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研究人生基本规律的方法原则,提出了人生交往规律、动力规律及人生完整性规律,论述人生三大基本规律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本文试图探索人生之谜,解答人生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萧君和 《学术研究》2003,3(6):133-136
人自身生产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生活是人口文艺的创作源泉。人口文艺不仅要反映人自身生产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揭示其规律,还要表达人们在自身生产再生产问题上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人口文艺具有多种形式、形态或类型,并能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特别是人自身生产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的社会生活。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人口文艺就是社会主义人口文艺,其“特有内容”是彭佩云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文艺体制改革是文艺事业繁荣与发展的根本出路 ,也是文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既引进市场机制促进文艺生产 ,又注意防止和减少市场机制对文艺生产的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对文艺生产的宏观调控作用 ,“一手抓繁荣 ,一手抓管理”。通过改革体制和完善机制 ,文艺生产“三结合求发展 ,多元化找出路”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的的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辉煌与缺陷:论消费文化对当代文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消费文化对文艺的影响作用在学术界没有得到整体性对待和系统性研究.一方面,消费文化对文艺的影响体现出语境性、场域性作用,制约甚至主导着文艺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程;另一方面,文艺生产、繁衍、传播着消费文化,表征出消费文化理念与影响度.在消费文化与文艺的互动过程中,文艺实现了自身的繁荣,也暴露了更多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文艺为抗战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革命文艺发展目的,从反映工农兵群众的情感体验、坚持积极的健康的审美趣味、源于生活美又超越生活美的视角对文艺审美情感、文艺审美趣味和文艺审美理想进行了阐释,构建起毛泽东文艺审美思想的体系。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审美思想,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基本特点作了规定.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及其矛盾.也决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论.  相似文献   

8.
范秋迎 《理论界》2008,1(3):16-17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简称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的适应性发展规律.适应性发展规律的必然性表现在:适应性发展规律具有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的要素,适应性发展规律反映和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深层本质联系,适应性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内在联系.适应性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包括:适应发展的方向,适应发展的性质,适应发展的状态,适应发展的关系.适应性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前沿要在适应中实现发展,前沿要在发展中实现适应.  相似文献   

10.
论二十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军 《齐鲁学刊》2005,2(1):95-99
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延续着晚清通俗文艺方向,承继着传统通俗文艺的模式和内容。五四新文学确 立了启蒙主义的精英文艺立场,此后的启蒙主义文学与大众文艺相反相成,构成一个互动的矛盾体系。20世纪中 国大众文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观念和形态,当代文艺美学应该对此做出理论上的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种群文艺视角的可能研究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开焱 《学术研究》2003,(9):141-144
本文根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思想来立论 ,提出“种群文艺”的概念 ,论述和拓展“种群文艺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在1929年6月制定了三民主义文艺政策,但第二年6月,这个党的实权派———蒋陈派又暗中支持发动了长达7年之久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政策和运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矛盾背后又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三民主义文艺政策的制定是孙中山思想影响和国民党政治惯性运动的结果,而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发动则是国民党实权派政治意志的曲折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向我们昭示了宇宙间的重要性质———层次性。如果要使辩证法具有时代特点的话 ,那么这个辩证法是层次辩证法。只要我们深入分析层次理论 ,我们就会看到辩证法所阐述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体现了层次系统的存在和演化 ,依次将其归结为 :层次存在的规律、层次过渡的规律和层次转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逢奉辉 《齐鲁学刊》2004,1(3):31-34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们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并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和走向胜利的历史。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历史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民族的特色,以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康熙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名饶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他凭借帝王之尊的地位,实施了一套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有利清王朝政权巩固的文艺政策。具体表现为:明确文艺在其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开科取士以重铸文艺的创作主体,编纂文艺典籍以圈定士子的学习范围,优礼文艺人才以结其心,反对浮饰之言以提倡文质适中的文风等。  相似文献   

16.
场景化生产构成新媒介文艺一种特殊性的审美意义生产机制。当代艺术对自身的反思和对交互性的追求、数字新媒介革命等多种因素合力造就出新媒介文艺场景。新媒介文艺场景由各种载体和技术媒介、文艺信息、参与者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新媒介文艺场景化生产即参与者与媒介互动,以整合了传统生产、传播、接受各环节的交互方式生产文艺信息。新媒介文艺场景化生产的形成具体展开为文艺活动场景化及文本、时间、空间、参与者等要素的场景化过程。新媒介艺术场景化生产分为单感官式交互生产、多感官式交互生产和全身心式交互生产三大基本生产形态,每种生产形态所依托的场景不同,体现出的生产特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人口容量概述关于人口容量的问题,学者主要是从环境、经济的角度探讨的,即环境人口容量、经济人口容量。实际上,还存在一个社会人口容量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社会人口容量的定义。社会人口容量是指在既定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社会制度条件下,一个社会能够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或者说最多能够容纳多少人口,超过这个人口数量界限,这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解体、毁灭。此外,社会人口容量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社会最佳人口容量或社会适度人口容量,即在既定的一系列条件下,这个社会在客观上应…  相似文献   

18.
论人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文化”,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属于“人口”范围内的“文化”。什么是人口文化? 我们认为反映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便是人口文化的内涵。人口文化与人类文化不同( 人类文化即指一般的文化) ,人口文化比人类文化反映的内容要窄得多,它包含在人类文化之中,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必须进而搞清人口文化的外延,即应当把人口文化表述为若干类文化现象,一是人口数量文化,二是人口素质文化,三是人口结构文化,四是人口边缘文化。一定的人口文化,归根结蒂也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中国人口文化发展有其鲜明的历史特点。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发展社会主义人口文化的历史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32-137
蓝衫团是苏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创办的唯一戏剧社团组织。其创办及运营,尽管如"昙花一现",但其艺术活动也如流星在中国革命文艺发展史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并呈现主题突出,旗帜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果丰硕,社会效益上乘等艺术特征。它不仅生产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真正成了苏区革命的"战斗号角",有些至今还响遍祖国南北,而且为苏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艺骨干人才,尤其为苏区文艺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今天文艺社团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值得今人好好珍惜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文艺大众化的历史建构贯穿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从"五四"到三十年代是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建设期,知识精英为文艺走向大众设计了多种预案,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终未能开花结果;抗战开始后,随着历史环境的骤变引起的文化中心的散落,原来处于边缘地位的大众文艺被众多知识精英所激活,并在短期内形成初潮。但随着多数文化人在内地陆续定居,这一初潮很快悄然退去;然而,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文艺大众化却一路走强,在权力中心、本土作家、外来知识分子以及农民大众的合力作用下,到了四十年代中后期达到高潮——乡村文艺主流化。反思这一建构过程得出的结论是:文艺大众化是历史的选择而非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