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游散论》是张福勋先生继《宋代诗话选读》、《萤窗诗词拾翠》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专著,从中可见出张先生对陆游其人相知之深,对陆游其诗参悟之透。虽曰“散论”,形散神聚。这“神”就是陆游的伟大的人格和爱国的诗魂。回视张先生的学术道路,《陆游散论》的问世,标志着他学术研究步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论《诗经》的哲学精神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诗经》的哲学精神方向王志功《诗经》不是哲学著作。但《诗三百篇》始终是哺育中国哲学和哲学家成长的重要的营养源泉。一、事无近人:《诗经》神人关系中的人文主义因素我国周代人的地位上升,神的影响下降。创作于公元前11至前6世纪的《诗经》,鲜明生动地表现了...  相似文献   

3.
解脱论是宗教教义的核心。佛教和基督教在解脱论之间存在以下四方面的主要区别 :一是两种不同的信仰与解脱的范式 (简称“信解范式”) ,即佛教的“人→神→人”范式与基督教的神→人→神”范式 ;二是两种信解范式所不同的理论基础 ,即“佛性论”与“《圣经》解释学”;三是两种信解范式不同的出发点 ,即“性非善非恶论”与“原罪论”;四是对佛、基信解范式发展影响最大的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 ,即“中道涅 般木 观”与“过程神学”。佛、基解脱论在这四个方面分别具有比较严格的逻辑关系 ,从而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宗教修行方式和客观结果。但…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神范畴析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化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特异的学说”。北宋以后的理学家,几乎无不言神。但唯物论的神化论却主要由气一无论者张载、王廷相、王船山等于以论述发展。本文则主要探讨王船山神化论的神范畴。 王船山以继承张载自命。在他精心撰写的《张子正蒙注》一书中,按注条计,共言气(包括太虚、太和、太极和阴阳)约550处,言理约364处,言神约276处,言神实属不少。王船山育神,一如张载,有三种分指之义:一是“天之神”,二是“万物之神”,三是“心之神”。天之神即“气之神”,又称作“太虚之神”;心之神,指人的精神和精神活动;万物之神,指万物的活动和活动能力。王船山接受“天生万物”的传统看法,认为物之神和心之神都来源于天。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人的神灵观──鲁迅与道教研究一得郑欣淼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道教认为,道生神,道无所不在,故亦认为神无所不在,所谓有物即有神,有形即有神。因此道教带有浓厚的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色彩,属多神教,信奉的神仙很多。这些神仙除道教自己所造之外,还不断从民间信...  相似文献   

6.
宋玉《微咏赋》辨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微咏赋》晚出,引起研究者的怀疑,明杨慎、胡应麟以为“宋玉《微咏赋》为宋王微《咏赋》之讹”,然其所论是为臆说,不足为据。考《微咏赋》代巫山神女立言,实为借神女之咏叹,抒写作者沉沦、流离之情怀。以之与宋玉生平遭际和思想情绪相比较,甚是吻合。又考《微咏赋》韵例,符合上古语音的用的规则,实非后世人所能为。因此,宋玉《微咏赋》绝非南朝宋王微《咏赋》之讹;宋玉确有作《微咏赋》之可能;即使不能肯定《微咏赋》为宋玉所作,至少也应当承认它是两汉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和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基督教所代表的文化系统是一种神圣目的论的世界观;中国宗教所代表的文化系统是非 神圣目的论的世界观。第二,在神灵体系上,中国是多神论;基督教则是典型而且严格的一神 论。第三,中国宗教认为人性本善,在道德实践上强调“人皆可为圣贤”;基督教则以原罪论为 其基础,强调人性的不完满,在道德实践上追寻上帝的启示。第四,在对人生的关注上,中国 宗教追求现世苦难的解脱和现世幸福的获得;基督教则追求彼岸的幸福,强调对现世苦难的忍 受和顺从。第五,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努力得到解脱,对神采取功利的态 度,可称之为“役神”;基督教则以神为中心,强调神对人的拯救,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 体现,以荣耀神为人生的使命,可称之为“敬神”。  相似文献   

