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事     
本期,我们继续学习“记事”作文的写作方法!支几招介绍前因法介绍前因法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对有关内容以前的状态的追溯和现今形成对比,更突出现今结果的重要意义。优秀作文选练兵场场:钟砚“嘿!你听说没有,下学期咱们四至六年级每个班都有一个图书箱了!”这个喜讯像长了腿似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整个校园。前几年,一些出版印刷单位为赚钱红了眼。他们或是把每年仅有的一些儿童读物大涨价,或是出一些不适合儿童看的书籍。不少同学(包括我在内)抱怨说:“哎,让我们看好书,可好书在哪儿呀!”这回教育局给我们《儿童文库》丛书,真是太棒了…  相似文献   

2.
“咱家慧楠的作文在《都市家庭报》上发表啦!”姥姥在电话里喜滋滋地向亲朋好友夸耀。经她这么一宣传,喜讯一下子就传开了。很多人都对我说:“了不起,那可是一份影响很大的报纸啊!”“你那篇作文我读了,写得真好!”老师在班里把我发表的作文朗读了一遍,还让同学们向我学习呢!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表扬,我简直像掉进了蜜罐,真想躺在那里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生日怎么过     
《新少年》2006,(3)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要过生日了! 你们各位有的大概已经过完生日了,有的即将迎来自己的生日。又长了一岁,值得庆祝。本期“智多星”请大家献计献策:怎样过一个又有意义,又难忘,又不铺张浪费的生日。赶快将你的计策邮到我刊,别忘了在信封上注明“智多星”的字样。  相似文献   

4.
笑容     
《蒙娜丽莎》曾使众人为之倾倒,蒙娜丽莎成了举世公认的“微笑之王”;但是,在我心中却有一幅不是名画却胜似名画的“微笑”之作。或许在他人眼中,它根本无法与达·芬奇之作相提并论,但它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成为我心中的《蒙娜丽莎》。公共汽车艰难地在公路上爬行。蜷缩在这举目皆人的车厢中的我真恨不得自己能缩小身子,有个安身立足之地。好不容易挨到下一站,勉强舒展一下那麻木的双脚,这时车外传来一个妇女焦急的呼喊声:“等等!等等!”于是关了一半的车门又打开了。车上人开始骚动了:“少赚点算了,想把我们挤死呀!”几个脾气躁的不耐…  相似文献   

5.
主力的出货方法有多种,其中和笔者的“二波均线趋势套利法”密切相关的出货手法就是“一字横盘出货法”,该法在技巧上掌握起来非常容易,同时在功能上的效用又非常之大。所以必须得介绍。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4,(1)
李白:进球之难,难于上青天!辛弃疾:凭谁问:巴乔老矣,尚能奔否!李煜:奔来跑去何时了,进球知多少?钱钟书:足球就好比围城,城外的人想把球踢进去,城内的人想把球扑出来。臧克家:有的人上场了,但是没有射门;有的人射门了,但是没有进球;有的人,把足球踢进网里想“不朽”;有的人,情愿  相似文献   

7.
特大喜讯暖心怀, 亿万人民心花开, 有了领袖华主席, 红色江山色不改! 特大喜讯暖心怀, “四害”一除干劲来, 有了统帅华主席, 胜利捷报飞天外!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政论家孟子,提出了一个“法先王”的政治主张。他的这个主张,影响是大的,反对者有之,肯定者有之。荀子和韩非就持否定的态度,而先后提出了“法后王”和“法新圣”的主张。可是,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从汉唐到宋明,有的改革家、思想家和政论家,又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肯定。如王安石上书宋仁宗说:“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位“著名评论家”郑重宣布:“再也不搞评论了”!他的理由是:你想,我评一部长篇小说,总得把书看一遍吧?总得有个思考的过程吧?写完了还得为自己的文章找出路。有这时间,我多写几篇散文、随笔之类的东西,省心省力,又能多赚稿费。他又  相似文献   

10.
秋游绵山,偶有巧遇。那天傍晚,我们旅游团准备于“水涛仙谷宾馆”休息。刚下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忽然发现一位坐着轮椅旅游的老太太,她由3位子女推着、呵护着走向宾馆。看上去,老人家的儿子有40多岁,两位女儿也都有30多岁。上台阶时,儿女们有的拉车,有的拽轮子,有的开道,那样子是生怕碰着自己的妈妈。当时,我心里一颤:带这样的老人来游山,真是受罪呀!晚餐后,我信步走出宾馆。仙谷中灯火灿烂,夜景十分美妙。蓦然间我听见小桥上有人细语:“妈妈,快看这美好的夜景!”又有声说:“妈,你凉不?”我循声一望,又见那3位儿女推着老太太出游,女儿…  相似文献   

