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历史的视角对内蒙古首府地区资源型发展的历史渊源,以及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资源开发政策、资源管理模式、资源与环境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  相似文献   

2.
国家开放大学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成立的,属于教育部直属大学,其职能是进行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可独立设置本科专业并授予学士学位;设置“学分银行”,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在这种形势下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内蒙古分部,如何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远程开放教育,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内蒙古分部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1900年之前,天主教、基督教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迅速传播既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优点有关,也和在发生民教、蒙教冲突时它们能够获得列强的保护有关。教会虽然赢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大大冲击了该地区旧有的利益格局,因此在1900年这里的反洋教运动中,成为众矢之的,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越式发展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模式,是民族地区实现赶超战略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义、条件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发展民族地区高等师范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是发展民族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针对师资的任务及师资培养的特殊性,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应转变观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要继承,二要引进,三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为民族地区培养经济社会急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资金是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发展相对较慢,加之金融业落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融资障碍.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融资对策,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才能确保财政支出,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所谓资源转换,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国家发展重点向农业、能源、原材料等产业倾斜以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契机,充分利用区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培植和强化优势资源产业,高起点利用新技术,提高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更新和换代,形成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从而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基层一般民、刑事纠纷解决途径的解读,欲从程序、效力和利益分配结果的表象探析,以一种新的视角揭示出民族地区基层纠纷的解决是在现行法与民族习惯、民间法则相互塑造和挤压的过程中,当事人、民族地区社会权威、司法者之间权衡利益得失之下,对公平、正义和利益等和谐社会法治理念的妥协.其主要表现是对现行法的规避,结果使现行法趋于架空,当事人利益难以保障,正义之剑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0.
孙兵 《中国民族》2007,(8):72-73
1960~1962年困难时期,全国食品严重缺乏,大家都在为如何渡过难关积极想办法。上海市、江苏省等南方地区的一些孤儿院因为粮食匮乏而陷入了困境,3000余名幼小的孤儿营养不良,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内蒙古人民以博大的胸怀接受并养育了这些孤儿。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旅游地区的环境也会被经济的发展所影响,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可以通过对旅游地区居民的态度进行调查了解。在现有的民族旅游地区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民族旅游地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点在民族旅游地区传统文化风俗方面,对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积极引导居民发展、创新传统民俗文化,是帮助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现地环境及生计活动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初步阐明当地农田及草地利用相互促进的土地利用机制,进而阐明该机制之产生与政府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还探讨了该地牧民土地所有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如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状态、自我认识等都日趋复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发扬先进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地区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一、资本形成理论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资本形成理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成因是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古典与新古典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来看,资本形成的大小无疑是其决定性因素。发展经济学强调加速资本形成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的一个关键性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3,4(6):14-17,93-95
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和整体开发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血脉和基础,因此民族地区要要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才能最终促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四川民族地区将进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加强民族地区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出发,阐述了推进传统特色农牧业向现代特色农牧业跨越,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任何社会任何地区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少数民族地区不例外.但是考虑到民族地区纠纷凸现的特点,解决这些纠纷时应该有独特的思路.改革原有解纷机制时要秉持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理念,具体措施包括吸收各民族"民间法"的合理部分,提高民族地区司法的纠纷解决能力,设立和完善多民族共事的多元的非讼解纷机制,理顺各种解纷方式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湖南民族地区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任务还十分艰巨。根据目前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一是要继续提高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效益,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内部增收能力;二是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具体来讲,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围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快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结构。从近期来看,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仍…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族源、语言、宗教和习惯等,国家法当进入这些特殊"乡土社会"之时,其与当地习惯法的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当代中国,如何实行避免脱离本土资源的"法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从法人类学角度出发,在对西北某一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国家法与习惯法在民族地区的冲突,探讨西北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市县级行政机关的机构改革,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这次机构改革,对于解决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积弊,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将起到深刻的意义。但党政机关干部分流,对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困难更多,难度更大。上篇:分流难点  难点之一:吃财政饭的人多,分流的任务大。民族地区就业渠道窄,多年来的就业绝大部分都挤在财政这一块。相对不发达地区,吃财政饭的人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特别是一些贫困县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几个月领不到工资,领到工资时,也只是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