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雷雨》中只有八个角色。可作者偏说:“《雷雨》里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的一名好汉。他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下操纵其余八个傀儡,而我总不能明显添上这个人……”。因为作者的这段话,关于“第九个角色”的问题,曾引起评论界的歧议:有的根本否认“第九个角色”的存在,认为这是作者“为了行文的方便”,“无任何实际意义的说辞”。有的则认为“第九个角色”就是指的《雷雨》中的命运观。这些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 《雷雨》中确实存在“第九个角色”。它是推动悲剧发展的力量,但不是命运观,而是扼杀人的个性,迫使人性异化的力量。这种力量,分则操纵舞台上的八个人物,面目迥异;合则可借“第九个角色”为名。我们认为,具体弄清“第九个角色”的面目,对完整地把握《雷雨》,理解《雷雨》,乃至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来学者对“九合诸侯”中“九”的词义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实数”说、“虚数”说、“聚合”说、“第九次”说,亦有认为表“虚数”和“聚合”兼可等。文章利用古文字形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九”在古代有“聚合”义,并通过对“九合诸侯”的“异文”等材料的辨析,认为其中的“九”是“聚合”义。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创新需要企业与贫困群体建立起一定的市场经济关系。然而,他们所面临的环境缺乏支撑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制度安排和基本条件,创新活动的开展更多建立在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由于企业与贫困群体之间的社会网络极其松散,呈现出一种弱关系,在此情景下产生了“结构洞”,即信息非对称性配置及渠道障碍下的“信息洞”、资金匮乏及知识技能不足导致的“资源洞”以及制度安排和基本条件缺失下的“市场洞”。为跨越“结构洞”,引入第三方——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英文缩写NGO)来为企业与贫困群体搭桥,从而实现两者间信息资源的流动、社会网络的耦合以及信任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来函照登     
《延边大学学报》编辑部同志: 《学报》1981年第三期《江涛烈士传》一文个别文句有错误,应予更正。 1、第62页第17行“翌年三月九日伪“满州帝国”成立,这时应改正为“这时”伪满州帝国已经成立(三二年三月九日成立)或者把翌年改为“三二年”,“这时东北完全变了样”,改为“东北已经完全变了样”。 2、第63页第3行“得以保释放”更正为“得以取保释放”。 3、第65页第10行“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应更正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4、第66页17行“下令对此部队”改为“下令对决死队”  相似文献   

5.
桂平西山是广西桂东南乃至华南地区最著名的佛教胜地,为丰富即将到来的“五·一”旅游黄金周的节日内容,并为庆祝世尊诞辰2550年的周年纪念,在黄金周期间,桂平西山龙华寺、洗石庵两序大众及西山风景名胜区共襄盛举,将于2006年5月5日~7日在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内隆重举办“桂平西山‘四月八’浴佛朝圣暨泼水旅游文化盛会”,祈愿正法久住,社会和谐,国家昌盛,人民安康!  相似文献   

6.
麻姑山:又名姑山,在南城县城西约十五里处,是我国东南一座秀丽的名山。《事林广记》誉之为中国“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八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福地”。麻姑:古代女仙名,南城人。传说她年轻貌美,手指纤细似鸟爪,能掷米成丹砂。东汉时与仙人王方平相会,自言:“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旧时以麻姑喻长寿,祝  相似文献   

7.
桂平西山是广西桂东南乃至华南地区最著名的佛教胜地,为丰富即将到来的“五·一”旅游黄金周的节日内容,并为庆祝世尊诞辰2550年的周年纪念,在黄金周期间,桂平西山龙华寺、洗石庵两序大众及西山风景名胜区共襄盛举,将于2006年5月5日~7日在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内隆重举办“桂平西山”‘四月八’浴佛朝圣暨泼水旅游文化盛会”,祈愿正法久住,社会和谐,国家昌盛,人民安康!  相似文献   

8.
《五色石》八卷,序言后署“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八洞天》八卷,序言后署“五色石主人题于笔炼阁”;二书目录首行与正文卷端、均题“笔炼阁编述”,故学者多以为:二书为同一人所撰,如孙楷第先生一九三二年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在《八洞天》条下即云:“此书与《五色石》小说同为一人所撰。”在一九五七年重订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八洞天》条下又云:“此书与《五  相似文献   

