是对追求的坚信。我国的信仰可分为四种,利、德、神、马克思主义。这四大信仰作为信仰是不相容的,但作为追求是相融的。在没有矛盾的时候,我们都可有所追求,然而矛盾一旦显现,就是信仰显现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陈浩然 《职业时空》2010,6(5):163-164
环球性的生态危机不是生态系统自身原因造成的,是人们的伦理道德系统出现了问题,重读华兹华斯的诗歌会使人们重新意识到大自然与心灵的交互作用和对人类精神创伤的抚慰,会重返道德的纯净领地,追回崇高的信仰。  相似文献   

20.
贾建梅  高宁 《职业时空》2014,(12):111-113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思想文化多元化引发了群体信仰的改变。公民的信仰呈现出混乱状态:诸如信仰危机、信仰真空、信仰乏力、宗教信仰升温等等。造成信仰的混乱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当前的信仰混乱,也需要多方面努力:第一,深入调查研究,搞清楚当前中国人信仰的真实状况;第二,牢牢占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第三,潜心研究宗教的传播方式,扬长避短为我所用;第四,积极研究和探索信仰形成及信仰教育的机理及规律;第五,解决信仰危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