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满元  罗梅 《领导文萃》2013,(10):67-70
第一张底牌:"表演牌"但凡贪官都会演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些贪官不仅是演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影帝。他们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台上满嘴清正廉洁,台下却比谁都敢贪敢捞。他们台上是人台下是鬼,人前是佛人后是魔,其花样之多,演技之高,常常令人折服。"摆脱自我,进入角色"对许多演员来说都是难题,但对贪官来说却是驾轻就熟。善于表演的贪官  相似文献   

2.
卢华为 《领导文萃》2010,(17):56-58
<正>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  相似文献   

3.
<正>贪官们为什么会如此贪得无厌,除去现行制度和监督的不完善外,在疯狂敛财行为的背后有没有一些共性的原因?笔者试着从人性、贪官的个人特质、社会化期待三个方面来探讨。贪婪与消极的权力相结合人性中的贪婪及双重属性。脱下贪官的"外衣",把他们还原成一个普通人,也许有助于我们去了解他们的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贪婪是物种生存发展的基本属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动物对利益的需求一般满足于自己的生存与生殖两个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4.
权力与亲情     
<正>在被媒体和各种小道消息共同营造下,贪官群体已经高度脸谱化,无外乎贪婪成性、花天酒地、道德丧失,是一个被权力和金钱高度物化异化的群体。但是,贪官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他们也需要亲情友情的慰藉。在卸下权力场中那些沉重的桎梏后,贪官们也是要被还原成普通的父亲儿子丈夫妻子的。于是,我们也会看到一些非常看重亲情的贪官存在,如果按普通人的标准来看,他们甚至不失为慈父、孝子、贤妻。但是,为了家庭、亲情,他们甚至可以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走上贪腐的道路,于是,便有了慈父型贪官、孝子  相似文献   

5.
只要一提起贪官和腐败,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等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大贪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脱颖而出",竟能搞出"惊世骇俗"之举。他们以权谋私、疯狂敛财的"运作"过程,比起"大官"来,别具"特色",同样值得  相似文献   

6.
正深入反腐产生了许多逗号、句号、感叹号,也有一些新的问号。笔者便有一问号:贪官是不是也分代呢?由于年龄不同,贪官也应有代际之分吧,而区别贪官"50后""60后"与"70后"的重要分野,除了"50后""60后"的位高权重犯事者总量居多外,是不是还有"50后""60后"的贪官多有绰号呢?而今,绰号成了老百姓给贪官"画像"的好"家什",官员的绰号遂成百姓认定其腐败的标号。于茶楼酒肆、饭后茶余,当然也  相似文献   

7.
贪官在落马之后,对自己腐败的原因和过程作自我分析、进行忏悔的现象很普遍。贪官忏悔的典型方式是遗书和悔过书,也有些是在法庭上陈述或接受纪检、检察机关询(讯)问时以口头方式进行。贪官忏悔的内容大多是对自己滥用权力满足私欲行为的悔恨和面对组织、部下、家人时的自责。对于贪官的这些忏悔,大家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虽然他们的悔恨已晚,但悔恨总比死不悔过、死不认账好。他们在铁窗里留下的这些发自肺腑的忏悔,值得后人听一听、想一想。但也有人认为,贪官们的忏悔,其实是忏而不悔,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伪忏悔、忏悔  相似文献   

8.
刘建明 《决策》2012,(4):84-85
雍正是清朝的第三代帝王,在他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主要应归功于他高超的用人艺术.雍正认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或者是一个很有道德的人,如果用错了地方,也可能没有效益,耽误国事;相反如果是一个平庸的人或者一个小人,只要用对了地方,也可能有所作为,因此要"因才、因地、因事、因时来用人". 淘汰"木偶" 当官的若是不干事或干不了事,人品再好,也不过像个"木偶"摆设,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因此,雍正针对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看摊守业的庸懒官,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其淘汰出局.正因如此,在雍正时期,有德无才的督抚很难得到皇帝的重用与欣赏.  相似文献   

9.
<正>"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这是相当一部分落马贪官"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这些"双面"贪官在公众场合展现阳性人格,看上去觉悟很高,清正廉洁、正气凛然;而私下呈现的是阴性人格,利欲熏心、以权谋私。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贪官都有两副面孔?"双面人格",以戏剧性形式呈现贪官的"双面人格"通常以戏剧性形式呈现,也就是说,他们都具有一定的表演才能,擅于逢  相似文献   