11.
江河传喜讯,神州凯歌扬。 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特大喜讯,使全国各族人民一直沉浸在盛大节日般的欢乐之中。我们土族儿女纵情欢呼我们党又有了自己的英明领袖,我们国家又有了可靠的掌舵人。  相似文献   

12.
“活得太累”,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句口头禅。其实,许多人说的累,倒不是身体的疲乏,而是一种心累。说得更确切一点,是为那得不到的,或根本不需要的“劳什子”而烦神。因为,生活中让人不满足的事太多太多;有的人嫌自己没当上什么官,抑或嫌官职小,不满足;有的人嫌自己拥有的财富不够多,不满足;有的人嫌自己的工作太累,太苦,不满足;甚至有的人认为相貌不如人,也不满足……总之,有千条不满足的理由。其实,人有饭吃就饿不死,有衣穿就冻不死,有房子住,就不怕风吹雨淋……可人哪,有了粥吃,就想白面馍馍,有了白面馍想吃肉,有了肉又想酒;有了一间房…  相似文献   

13.
导仿点拨写景离不开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景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摹写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怎样才能把景物写活呢?下面介绍了四种方法。第一种:拟人法。例如“:这座小山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为衫,白桦为裙,还有那红色、紫色的绣花鞋……”这里把小山当作人来写,写活了。第二种:比喻法。例如“: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句描写把美丽的水景比作一幅“画卷”,把水写得很生动。第三种:摹声法。例如“:风卷着黄沙,吹得小树发出呜呜的叫声。”这里是用摹声的手法,把风中摇摆不定的小树写得活灵活现。第…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推销自己。有文记载:一次,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篇第九》)子贡问话的意思是说,先生你有美德是隐藏起来呢?还是推向社会经世致用呢?孔子接过话头,爽快答道:“快卖掉吧!卖了它吧!我就是在待价而沽呢!”  相似文献   

15.
父亲     
父亲为使哥哥能在城里早些买到一套好住房,竟然把他自己大半生的积蓄也拿出来了。“孝忠!”父亲把整整齐齐的9捆人民币放到哥哥面前,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给你的9万块钱,你只要再加上两三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在城里买到一套新住房了!”看着父亲那热切期盼的眼神,哥哥激动得几乎要流出眼泪来。他急忙双手拿起桌上的人民币,给父亲递了过去“:这个钱,我不能要!“”为啥不能要?”父亲很吃惊地问。“你和母亲都老了,这钱应该留着让你们自己用呀!”哥哥实事求是地说“,买房子不着急,再过几年,等有了钱,我自己会买的!“”孝忠!”父亲动情地又把那9捆…  相似文献   

16.
吃蛋炒饭     
前天,我们班的营养午餐是蛋炒饭。生活委员从外面把饭桶推到教室里,刚一打开盖子,一阵香味就飘了进来,再一看,黄的是玉米、松子,红的是香肠、萝卜,绿的是青菜、绿豆,引得大家口水直流。大家齐声喊道:“哇!今天吃蛋炒饭!”教室里又热闹起来。有的同学说:“我要多吃一点,刚才跑步跑得快要累死了!”有的同学说:“我早上吃得很少,现在要吃三碗。”生活委员还没有把饭盛好,王家俊就说:“肚子饿死了!”他一边敲碗,一边等着。他看见孙豪这个生活委员刚分好饭,就飞一样地跑到饭桶前,盛了一碗饭,满满的,像小山一样。过了几秒,几十个同学“哗”地冲到…  相似文献   

17.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6,26(4):46-49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对道教“助教化”无望又找不到“补天”良策的彷徨苦闷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及其法术失灵的形象化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18.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么几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现今的高校古汉语、古作品教材及一些有影响的文言读本大多未对其中的“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加以注释,同样,中学语文课本亦如此。有些虽加注释,但似乎都不够准确妥贴,如郭锡良等编、王力等校订的《古代汉语》:“我们这些人现在要成为他的俘虏了。今:时间副  相似文献   

19.
阅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见解要通过独立思考才能获得。可独立思考是个问题,有的同学读文章,读一遍又一遍,就是读不懂有些问题或不明白自己读懂了什么,亦即是没有获得自己的见解,弄得自己也挺苦恼的。这就牵扯到了独立思考的方法问题。这里我向你推荐几招,看管不管用。1、联系上下文思考法。这一方法在我们日常的阅读中经常用到,如阅读《军神》时,针对沃克医生说的一句话:“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就需要联系上文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药、手术中一声不吭及手术后能清楚地数出割了七十二刀,才能理解出“军…  相似文献   

20.
呜呼噫嘻     
呜呼、噫嘻:皆叹词.声轻则“噫嘻”,相当于“唉”;声重则“呜呼”,相当于“唉呀”. 呜呼:《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此表悲伤.又,《尚书·周书·旅獒》:“王曰:‘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