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档案馆所藏的明代残档,包括明辽东都司、山东备倭都司和明兵部等三部份档案,共一千零八十卷。其中又以辽东都司的档案为最多,约占全部明档的五分之四。年代从洪武到崇祯,其中以嘉靖、万历两朝较多。这部份档案是努尔哈赤进占辽阳后收集起来的,后搬移到了沈阳,被当成废物而利用。有些被裁剪成马鞍形做了信牌袋的衬里,有些则被裱糊在屏风上。解放后,在沈阳故宫清理出这些档案,根据其来源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信牌档”和“屏风档”。又因其残缺破损严重,也习惯地称之为“明代残档”或“明辽东残档”。  相似文献   

2.
奇洁 《阴山学刊》2013,(4):23-27
乌素图召庆缘寺是乌素图召鼎盛时期的主寺,其规模较召内其他寺院宏大。庆缘寺的建寺年代目前较有争议,多数文献史料的记载和分析倾向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目前庆缘寺壁画保存状况较差。庆缘寺东厢殿壁画所体现出的绘画风格在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中是较为独树一帜的,无论是绘画技法、色彩效果、尊像造型、画面构图等都具有一定个别性,在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形成了别致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3.
<正> 海瑞,海南琼山人,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生于正德八年十二月廿七日(1514年1月22日).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举人后,历任福建南平县教谕,淳安、兴国知县,户部、兵部主事,尚宝司司丞,大理寺右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提督着黄,隆庆三年(1568年)六月擢升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粮储巡抚应天十府,在任九月,便被解职乡居.闲居十六年后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一月再度出山,被任命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赴任途中改任南京中部右侍郎,直至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587年11月13日)卒于南京任上.享年75岁.死后谥忠介.一生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这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明朝戕杀臣僚如草芥。熊廷弼就是被冤杀用封疆大臣之一。熊延弼(1569—1625年),字飞百,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他曾三次主持辽东军务,在抗击后金的斗争中功绩卓著。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首次巡按辽东。他刚正秉直,不畏权贵,勇于弹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期边方纳粮制的解体,究竟是由于叶淇变法即改行运司纳银制,还是因势要占窝、王府奏买食盐、太监织造奏讨盐引,以致造成大规模内外宫贩卖私盐所致的问题,殊值讨论。迄今为止,治明盐史者,大都依明代官修史书,将边方纳粮制解体归咎户部尚书叶淇的所谓“变法”,唯日本学者藤井宏另持一说,认为与叶淇无关。本文仅就“势要占窝”之一侧面,具体考察势要占窝的形态与边方纳粮制解体的关系。一、势要奏请开中势要奏请开中,起源于势要家人纳粮中盐贩鬻。按明制:在户部奏请开中盐粮则例公布后,势要官员家人按其规定上纳粮米,以获取贩盐权,这当与一般开中商人纳米中盐,本质并无区别。问题是,达官显要之家人倘若染指贩盐,势必凭藉声势,侵攘民利。因此,洪武时即规定监临官及四品以上官员家人,不许中盐营利,其目的不言而  相似文献   

6.
<正>海瑞(1514-1587),海南琼山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举。三十二年,出任南平教谕。三十七年后,擢升为淳安县令,又任兴国县令。四十三年十月,调入朝内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四十五年二月,因上疏言事而下"诏狱"。穆宗即位复出,隆庆三年(1569)六月,升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处。隆庆四年二月,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四月上《告养病疏》,乞休归田。万历十三年(1585),乡居十六年之久后再次出仕。万历十四年二月,升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万历十五年十月,卒于任所,终年74岁。诏予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深受人民群众热爱的杰出人物之一。除了与海瑞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政敌,不当利  相似文献   

7.
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有一个重大贪污案——“郭桓案”。郭桓曾任过户部侍郎,他任职期间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两千四百万精粮。该案牵连政府的高官、六个部的大小官吏和全国许多地方官僚、地主。朱元璋大为震惊,他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数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  相似文献   