9.
论艺术想象     
“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文艺是真实的领域,但也是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古往今来的文艺作品,不知给我们展现了多少琳琅满目、瑰丽多姿的形象画面。例如:《精卫填海》,描绘了一个坚强不屈的精灵,一个由落水女娃变成的精卫鸟,整天衔着西山木石去填东海的壮烈行动;《后羿射日》,描绘了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一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神箭手,“仰射十日,中其九日”的宏伟场面;屈原的《招魂》,描写了“长人千仞”“一夫九首”、  相似文献   

10.
“四人帮”曾把知识分子列为“臭老九”,后来批判“四人帮”时,有些文章说,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元朝的“九儒、十丐”。这只是凑合了两个“九”宇,实际上是不确切的。 元朝统治者主要搞民族压迫,把国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即金朝统治地区的人,第四等为南人,即南宋统治地区的人。至于各民族内部,则只分“平人”与“贱人”,亦即平民与贱民两等,并没有分为十等的说法。因而所谓“九儒、十丐”,并非实际存  相似文献   

11.
苏州西山“农家乐”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留住更多的劳动力以及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西山“农家乐”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系统有效的宣传和营销;内容单一缺乏特色,整体素质低,服务质量难控制;利用率不高;设备设施欠缺,经营模式单一等。因此要促进西山“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农家乐的活动内容以及特色;扩展景区季节旅游;探索多样的经营模式,丰富营销策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西山文化带的开发和利用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制定的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进行西山文化带的建设,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绽放光彩并演绎新价值.西山文化带内容丰富,遗产级别各异,让各级遗产变成“活细胞”,全面保护和利用带内文化遗产,并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在社会上普及认知,是建设文化中心的现实意义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燕文化     
《源流》2011,(13):46
燕岩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的燕岩,位于桥头镇中心区西北面2公里处,是桥头风景区170多个岩溶洞穴中最大、最有气势的一个,槽谷和山地中九条溪水汇合此洞向西而流,民间歌谣唱道:"宁洞算来九条水,条条经过燕岩流。"  相似文献   

14.
安志刚 《新天地》2011,(6):94-96
程新乡市教育局的全面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在新乡市第九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支持和配合下,新乡市第九中学“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以“情感教育”为立足点,逐步探寻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一、结合校情。确立特色:通过一年多的创建工作,我们对“情感教育”理念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同时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l、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情感教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鱼趣     
湘西猛洞河,长几十里,两岸峭壁嶙峋怪石无数,或有猴儿出没,或有鸟雀飞翔,“小龙洞”洞中有河,“大龙洞”石笋石幔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叫游人赞叹不绝,但最叫我难忘的却是“鱼”。  相似文献   

16.
唐代西山诸羌考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唐代西山为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之泛称,杜甫诗云“西山白雪三城戍”,指此。此山即今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之岷山山脉。 唐代西山一带有众多羌人部落聚居其间。西山地当唐朝与吐蕃地方政权交往之冲,唐、蕃统治者皆欲拥诸羌以自固,而诸羌亦由此与唐、蕃密切交通,累见于史籍,前人不甚了解之此一区域,于唐人视之已十分清晰。西山诸芜之来源,笔者已另文论述,本篇当着重述西山诸羌地望。  相似文献   

17.
桂林,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拔地而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相似文献   

18.
黄山洞之路     
这里曾经是全国人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一面旗帜,并因此而出过一名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斗转星移,40年前曾有80万人次造访过的黄山洞现在变得怎么样了?那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们,今天的日子还好吗?作为当年造访过黄山洞数十万人中的一员,能够重访黄山洞,记录黄山洞的今昔变化,相信这不但是我的心愿,也是许许多多关心黄山洞读者的心愿。  相似文献   

19.
瑶琳仙境     
刘剑 《老友》2011,(8):72-72
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距杭州约80公里。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2002年,瑶琳仙境跻身于国家4A级风景旅游景区行列。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在谪居永州期间,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山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和《游黄溪记》九篇山水游记。 但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称之为“永州八记”,目前一些文学史、“文选”和研究柳宗元的专著(如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冯其庸等:《历代文选》,吴文治:《柳宗元简论》等等),也都是这样写的。为什么明明是“永州九记”,而被说成是“永州八记”呢?章士钊先生认为:这是“千年来文坛之顺口溜,而印合尔巧,莫知其所由然而然”(《柳文指要》)。而我认为,不妨深入考查一下“八记”的提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何原因?从而明瞭一个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