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李小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8-50,59
西方环境主义认为人类在地球上的频繁活动将导致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限制人类活动,缩小经济发展规模,避免人口过剩;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指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环境污染和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剥削自然和剥削人类的结果,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绿色环境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可持续发展理想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陈喜贵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23-27
阿隆继承了韦伯拒斥决定论的思想,同时对他的相对主义作了批判和超越.本文试图通过对阿隆批判和超越韦伯相对主义的两个缺陷--价值选择的非理性和科学的无根性的评述和分析,揭示出阿隆历史哲学的基本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仁德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是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的时期,欧洲各国资产阶级为了遏制工人运动的发展,千方百计以唯心主义哲学来对抗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时,在西欧北美各国产生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是: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现象学、唯意志论等.与此同时,自恩格斯逝世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修正主义思潮泛滥,伯恩斯坦全面“修 相似文献
5.
余源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5)
列宁哲学思想具有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内容,它回答了历史新时期的新问题,捍卫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长时期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对列宁哲学思想提出了种种诘难,甚至公开加以否定.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列宁的哲学思想?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列宁哲学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陆扬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5):57-62
理论界多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史批判等同于唯心史观的批判,这应是一个误解。19世纪人类学勃兴,文化多通释文明,意指特定时空中的总体社会发展形态,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习惯用法。两人对是时的文化史写作不甚满意多有原因,如马克思反对它们仅仅把鲁滨逊一类故事看作对现代文明的反动,怀旧与自然同在的浪漫主义倾向。但这一切并不构成对文化史本身的否定。结合观念和现实来写历史,特别是文化史;确认产生了特定的生产关系,并且始终在调节改进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的现实性,将最终说明观念形态的文化的生产,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文化史批判给予我们的最终启迪。 相似文献
7.
杨健吾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一、“社会主义殖民政策”论的出笼及其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民族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济落后、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数拥有巨额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全世界形成了极少数大国对世界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民族问题已经扩大为殖民地问题,已经“由国内问题变成国际的问题,变成帝国主义,大国为 相似文献
8.
刘晓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2)
施特劳斯认为当代自由主义抛弃了自然正当观念,试图将自身建立在价值相对主义的基础上,这一做法必将导致虚无主义的严重后果。然而,施特劳斯所批评的价值相对主义是韦伯版本的价值多神论,并不是自由主义版本的价值多元论。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论认为,存在着多元的异质性的善,在不同的善之间进行选择有时可能是艰难的,但好与坏、善与恶之间的分野是客观的,并可以进行理性地辩护。价值多元论或者说善的多元论不等于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而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多元价值的承认,体现着对自由和个性的尊重以及包容性国家的自信。 相似文献
9.
10.
11.
1908年,列宁为了澄清当时党内哲学思想的混乱,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实证主义作了系统的、详尽的批判。首先,列宁科学地论述了认识的客观基础和党性原则;其次,列宁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最后,列宁强调唯物辩证法,并在它的基础上批评了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列宁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为工人阶级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在当代无疑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制定的、对马克思主义敌对的经济理论进行科学批判的基本原则时强调指出,首先必须研究被批判的理论和观点所产生的物质基础,应把它看作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要从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方 相似文献
13.
姚纪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合作化思想,是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十月革命胜利后,合作制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俄国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列宁在他逝世一年前所写的《论合作制》一文中曾指出:“现在我们有理由说,在我们看来,单是合作社的发展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列宁的合作化思想前后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且它关系到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认识,那么,这种变化的客观依据、实质是什么?其意义何在?本文试追溯这一演变过程,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余凯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本文从西方文论史上诗与绘画的几次争论出发,通过各个发展时期相关人物如达芬奇、培根、博克、莱辛及克罗齐等对诗与绘画间关系的比较,试图透过这一视点探讨在文学理论的喧哗与骚动背后的深刻必然。 相似文献
15.
杨玉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5):55-60
本文主要探讨了唯意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古希腊哲学观,认为其核心是对柏拉图主义的神的否定和对赫拉克里特等无神论哲学传统的人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论文最后分析了唯意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古希腊哲学观与中国传统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爱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本文主要论述退休金实质、支付形式矛盾及其解决办法。退休金实质是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延期使用,而退休金形式在大多数国家是现收现支,用在职人员缴纳的保险税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费,产生在职人员养活退休人员假象。当人类寿命延长,为老年人支付退休金多、在职人员负担重时,形式上的矛盾就转化为实质上的矛盾。为此,应提高退休年龄,延长劳动者工作年限,并改革退休金计发办法,使其与个人贡献挂钩,同时发展私营养老金计划,把养老从互助互济转到自助互济轨道,从而有利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中代际矛盾。文章着重指出:我国近期难以采取延长退休年龄措施,但也不能用"提前退休"的所谓新思路来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这在西方国家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本文是对美国学者亨廷顿的论文《文明的冲突?》的回应,论证了当今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演变趋势是对话而非对峙,因而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再占上风。作为这种转型关系在国际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里的反响,旧有的“三足鼎立”格局已为新的“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即“北美学派”、“欧洲学派”和“东方学派”的共存和对话。“东方学派”的使命在于突破“欧洲中心”或“西方中心”的模式,致力于探求一种既可用于西方亦可用于东方的文学阐释理论。 相似文献
18.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长期以来的传统观点认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论的最重大的发展。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同列宁关于世界革命“同时胜利”的战略思想并存的,它未从根本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论的最重大发展是“东方国家决定”论,即世界社会主义胜利取决于东方国家革命发展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19.
伍大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文章通过对列宁和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说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对列宁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20.
熊启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5):618-6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基本结论。它是以毛泽东的探索为基础 ,尤其是以毛泽东“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观点为先导 ,在新的实践中 ,不断总结、归纳、融合改革开放中的新经验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它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有着紧密的联系 ,前者既与后者一脉相承 ,又是对后者的突破性发展。同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是对列宁相关思想或观念的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