8.
唐代京官俸料开支的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迄今为止,言及者阙少.笔者仅就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就教于方家学者. 唐代管理京官俸料开支的部门先后有金部司、太府出纳使、度支使司(下称“度支”)、户部使司(下称“户部”)等,其中“户部”开支官俸料不但时间很长,而且变化很大,构成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这里仅这一阶段的起止时间及有关原因略作稽考. “户部”开支京官俸料始于何时,有关记载稍有歧异.《旧唐书》13《德宗纪》贞元四年(788年)正月:“辛巳,李泌以京官俸薄,请取中外给用除陌钱,及缺官俸、外〔官〕一分职田、〔停〕额内官  相似文献   

9.
张学颜是明嘉靖万历间一位平常的朝廷官员,他没有显赫的功勋,故名字鲜为后人所知。他为官不贪,且克尽厥职,作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因而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张学颜,字子愚,广平府肥乡县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曲沃知县,擢工科给事中,历河南金事、山西参议、永平兵备副使,隆庆五年二月进右金都御史、巡抚辽东,万历五年十月升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十一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六年七月  相似文献   

10.
贵州历史上的人口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载,贵州最早进行人口普查是在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户部颂行户帖统计全国户口,因当时贵州尚未平定,因此未进行统计。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贵州进行了不完全的人口普查,明王朝诏令贵州宣慰司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不编造户口,但对播州(今遵义地区大部分)通汉语的人口进行了编造。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设立布政司,相当于行省。自此,贵州和其它布政司一样编造户口。在明弘治和万历年间,贵州布政司正式向朝廷户部呈报户口黄册,据《明史·地理志》卷22记载,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贵州户数为43367户,258963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贵州户数为43405户,口数为297720口。贵州作为行省首次进行人口普查时间虽然在全国较晚。但是仍比欧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要早一、二百年时间。  相似文献   

11.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试进士,唱名第二。历任翰林院编修、左春坊中允等职。熹宗继位,又迁左庶子,充日讲官,拜詹事府少詹事,加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后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在明清辽东战争中,他两次督师,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整顿边务,招抚辽  相似文献   

12.
万历前期,王门后学以无为本,倡导现成良知,心学开始走向禅学;万历中期,心学遇到了危机和挑战,思想界围绕"无善无恶"展开了两次大辩论;万历后期,顾宪成、高攀龙推崇朱学,以宗经为基础,弘扬儒家经世精神.从万历年间王学与朱学的交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晚明社会思潮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陈贤波 《学术研究》2012,(6):112-119
明政府在粤西沿海地区和近海岛屿先后添设采珠内监衙门、游击将军和守海水寨,竭力垄断珠池,打击民众私采珍珠,地方传统与国家禁令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地方社会动荡。本文从序刊于万历四十年、以收罗万历年间战事著称的《万历武功录》中有关"珠盗"活动记载的分析入手,探讨在珠池设防背景下,从事采珠的海上活动人群与官府的周旋角力、珠池布防策略的变化及其对地方社会产生的影响,由此呈现该书对"珠盗"等一批"小人物"的述事所蕴含的明代中后期广东沿海社会变动的"大历史"。  相似文献   

14.
1早在明代,山东与辽东就有一定的商业往来。当时海禁时开时禁,辽东巡抚“侯汝谅复请开登、莱海道,诏弛海禁。未几,辽商利之,私载货物往来”。①清政府虽然也实行海禁政策,但由山东渡海闯关到辽东经商者从来没有中断过。济南府的齐东县农户“勤于纺织”,其产品“通于关东,终岁且以数十万计,民生衣食之源,商贾辐辏之势在是”。②恩县的土布,由“布客将买运往奉天。山西二处出售”。③与辽东隔海而望的胶东各县更是如此。他们“北赴辽沈,舟航之利,便于他郡”,故其经营的品种不限于本地的手工业品,其运销的范围也更广。如黄县“…  相似文献   

