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国飞 《职业》2013,(26):81-82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教学质量应通过多种方式,笔者在本文中强调语文教学中“读”的作用,并从多角度分析了“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昀卉 《现代交际》2010,(11):187-187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在学习语文课程中,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作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罗贞与 《现代交际》2013,(12):125-1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其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在中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培养:一是,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语感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构而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虽有注意,但做得还十分不够,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以期引起更多人地关注。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新教材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住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课本的知识或教师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大量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和培养.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由此可知,所谓语文能力,包括读、讲、听、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教学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什么是语感?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语言熟能生巧的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十分有必要重视语感教学。良好的语感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充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增强英语交际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强高考应试能力。并促使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形成真实的语文能力。好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而好习惯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精心培养逐步形成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作为语文教师都明白,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养成多读、多写、多看、多记、多思的习惯,否则,要学好语文就成了一种奢望。笔者总结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教研实践,愿与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议题,倾心交流,切磋共勉。  相似文献   

9.
钟良娇 《职业》2011,(6):143-143
新课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这一点在技校语文课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对技校生来说,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的深厚与否,决定了他们能否在职业能力上厚积薄发,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应包括专业技能与人文知识显现的内涵,专业技能是技校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文知识则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基础,而人文知识的积淀离不开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黄海敏  陈迎 《职业》2013,(20):93-94
当今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已从过去的单一技能型逐渐转为多能的复合型。而技工学校中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语文能力。不管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课程知识的载体均是语言文字。本文分析了当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并对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夏平 《职业》2016,(18):46-47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日后学习与发展的能力”,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拥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快速阅读能力以及应用文写作能力等语文能力和基础。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人文情怀等综合能力为目标,不断创新思维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而笔者认为预习习惯的养成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课前能充分做好预习工作,那么课堂就能成为学生化解疑难、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主阵地,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而其中的“读”又是基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借用电教媒体,实现先进的教学手法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对接,构建新型的阅读教学的模式。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要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当下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缺失是我们教育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喜爱那片浩瀚的大海,为了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为了拉近与古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朗读训练才是通向古诗文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作为小学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语文教师的队伍建设直接关乎整体的教学效果。本文尝试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探讨今后小学语文教学队伍建设以及素质教育开展的实施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向亿平 《现代妇女》2014,(4):150-150,185
人文素质对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亟待提高,语文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主要平台,民族地区高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性教学等弊端,成为了制约高职素质教育的瓶颈。因此探索、创新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的途径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大的困扰就是学生听不见老师的说话甚至强调的内容,许多学生听力涣散,不知老师所云,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听”是首要的,也是用得最为频繁的语文能力。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培养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职业时空》2008,4(8):41-41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在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有较高水准理解、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肩负着潜移默化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强化综合素质之职能。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学阶段,负载着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被异化了,变成了枯燥的知识之学、记忆之学,乃至变为应试训练。这需要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教学中走出来,要教育学生“大”学语文——牢固树立语文生活第一工具观点;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大”——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要学“大”语文——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树立人文精神,提高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