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侨务公共外交,是当代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核心问题,是海外华侨华人对公共外交事业的具体参与和实践。本文将对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态度、方式与特点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参与当前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具体路径和实践效果,同时展望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实践的未来趋势与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
海南是中国著名侨乡,东南亚是琼籍华侨华人的富集之地。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探讨如何以“大侨务”观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海南东南亚侨务公共外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南东南亚侨务公共外交是基于之前的东南亚侨务工作发展而来的。海南东南亚侨务工作在向侨务公共外交转变的过程中,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存在着不足与问题。为此,海南有必要在“大侨务”观的引领下,从五个方面加强新时期的东南亚侨务公共外交建设,更好地服务于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施雪琴 《创新》2013,7(1):12-18,126
东南亚作为中国的近邻,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点地区,同时东南亚也是华侨华人聚居的主要地区,如何利用华侨华人开展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热点课题。通过在跨国移民与国际关系互动的框架下,探讨移民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角色与优势;以中国在东南亚开展侨务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历史为鉴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东南亚以侨务为轴心的公共外交方式、特点、效果与局限;新形势下,中国政府挖掘并整合东南亚华社历史文化资源,探索中国在东南亚促进公共外交的新方式、新媒介、新平台的现状,可为中国政府如何依靠公共外交来塑造中国形象,提升软实力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明罡 《社科纵横》2010,25(9):132-134
鸦片战争后,大量中国东南沿海居民移居新加坡,并在那里繁衍生息,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华侨华人社会。新加坡华侨华人因为移民的时间相对较短,爱国爱家思想浓厚,为保证华侨华人社会的独立,他们积极发展华文教育,创办了大量的私塾和义学等传统教育机构,进入19世纪末期以后,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在维新人士的带动下,开始创办新式华侨学校,积极发展丰富实用的新式华文教育,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促进了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北洋政府针对大量华工出国助战之形势,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侨务政策和保侨措施,包括侨务机构的设立,管理侨工的系列政策、法规,政府及驻外使馆的保侨措施等.在中国华侨历史和中国侨务发展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学界实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五缘”文化与亚洲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变化的现实,从文化史学的角度考察以伦理主义为中心,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人际联系网络为表现形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深刻影响;从经济、文化互动,即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与区域化双重导向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和在变异中延续的“五缘”文化产生的凝聚力相互作用中,考察了世界华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华人,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值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主要目的就是系统回顾展示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示华侨华人为推进祖(籍)国和平统一大业付出的巨大努力,进一步调动激发华侨华人关心参与祖(籍)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热情和活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8.
会馆文化在人类文化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客属会馆是客籍华侨在居住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这一特有的社区文化现象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社会和华侨社会的变迁,其形式、发展及地位与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历史作用。东南亚地区客属会馆文化经历了“华侨时代”和“华人时代”两个不同时期,这两个时期的会馆地位有着质的变化,这标志着会馆文化进入更务实、更有深度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迁移·涵化·共生——美国华侨、华人文化变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华侨、华人文化变迁——特别是价值观念嬗变的历史轨迹为考察内容,探讨处于传统与西化、历史与价值双重变奏之间的华侨、华人如何经过唐人街的文化迁移、土生族的文化涵化及新移民的文化融合历程,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并与现存的西方文化互补互存,进而成功地协调并运用中西两种文化中有价值内容而走向现代化。文章也为正在进行文化选择和文化更新的中国人民展示一个有益的侧面,为认识、评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提供一个经验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进入二十世纪后,不到半个世纪,欧洲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动与参加这两次大战或受大战波及的欧洲国家,人力、物力、财力都遭到空前的损失。其间旅欧谋生和经商的华侨、华人的经济事业,也蒙受严重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下简称“战后”)四十余年间,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华侨、华人社会及其经济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笔者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对浙江省温州几个旅欧华侨最多的著名侨乡调查的材料,拟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下简称“战前”)欧洲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1.
当代女大学生的角色自认与性别角色伙伴的社会期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女大学生的角色自认与性别角色伙伴的社会期望徐敏一种性别角色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以性别角色伙伴为认识主体的社会期望,一是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自我认知状况。为了了解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模式的发展,笔者以杭州大学90、91两个年级的学生为...  相似文献   

12.
詹双晖 《创新》2013,(5):107-110
东南亚地区是华侨华人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岭南华侨华人的主要聚集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东南亚华文教育已全面复苏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同时,东南亚华文教育亦面临着严重的教育资源短缺难题。协助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在国际上构建文化软实力须倚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志学 《学习与探索》2005,2(5):157-160
清代中国东北边疆早在清朝完成统一、沙俄入侵之前即已确定,并通过<尼布楚条约>固定下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沙皇俄国侵吞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致使在清政府管辖之下的世代居住和生活在此地的中国各族人民,随着国土的沦丧而成为俄罗斯的华侨华人,从而揭开了俄罗斯华侨华人史的特殊一页--"割地成侨".  相似文献   

14.
《探求》2017,(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于2013年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建设构想,其中,人文交流也是战略构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文交流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在与华侨华人开展经贸活动时,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和联系,形成一种人文经济的良好气象。  相似文献   

15.
角色扮演是人们实现角色社会功能的一种方式,而将这种方式引入到课程考核模式进行研究是一个重要突破。基于网络课程的远程学习与指导,形成有机联系的模块化教学,推动创新教学课程角色扮演实操考核的实践,把创新性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性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学生把创新理论向教学创新实践转化的能力,对学生面向学校教学改革实际的角色认同和角色改进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骆莉 《社会》2003,(8):62-63
东南亚华人社团曾是东南亚华人社会 的三大支柱之一,并在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 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各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二战以后随着东南亚各国采取了限制华人的政策,华人社团活动受到很大约束,曾一度走向低落。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人政策由排斥、迫害逐渐转变为引导、利用,在此情况下,华人社团开始从低迷走向复兴,并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东西南北》2009,(5):20-20
老人还告诉我,老一辈华侨华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时,大多以开餐馆、洗衣店、摆地摊起家,他们以炎黄子孙共有的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美德.全身心投入事业,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如今基本上都变成了“当地的”富人。尤其是当今,马来西亚的经济脉搏掌管在华人手中。说到这里,老人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相似文献   

18.
华侨华人在中国国家软实力形成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在增进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影响力、促成中外文明交流沟通、传播塑造中国形象、促进国际理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诤言促进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陕西省关中和陕北地区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着重探讨了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缘信任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普遍信任则会显著降低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而血缘信任、业/学缘信任对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与人际信任影响的多向性不同,制度信任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另外,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农村不同老年群体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角色理论通过对角色行为改变和及其原因的研究,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在角色理论分析的视野中,医院志愿者属于自致角色、规定性角色、表现性角色,从而决定了其规范性、无偿性、非功利性特征。在角色采择和角色扮演过程中,个人只有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和自知能力,并衍生成为合格的角色技能,持有正确的角色期待,方能顺利完成医院志愿者角色行为。为防止和纠正志愿者对于自身归属医方还是患方产生困惑、不了解志愿服务内容、对志愿服务产生负担思想、作出不称职行为等角色失调情况,可通过正确定位医院志愿者角色、清晰明确医院志愿者角色行为标准、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日程、及时疏导志愿者负面情绪、建立医院志愿者激励机制、提升志愿者自我价值认知等途径以完善医院志愿者角色塑造,充分发挥角色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