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中华 《文史哲》2003,(1):44-54
冯友兰是 2 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其思想影响几代学人 ,在海外也有重大影响。他用生命作燃料 ,延续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之火。  相似文献   

2.
传统马克思的读解者把马克思哲学视为物质本体论 ,而把现代西方哲学归于唯心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西方 ,要么把马克思哲学看作人学的空场(如萨特 ) ,要么视为只是关于自己时代的实际理论(如罗素 ) ,要么归于近代哲学的行列 (如后现代主义者 )。这样 ,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便成为论题和方法根本不同的两种性质的学说。那么 ,马克思哲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说 ?它是否隶属于现代哲学 ?若非 ,它在现代何以还有如此大的生命力 ?若是 ,它与现代哲学的统一性是什么 ?换言之 ,既然它们同为现代哲学 ,其现代性何在 ?其差异又是什么呢 ?我…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学术领域,人们将探讨哲学史研究的理论称之为哲学史学。哲学史学不以纯哲学的形式建构其思想体系,而是在实际的哲学史研究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原则。这样的哲学史学既可以为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提供理论根据,又能够转换成哲学史研究中实际的操作方法。这使得哲学史对于现实的哲学史研究具有双重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哲学史学是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独立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我们考察中国哲学史学形成的历史和现状时,不宜忽略冯友兰先生在这一领域中的工作和贡献。本文仅从中国哲学史学的角度,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贡献作一些…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冯友兰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学术独立和实现教授治校、建立具有个性特点的真正独立的大学、培养有修为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冯友兰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冯友兰的高等教育思想为现代大学的办学思路和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和冯友兰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又是好友。此二人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对话”,庶几有助于当前的冯友兰研究和李约瑟研究,故将此书评介绍于此。  相似文献   

6.
许宁 《天府新论》2008,(4):31-34
冯友兰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性学者,他一生致力于儒学的世界化与现代化,有力地促进了儒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他对于哲学使命、哲学方法、哲学命题以及哲学方向的可贵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学研究获得了典范意义的符合现代学术体系要求的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7.
8.
东西方哲学家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西方哲学家相比,认知对象的混成性、认知范畴的意境性、认知方法的直觉性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认知特质。兼论及中国古代哲学之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哲学家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西方哲学家相比,认知对象的混成性、认知范畴的意境性、认知方法的直觉性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认知特质.兼论及中国古代哲学之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从胡适到冯友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冯友兰到北大读书时,偌大中国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只有一部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从名字上看,这本书视无所不包的“道术”为哲学,“六艺九流”无不入其范围,经学、史学、文学都是其研究对象。 这种哲学与非哲学问题混淆不分、哲学仍然是经学的附庸的见解,在当时北大的中国哲学门也大有人在。北大中国哲学门有三门主课,即中国哲学史、诸子学和宋学。当时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由陈汉章先生主讲,讲授时间为二年。他讲课的特点是旁征博引,漫无边际,所讲授的中国哲学史课程,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半年才讲到周公。学生们听得没有耐心,便一起发问:照这样的速度讲下去,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不料,这位陈先生的回答竟然是:“无所谓讲完  相似文献   

11.
高秀昌 《中州学刊》2007,(3):164-167
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的提出、确立、深化、拓展和综合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方法论自觉;由他所提出的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所形成的方法论系统,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实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近现代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试图从方法论上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主义方法、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法打通,实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开启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冯友兰把历史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和其他学科的方法相结合,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科体制下的哲学家、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在西方学术体制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学科,始终受到了“哲学在中国”还是“中国的哲学”这样的质疑性挑战。而如何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下充分展现中国思想的独特价值,现在的哲学教育如何适应我们时代的需要,又是上述大课题下的子课题。从发展前景看,中国智慧的独特性和哲学的学科规范学之间存在着张力。同时,就哲学本身而言,向我们这个时代敞开问题的论域则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因而,如何协调哲学的专业训练和哲学的创造性,则是当下哲学教育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中,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海内外影响最大且最久的著作。近年来对冯著《中国哲学史》有一些批评本属正常,但有的批评并不符合实际或有所误解。比较对冯著《中国哲学史》的今昔不同评论,笔者仍认为此书对中国哲学史的论述应属最能客观,且最能深观,并认为此书将中国古代哲学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亦有作者之卓识。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有其固有的哲学思想,但哲学这一学科的引进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哲人把科学是什么与科学应在中国人性命中成为什么的思考结合起来。在这个历程中,科学由外在、超越的普遍性存在方式逐渐成为内在于中国人的基质,并最终被安置进中国人的内在性命中。在冯契的转识成智学说中,科学智慧与境界被理解为最高的智慧与境界之一。这一学说把对科学本质的思考与心性论结合起来,把科学纳入心性之学的架构,淡化科学是什么,强化科学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能成为什么的维度,开辟了理解科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日益进步,中国经济学家的作用功不可没,但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学界也出现了某种背离公众利益的趋向,为此,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矫正,以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国理论经济学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何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缝合当前哲学与生活之间的裂隙,哲学家们必须改变自我:他们必须重拾自己的"尊严",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他们应当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变,做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应该走出"小我"和"学术"的圈子,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于 30年代提出的“钻研西洋哲学”、“搜集哲学史料”、“详密规划迹团”、“探索时代背景”、“审查哲人身世”、“评述哲人哲学”等方法 ,建构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从哲学史的历史性和哲学性的统一看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语文—历史的方法与批判—哲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 ;从与当时的主要哲学思潮的关系看 ,他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的综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冯友兰先生在建构中国哲学史范式和创立新理学哲学体系的同时,又对政治哲学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于中国到自由民主之路进行了深入而又系统的探索.这一探索的成果是:阐发了中国传统哲学所包含的自由民主思想,探索了中国到自由民主之路,高扬了作为自由民主堡垒的大学精神.很显然,冯先生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很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而他对于中国到自由民主之路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单纯给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上定位,是一个具有相当的挑战性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见仁见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他的生命历程和哲学创作始终与风云变幻的中国社会交织在一起。在大约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冯友兰的哲学思想在...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 ,康德是 18、 19世纪的近代哲学家。但是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不仅要以时间断代来划分 ,更要以其思想内容来划分。所以我们认为康德是一位现代哲学家。那么 ,康德哲学的真实的现代意义何在 ?笔者从康德哲学开创了哲学人类学 ,确立了作为哲学所要解决的人类精神境界追求的永恒性问题 ,提出了人是目的的、具有现代性的、时代性的问题的角度 ,来说明康德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