15.
“大明金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村美岱召遗址,现存一方明万历三十四年顺义王扯力克妻五兰妣吉纪念灵觉寺泰和门落成石额,铭文曰: “元后敕封顺义王俺答呵嫡孙钦陞龙虎将军天成台吉妻七庆大义好五兰妣吉誓愿虔诚敬赖三宝选择吉地宝丰山起盖灵觉寺泰和门不满一月功城圆备神力助造非人所为也 皇图巩固 帝道咸宁 万民乐业 四海澄清 大明金国丙午年戊戌月己巳曰庚午时建木作温伸石匠郭江” 该石额“大明金国”的落款,揭示了明朝万历时代,以丰州滩(今呼和浩特地区)为中心的漠南中西部地区,曾存在一个蒙古封建主统治的名为“金国”的政权,而且还是“大明金国”,即明朝属下地方政权。 现存史籍中,《万历武功录》及《明实录》的记载,给美岱召石额揭示的史实作了有力的旁证。隆庆四年九月俺答孙把汉那吉降明,大同巡抚方逢时受降。十月俺答在赵全煽惑下兴兵索孙,驻营平虏边外,《万历武功录》记云:“边吏曰:寇深矣,其若之何。逢时曰:彼幸索我急,此天所以赞我也。乃遣使金国,赍传贴往,杀之。已遣侯金柱往,又杀之。已  相似文献   

16.
王爱召     
王爱召亦名伊克昭,位于今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境内。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毁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 十六世纪中叶,宗喀巴创立的黄帽喇嘛教传入蒙古民间。1579年阿拉坦汗在板升城(呼和浩特)建造锡利图召以后,达延汗的另一个孙子,在鄂尔多斯部世袭济农(汉译付王)的衮弼里克图墨尔根,为了利用宗教加强统治,并陈列其祖父达延汗及其父巴尔斯博罗特之陵,仿造明廷紫禁城金銮殿及西藏寺庙式样,盖起了一座喇嘛寺院——王爱召。因其规模很大,当地蒙族又称伊克昭(汉泽大宙)。  相似文献   

17.
方兴 《江汉论坛》2022,(10):106-114
明神宗万历二十七至二十九年,湖广的武昌、汉阳、荆州、襄阳、黄州、承天等中心城市及一些市镇,连续发生以生员、商人、市民为主体的城市民变,并且得到当地官员的同情和支持。同一时期类似的民变也发生在山东临清、南直苏州,及江西、广东、浙江的多处城市。究其起因,在社会财富日渐积累、城市经济日益繁荣、大量白银通过走私贸易进入国内市场的形势下,以万历皇帝为中心的皇室、以御马监为代表的宦官和中下级赋闲军官和地方闲杂人员,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群体,结成了松散但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对城市“乡官士民”进行的一次剥夺。其后果,既唤醒了“人性”中不劳而获的劣根性和一夜暴富的财富欲,也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道德约束和良知底线,以及“乡官士民”对明朝廷的“恒心”。  相似文献   

18.
胡铁球 《社会科学》2022,(3):147-163
比限制度,即分限征收法,始于两税法,五代、宋、金、元、明初皆推行“两税三限制”,其具体含义是夏秋两税各立三限征收,这个时段的比限制度主要是中央针对地方负责赋役征收的官吏以及各职役而设置的,核心在“解纳”这一环节。明中叶以后,随着赋役货币化和官员考核倾向于“赋役完欠”,州县地方政府开始针对纳户设置比限制度,地方设限的核心在“征收”这一环节。起初,地方政府主要设立三限制。随着条鞭法不断深入,嘉靖中期至万历初期,各地所设限数五花八门,自三限至十限皆有,但南方开始以六限、十限为主。万历十年(1582)以后,各地所设限数开始趋向统一,南方以十限为主,北方以四限为主,最后南北皆趋向设立十限制。因设限取决于地方官,所以各地的期限数目与追比方法是不断变化的。中央设限与地方设限,自始至终皆有互动,尤其是中央设限对地方设限影响很大,而地方设限也会影响中央设限。  相似文献   

19.
河道变迁与城市衰落:《明徐州蠲免房租书册》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徐州蠲免房租书册>记载了万历三十五年徐州地方政府采取的一项蠲免政策,内容反映了徐州城市衰落、百姓生活艰难的事实.通过对<书册>进行解读,可发现频发的自然灾害是<书册>出台的重要原因,而洳河的开凿则是<书册>出台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交通路线的变迁与城市的兴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在沈阳北部九十里地方,矗立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铁岭市,她原是明代的铁岭卫,东北边防一大重镇。为防范蒙古和女真人,明朝自山海关向东北方向修筑一道长达千余里的边墙,直至开原、铁岭,“每三十里即筑一城,势如连珠,明季防边旧制也,昔皆列兵戍守”。铁岭“为明季极边”,特置“重兵戍守”。到万历初年,辽东达到全盛,“铁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