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扩展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二元经济转化的基本理论,基于分工演进和交易效率构建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的模型,并运用中国武陵山片区2010-201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发现工业化水平提高、劳动力有效流动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会因经济增长而持续扩大,政策性因素会强化县域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的"四化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新时期振兴县域经济的新思路。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工业化是根本动力,为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供给;城镇化能够加速要素转移,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增加需求;农业现代化可以为粮食安全和其他一切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信息化则是加速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县域社会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加速发展,使以往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快县级政府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云南省开远市为个案,试图对该市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实践进行深入剖析,从理论上概括和总结出对边疆县域社会管理改革具有一般性指导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现以最新的统计资料对海城市、台安县和岫岩县经济实力进行纵、横向间比较分析,旨在为各级政府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五大内在矛盾:工业化与农村经济的矛盾、边缘化与山区经济的矛盾、市场化与小农经济的矛盾、瓶颈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特色化与资源经济的矛盾。这些矛盾根源于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根源于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出路,一是靠国家在制度和政策上提供发展的条件,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推进工业化,逐步改变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论坛》2004,(20):178-181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且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政府能动力,指县级政府在坚持有限原则的前提下,兼顾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充分运用县内外资源,主动且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县域经济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清 《学术论坛》2004,(1):84-88
对县域经济须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县域经济的含义和特征、县域经济行政区划调整、县级财政以及县域经济所需资金来源、保留乡镇一级政府和财政机构的必要性、县级政府的职能及调控手段、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所有制和产业结构等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研究县域经济新的视角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呈非均衡状态,县级工业严重滞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偏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制度创新;发展新疆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强化工业思维,壮大工业经济;激活开放,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优化环境,努力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论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缺陷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 ,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政府是经济发展的“牵引器”,县级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得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当前 ,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 WTO的有关规则 ,针对县级政府干预经济过程的行为偏差 ,推进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形成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廉洁、透明、精干、高效的县级政府管理体系 ,成为理论界和实践工作部门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一、目前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缺陷职能即作用 …  相似文献   

10.
县是国家政权结构的基本单元,国家政权行使和行政管理的基础,县对上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对下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县域经济是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区域性经济,实施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双向三化一体"发展路径,必将历史性地一揽子解决集多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广大中西部扶贫开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县级政府财政成为县乡两级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现代化变革的重要资金来源。近年来全国陆续推行了"省直管县"、"强县扩权"等县级政府财政体制改革,意在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缓解县域政府的财政压力。农业作为农民生活生产的根本物质基础,在县级财政支出中依旧占有不小的比重,但县域经济发展的转型迫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服从于城市化、城镇化的优先发展,这从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县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县级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探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财政农业支出几种基本模式的特点,为保障财政农业支出的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7,(12):20-22
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和城镇化,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园区经济、旅游经济、生态经济、配套经济”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如何使县域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必须对辖内县域金融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认真思考和研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县级党政领导正职是否具有发展县域经济的能力素质是衡量其执政能力高低的试金石。本研究对广东省县级党委领导正职和政府领导正职的胜任力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党委领导正职和政府领导正职胜任力模型结构相同,胜任力要素重要性认同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认同度较高的能力素质与县级党政领导正职发展县域经济的执政能力有着高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提示:县级党政领导正职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必须依据其胜任力模型,尤其依据模型中与发展县域经济有着较高相关性的核心能力素质,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选准、育好和用好县级党政领导正职,才能确保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型包括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转型 ,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体制改革 ,以集约化为方向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赋予了经济转型以新的内容。将小康社会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阶段来推进 ,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确认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赋予了体制转型新的内容 ;新型工业化则可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广东要建设经济强省、科技强省和文化大省,而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城乡发展不协调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县域科技提高广东县域经济实力及工业化水平、补足发展后劲在新的发展过程中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县政改革的目标和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基础。从县级机构改革入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立场更加中立、更加理性,给整个政治体制带来的风险也最小。因此,县政改革最为可行。将县政自治作为中国县政改革的目标,对县级人大、行政与司法系统进行综合改革,以新的权力来源实现县行政主官对一县政治经济和地方民众的真正负责。只有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县域上层建筑,即县域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当前河北县域工业化的发展对资源依赖性强、产品附加值低、发展空间限制、环境压力大,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河北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是河北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已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文对河北省县域新兴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搭建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平台不失为当前最好的模式选择,并提出了基于新兴产业集聚的河北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和沁  高琼华 《学术探索》2013,(10):62-65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需要优化配置,从而提升其总价值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市场资源配置的内在缺陷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使县级政府成为配置县域资源的主体。从中国县级政府的实践来看,县级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包括直接生产和分配县域产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公共资源配置、矫正县域内的外部性、县域自然垄断行业资源配置、产权界定和国有资产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通过强化公共产品供给、优化配置县域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建立公平的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提高县级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效能,进而推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在县级行政区划这一特定的地理空间内,通过县级政权调控经济整体运行情况,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地域差异性的区域经济。本文遵循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路体系,就县域经济的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工业化是县域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工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小城镇为基地。实现农村生产要素向优位小城镇聚集,才能发挥小城镇的聚集和扩散效应,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