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到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从未中断。"五四"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主要是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来唤起民众觉悟,挽救民族危亡,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蒙教育,经历了如何冲破"左"的思想禁区到姓"社"姓"资"争论,"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五四"运动与改革开放在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中,既存在思想局限性的区别,又存在历史任务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22日,深圳市侨联召开"改革开放30周年、深圳建特区28周年暨深圳侨联成立20周年座谈会",200多侨界代表和嘉宾共聚一堂,回顾总结侨联工作、畅谈侨界心声感受,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圳特区建立28周年和深圳侨联20周年.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指出:“中国真正活跃起来”,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1]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特区的创立,从指令性计划的一统天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的实践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首先是人们冲破旧的思想藩篱,争得思想上的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结果。 邓小平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说到底是…  相似文献   

4.
一、思想要有大解放 解放思想,是全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而宣传部门的任务更大、更艰巨。如果我们思想不解放,舆论导向就会僵化。因此,我们今后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转换脑筋,解放思想。就宣传思想工作本身来说,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要有大的解放:一是转变对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先问姓“社”姓“资”的观念,确立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大胆宣传,大胆  相似文献   

5.
1992年4月15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和科研处联合举办了一次以学习座谈邓小平重要谈话为内容的双月研讨会。来自省内大专院校、社科研究单位、企业和实际工作部门的30多位理论工作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同志围绕“改革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与两个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与培养接班人”、“坚持实事求是与反对形式主义”特别是“改革开放与姓‘资’还是姓‘社’”等问题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关于“改革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会同志指出,邓小平关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有着十分重  相似文献   

6.
范仁忠 《理论界》2011,(10):4-5
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终生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努力。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反"经济暴政"思想的梳理,进一步揭示人类从政治解放到消灭"经济暴政"、实现彻底解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立足人文关怀,解放全人类.从"人的自由发展"到"为人民服务",从实现"共同致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始终立足人本身,关心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葆有了不断发展的活力.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尝式研究"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论内涵,厘清"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逻辑关系,把握"人的自由理论"的本质,进而提出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国化的人的自由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把理想性与现实性真正统一起来主要是在批判资本主义中形成的.在这种批判中,马克思解决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问题至少经历了两个思想上的飞跃首先,从理性过渡到人性,并以此为基础从人性的解放过渡到人类解放,再把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的解放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理想的现实力量;其次,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础上,从现实经济关系中完成了从"人的本质力量"到"生产力"的飞跃、从"类"的关系向"交往"(生产)关系的飞跃,找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从而找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途径、规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邓小平坚持改革开放,指导我们党果敢地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同时又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基本原则,这一辩证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和非凡胆识。将改革开放确定为总方针,可以防范"左"的干扰;明确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可以抵御右的干扰,这两个基本点相互统一、缺一不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对外开放与防止"西化"应该以"三个有利于"为判定标准,结束了社会主义国家姓"社"姓"资"争论,统一并解放了全党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解读中国改革开放30年,应该重温邓小平。要坦然应对对中国改革开放中政治实践的责难,应该抱持"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超越性历史理念,彻悟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人自己的"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的战略构思。要理直气壮地突破"政治解放终结历史"的观念崇拜,理直气壮地在超越政治解放中承接政治解放的文明成果,理直气壮地在超越政治解放的实践观念上从革命操作转向文明累积。  相似文献   

11.
木斋先生《古诗研究的多种可能性<古诗论.总论>》与杨新民先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略论》中皆指出建安曹魏时代的诗歌共同属性为"爱情"基调。因建安时代摆脱两汉儒家伦理教化,风气不但滋养了曹植与甄后两人在性格与思想上的解放,更使两人的爱情反映在文学上,是具体且大胆地呈现在生理与心理的原始本能。并从曹植诗文集与古诗中之作品,结合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角度分析曹植、甄后两人于建安九至十六年初见,植对甄后单恋时内心的纠结。建安十六至十八年之突破期,描绘植、甄恋爱关系进程,阐发爱情在两人中所带来的效应与变化。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是"牺牲人文"与"解放人文"的统一。从多元性、多样性和功能性上看,任何一种人文关怀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然革命、社会革命、思想革命都体现为"牺牲人文"与"解放人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姓"已与先秦大大不同,汉代姓氏基本合二为一。汉代的"姓"已经是一种思想、一种统治思想,是在"人"的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一种控制族群、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统治的一种社会深层的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由"姓"所促成的不同群体,是当时社会的底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杨巧蓉 《东岳论丛》2006,27(4):38-42
“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观点,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主旨。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人的实践与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性。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异化劳动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劳动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异化劳动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实践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任何一次巨大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变革,都是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从秦汉盛世到唐宋风韵,从欧洲文艺复兴到日本明治维新,无一不是由于思想观念的革命而引发了社会、技术、生产的进步与发展。新时期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实现了三次思想大解放,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新时期的20年,既是  相似文献   

16.
鲁涛 《云梦学刊》2013,(3):160-160
王泉著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一书已于2012年9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是国内第一部当代西藏题材文学史专著。它将西藏和平解放160年间不同创作主体、不同观照焦点和价值立场的审美事实乃至文化现象同时纳入到研究视野,并从客观存在本身出发提炼具有整合性、贯通性的思想基点与学术框架。著者认真梳理既成的文学事实、创作渊源和审美态势,把"西藏书写"作为一种可以被不断开掘的精神资源,并对不断变化的创作实际进行把脉,形成了全局性的有着编年史和原创性的学术书写。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从思辨路向转轨到语言分析路向,深度解构了传统西方哲学,实现了"哲学的革命";马克思把哲学从思想世界降临到现实世界,颠覆并全面超越了传统哲学,并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现实解放紧密结合,成功实现了"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的双重变革。  相似文献   

18.
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包含两大相互依存的思想解放取向:一是"对传统求解放";二是"对西方求解放".但长期以来,人们只强调这场新文化运动对国人思想的解放,而"对西方求解放"则关注甚少,忽视了这一点,对于"五四"思想解放的理解则是不全面的.从总体上看,国人"对西方求解放"的新构想,主要呈现两种范式:一是呼吁打破对西方的盲从,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关系;二是服膺马克思主义和转而"以俄为师".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其展开的历史过程中,正是"对传统求解放"与"对西方求解放"这二者之间的张力与博击,构成了不断推进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内驱力.在今天,理性地保持二者之间的此种张力与博击,仍为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永葆思想活力所必需.  相似文献   

19.
从甲骨文"姓"、"氏"二字看中华姓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姓和氏是同一个概念,没有区别.但从甲骨文"姓"、"氏"二字的构形来看.上古时期姓和氏是不同的.姓是源于同一个女性祖先的氏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则是姓的分支,是后来子孙繁衍后各个分支特有的称号或标记.从演进过程来看,中华姓氏经历了一条从严格区分、明血缘、别贵贱到姓氏合流的发展之路,演绎出一部中华姓氏文化史.  相似文献   

20.
性爱是人类基本的生命体验形式.性爱文明的缔建取决于一个成熟、健全的文化语境与发展机制.性爱意识的解放常常是思想文化嬗变的催化剂.20世纪初期和末期中国社会曾出现两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而由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引发的性爱价值观的"革命"又毫无例外地被转述到纵情"声色"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以"五四"时期和20世纪90年代的性爱文学为聚焦点,先对2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的历史文化语境、性爱话语的生成机制、时代的道德价值理念以及整体创作概况进行历时性的审视,然后在共时态的层面或共通性平台上将20世纪中国性爱文学予以审美类型化的辨析,试图从艺术表现形态上发掘具有价值建构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