8.
梁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名的奉佛君主,并且在位期间曾经发动并组织了针对范缜《神灭论》的大规模批判。然而,关于梁武帝所主张的神不灭论,以往的研究较少从梁武帝自身的佛学和儒家思想背景出发来加以深入考察;而如果联系梁武帝的《立神明成佛义记》,就会发现其神不灭论的真实意义在于强调因果理论,并以此在伦理教化方面融合儒释二教,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愈贬阳山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以及其他言论中,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被他人作为攻击他的把柄,这些话“鲠言无所忌”,被本已视他为眼中钉的韦执谊等人利用,皇帝听信了谗言,韩愈因而遭贬。韩愈起初否认被贬是由于上天旱人饥状之故,但后来他还是认识到此状中有“得罪德宗朝”之处,其实也就是承认了被贬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形神”关系的不同辩难 ,与关于“神灭”论同”神不灭”论的论争 ,是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思想界的一个焦点。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看 ,“神灭”论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而“神不灭”论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是不容置疑的 ;而从美学的意义上看 ,这场论争则大大提高了当时的思辨水准 ,深化了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超越性、丰富性和广延性的认识 ,并直接强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美学中的重“神”倾向。深入分析慧远、宗炳等人的“神不灭”论思想 ,可揭示出其与顾恺之、宗炳和刘勰等人在文艺领域里对“神”的重视与“神不灭”思想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罗漫 《北方论丛》2003,(1):62-66
中国远古至战国学,整体上依照感知宇宙、颂神、颂人、颂我的人轨迹向前运行:神话与早期传说感知宇宙和颂神,《诗》、《书》与史颂人,诸子及战国策士颂我。屈原的成功和伟大,在于他生当四大主题形成第一个完整序列的时代终端,故能将四大主题独家高唱。  相似文献   

12.
一、比兴寄托《九歌》与直抒胸臆的《离骚》、《九章》等不同,它取材于民间祭相。但在思想宗旨上,《九歌》却与屈原的其他作品具有一致性,所谓“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它通过神灵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情绪,同时也流露出某些民族精神的特征。首先,它表现了执着的追求精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都描写了神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神的悲欢离合,而通过神话的故事情节也表现了人的现实情感。《湘君》、《湘夫人浑湘水之神之恋,他们相约会面,不仅凝神远望,而且或刻意装饰…  相似文献   

13.
西方思想家大多倾向于从严格法权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由此认为仁慈或爱并不是正义。莱布尼茨正义思想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超出了从严格法权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的局限,把仁慈也视为一种正义。在他看来,不仅神对人的智慧的仁慈、人对人的以明智为中介的仁慈也是正义,而且德与福的相称和罪与罚的相称一样也是正义。康德早期的正义思想与莱布尼茨的正义思想比较接近,但在其晚期著作、尤其是《道德形而上学》中,他在严格区分法权义务与德性义务的基础上,将正义仅仅局限于法权论的范围,而将仁慈或爱放在德性论的范围。由此,康德也将神对人的智慧的仁慈、即保证人的德与福的相称不再置于正义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赵雪梅 《理论界》2007,(3):190-191
古希腊文论中的文艺创作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神赋论”时期、“迷狂论”时期以及“技巧论”时期。与此同时,人与神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生命悲剧的精神超越──论马致远杂剧散曲中的超我意识邹小雄马致远是一位对后世有着较深远影响的元代曲家。贸仲明在《凌波仙》中称他为“万花丛里马神仙”,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其曲词“若神凤飞鸣于九霄”,给人以离尘脱俗之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首先剥去君主“神”的外壳,还原出其“人”的面目,再剥离君主“人”的假面具,显露出其“贼”的形象,进而形成了抑君的思想。从政治话语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维新派思想家对黄宗羲“君主论”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一、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在古代希腊,最有代表性的重农论者是色诺芬。他的重农言论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在农业特征论者那里,他几乎成了救命稻草式的人物。因为,如果没有他的《经济论》一书,古代希腊人的重农思想就几乎成为空白。《经济论》一书既是色诺芬重农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作。在《经济论》中,色诺芬把农业和战争列为“两种最高尚最必需的事业”。①这与中国先秦思想家重视耕战颇为相似。色诺芬认为,“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从事农业。“靠农业谋生乃是最光荣、最好…  相似文献   

18.
邵振国小说创作论刘俐俐在《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发表的《走向形式的西部人文情感——邵振国小说创作论》中指出,从当年的《麦客》和《祁连人》引起的轰动效应之后,邵振国走了一条艰难而寂寞的文学之路。前行于文学主潮之外,从独特的西部人文情感出发,去寻找富...  相似文献   

19.
公孙龙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初探王永祥自侯外庐和其他几位先生合著的《中国思想通史》论定公孙龙为“绝对主义”的唯心论之后,这个结论便一直在中国哲学史界据于统治地位。然而以此来解释其《名实论》,则显系牵强,故而近些年来有人已提出异议,但是多数人对其《指物论》仍...  相似文献   

20.
刘石林 《云梦学刊》2007,28(6):42-44
物之有灵者为神,山之有灵者为山神,为禳灾祈福,人类便要祭祀山神。《九歌·山鬼》虽称所祀对象为。“鬼”,实是祭祀山神。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中原文化产物的《山海经》中有23处写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山神,韩国江陵端午祭完整地保留了祭祀山神的祭仪,林冲也在河北沧州避风雪于山神庙,这说明山神非“楚南郢之邑”所独有,而是先人共祀的一位神,且是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