10.
贪官幸福吗?     
肖荻 《领导文萃》2014,(3):62-63
正前年流行一个街头叩问:"你幸福吗?"那么,是否也可就此问一下贪官呢?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贪官有什么幸福可谈!这一答案合情合理。但,既然如此,那何以有些人削尖脑袋往里钻,贪官队伍不但挺庞大,且向年轻化发展呢?一个六岁小孩回答"你长大了愿做什么"时说:我愿做贪  相似文献   

11.
在老百姓眼里,贪官无疑是耻辱的.无论是盖棺定论的贪官,还是贪而未擒的贪官,无论是贪财贪物的贪官,还是贪色贪赌的贪官,无论是复合型的贪官,还是单一型的贪官,无论是巨蠹贪官,还是蟊贼贪官,概莫能外.然而,时下某些投机钻营、追名逐利的无耻贪官,对自己的越轨行为不仅不觉得脸红心跳、可耻可憎,反而当作"荣耀"津津乐道,惟恐别人不知、他人不晓.  相似文献   

12.
博文集萃     
《领导科学》2016,(4):60-61
正贪官的品类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都在反贪,也杀了一些贪官,罚了一些污吏,但所谓"赫赫乌纱帽,一任一枯荣,贪官反不尽,欲望吹又生",贪官是杀不尽的。在这里,我把贪官分成六种来说一说。第一种叫作小本买卖。这一类人没有什么才能,往往位卑职微,只能偷偷摸摸,赚点蝇头小利,纯属小  相似文献   

13.
雍正皇帝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与清朝其他皇帝相比,雍正的一生可谓争议不断,因而直到现在,他都是影视剧最"偏爱"的皇帝之一. 雍正是"九王夺嫡"的胜者,在争夺皇位中的积淀以及年长(45岁)登基,使得他一即位便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执政者.  相似文献   

14.
凡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很多人会对剧中雍正皇帝的"治国即治吏,治贪先治官"的名言警句记忆犹新。据《毛泽东眼中的帝王将相》一书记载,毛泽东也曾认定雍正是一位很有政治头脑和能干的皇帝。毛泽东说雍正很赞赏《资治通鉴》中"礼义廉耻,国之  相似文献   

15.
贪官教子录     
有不少贪官在法庭上表示,自己的贪贿也害了子女。可以说贪官谋财,大多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为官一任甚至为官一生,若不为子女解决点儿什么,心理上过不去。为了满足这份扭曲的亲情,他们不惜以身试法,上演了一幕幕令人警醒的无良教子剧。刘铁男:教儿子学会走捷径教育孩子最主要的是要引导好,刘铁男的引导境界已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地步。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  相似文献   

16.
陈若缺 《领导文萃》2010,(23):36-38
<正>近日,"裸官"再次成为反腐热门词汇。聚敛财产——海外安家——资产转移——择机出逃——滞留不归,这是贪官外逃的一般路线图。客观而言,以"海外安家"定性"贪官"条件并不充分,"裸官"未必都有问题,不"裸"也不一定就是好官。  相似文献   

17.
<正>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毋庸讳言,落马贪官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大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有的还是劳动模范、生产标兵,他们曾经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是他们,没有经受住"四个考验",最后倒在了腐败的枪下,锒铛入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这些人从"好同志"变成"阶下囚",不是偶然的,既有社会历史原因,也受一定的环境影响;既有个人思想蜕变、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10):36-36
一个无知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可能还不如一个无知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清华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刘瑜,阐述知识与社会责任感中国的老百姓最恨的是"贪官",可他们心底最佩服的也是"官",如此矛盾的价值观正是官本位文化的千年杰作。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住诱惑,把握不住自我,陷入了各种"迷情"阵中.他们不仅迷失了自己,迷失了仕途,也"迷"丢了政府公信力.这值得我们深思. 一、部分党员干部"迷情"的表现 综观诸多落马贪官的事迹,不难发现,但凡落马的官员无一例外都是陷入各种"迷情"阵中,"迷"得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20.
庹震 《领导文萃》2014,(19):91-94
正谈清朝的雍正皇帝,实在是个相当艰难的话题。雍正这个名字,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在野史里,似乎都已很有"知名度",许多人有"许多"的看法。中国两千年封建史,"大雾弥漫"的日子是不少的,其实,许多的历史之谜就藏在这层层大雾之中。可以这么说,雍正不仅自己身处雾中,而他自己还是造雾者。说他身处雾中,是因为雍正的前半生,从1678年出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