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齐  郑爱 《山西统计》2003,(12):19-19,21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并且要求“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建没和改革的“新思路”。从大同市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看,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既是顺应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也是全市走向:厂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城市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今后我国经济建设和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之一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大量农业人口迅速转向非农产业,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本文直面问题,寻找对策,旨就小城镇建设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以引起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的一个顽症.在农业中不存在绝对的剩余劳动力(边际产出为零的劳动力),但存在产出小于劳动投入的劳动力.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为1.6亿,从事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为0.8亿,除去乡镇企业容纳的劳动力1.2亿左右,我国现有近1.2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率高达近25%.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理论界有许多的认识,包括工业吸纳,小城镇建设,农村工业化,农业本身解决等,近些年来国家用了许多的办法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效果都不明显,其原因就在于研究剩余劳动力时仅重视对剩余劳动力数字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农业本身生产条件的分析.农业生产本身是有季节性的,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不连续的,由此,农业发展中必然就要保留一定的剩余劳动力,作为劳动供给的蓄水池,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的,使农村的劳动力的转移存在许多的困难,并且给劳动力的农业本身吸纳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十七大报告提出“城乡经济礼会发展一体化”,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城乡关系高屋建瓴的把握。工业化、城镇化需要的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必须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获得,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又亟待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在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伞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如何调整好农业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司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加快小城镇发展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全国城市化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它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给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也促进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善.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小城镇战略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规划不合理、大量浪费耕地等.为此,<中国21世纪议程>规划了我国今后小城镇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里,首先便涉及着可持续发展的测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宁辉 《统计研究》2003,20(3):30-5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四部分第二节“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提出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一精辟论断 ,深刻地阐明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并明确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的发展方针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2 0世纪 70年代末在中国农村实行的改革 ,给中国…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要达到38%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贯彻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四川地域辽阔,小城镇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提高其发展质量,是四川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一、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对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庞大农民群体的存在是我国现代化道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障碍.只要还有大量农民离不开土地和农业,中国就永远不能实现现代化,更谈不上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从长远看,将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出来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这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21世纪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就城镇化发展战略吴忠市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十一五”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人口发展到61万人的目标。吴忠市作为宁夏次中心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地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经济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垦区近些年推进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三化”进程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开展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并结合有关统计数据,详细研究总结了垦区在“抓城”领域所采取的统筹发展措施和取得的新成就,客观认识了当前垦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题,对解决小城镇的后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市是农业大市,全市乡村实有从业人员116385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3.9%,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的演化人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滞留对经济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影响了农业扩大规模经营和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大量过剩农村劳动力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农民人均收入低下,消费水平难以提高,造成二、三产业和城市经济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小城镇大量过剩劳动力没创造出应有的价值,使农民收入低,自我积累不够,以农民…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发展战略变革不及时与组织创新不到位 ,作为小城镇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一度领先的江苏 ,在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产业人口集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小城镇后续发展动力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呈现出严重滞后态势。据此 ,提出了从“遍地开花”转向“适度集中”的发展战略和从“产权改革”到“市民制度”的全方位组织制度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或乡镇企业,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因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民工”返流农村,因此要加快农业发展,才能有效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使之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增加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每年都有大批农村劳动力需要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人数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者人数的差额,其边际生产率为零。农村剩余劳动力一  相似文献   

16.
黄城  刘金石 《四川统计》2013,(12):15-15,2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支持,也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促进农民市民化。另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关键,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的四川现代农业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大力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存在着对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大多数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以及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贡献的规模效益与辐射、服务功能,我国应当走集中型发展大城市的道路,甚至应当超前发展大城市。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根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教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扩大了城市的贫富差距,增加了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的压力,造成诸多难以治理的“城市病”,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应当走分散型的发展中小城市的道路,尤其是要积极发展小城镇。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对事件的认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倾向于后一种意见。自50年代就提出城市规模不宜过大,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指导思想,直至80年代我国仍明确地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因此,一直到现在,大城市的发展便成了人们思维中的“禁区”。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庞大,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及科技的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致使我国农业部门积蓄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一方面为我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这些剩余劳动力不能从农业中顺利转移出去,我国农民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业效率的提高必然受到限制,不仅农民的收入很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也会严重受阻。因此,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合理配置农业劳动力资源,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  相似文献   

19.
一、湖北省到底潜在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从西方学者到国内的郭熙保、夏长杰、陈运先等人都有较为深刻研究和论述,他们为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规模和转移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具体测度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如,郭熙保的人地比例关系说)。在众多研究中,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的“零边际产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获得比较一致的认同。尽管在我国具体的经济现实条件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农业对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中,特别是把推进信息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为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的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台阶,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