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学说,是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学说的完整的科学表述,是一八七五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因此,《哥达纲领批判》所阐述的理论原理不是孤立的,它同《资本论》的整个思想体系紧密相联,是《资本论》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必然结论。按照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哥达纲领批判》所说的按劳分配是由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生产决定的。而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的社会形态的科学预见,只有联系到《资本论》的有关论述才能搞清楚。并且也只有搞清楚马克思的这个科学预见,才能说清《哥达纲领批判》所说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贺来  田帅帅 《学习与探索》2023,(12):1-8+177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不是抽象地看待人的自由本质,而是将其还原到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加以理解。市民社会构成近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为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马克思基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批判,超越了仅仅停留于总结近代市民社会物质运动规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与从抽象出发批判近代市民社会的德国哲学传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这一“双重视域批判”的积极成果,创造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正是借助于“异化劳动”这一分析工具,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现代奴役制本质和人的自由无法实现的社会现实根源。同时,立足于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视域,马克思给出了扬弃近代市民社会、实现人的现实自由的实践方案,即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崇高理想之一就是追求人类的解放,这一解放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获得自由。马克思年轻时代曾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概念,后又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重申这一概念。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历史地分析了马克思在其理论发展不同阶段上对“人的自由”概念的规定,并且对马克思怎样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层次来把握“人的自由”,对马克思所指出的获得“人的自由”的条件和途径也作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4.
最近出现了一股对马克思进行重新解释的“新潮流”,把马克思描绘为致力于建立以民主原则和人类解放理想为基础的社会的伟大先知。倡导这种说法的人们为了维护马克思的民主志士的声名,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著作的几页内容中得出结  相似文献   

5.
持“所有制决定论”的同志,大都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①这一段话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他们将这里的“生产条件的分配”仅仅理解为“生产条件(本文都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或劳动者)的所有”即生产条件的归属,从而得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或劳动力所有制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谈到未来社会总产品分配时,强调消费资料在分配给个人之前需要扣除“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还要扣除“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这就是说,早在1895年,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济贫事业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并且把社会福利事业做为宏观分配计划的组成部分。一百多年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西欧北欧一些国家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了困难和争论,但从保障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个角度看,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东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否划分为若干阶段?倒底区分为哪些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应当着重探讨的现实课题。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并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早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依次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思想萌芽。后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则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思想。他们明确地指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日前,在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戴慧思副教授那里看到了她订阅的《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由于邮程费时,我见到的最新一期是1983年第一期。我想就刊载在该期的王胜泉同志所写《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如何使用“社会学”名称的》一文提点看法。这篇文章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五处,想用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是“使用‘社会学’名称的”。但细读引文,五处引文中的四处仅仅提到了孔德的名字,根本没有提到“社会学”的名称,更谈不上如何使用。只有一处引文,即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序言的最后一段话,中译本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先发表这部论战性的著作,再各自分头在自己的著作里叙述自己肯定的观点,以及对现代哲学和社会学的肯定的见解。”这是王胜泉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社会学’名称的”唯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过去我在国内时就  相似文献   

9.
未被认识的远方国家——日本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涉及日本的章节为数不多。“日本”这个名称,最初是出现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其中有两处关于6:1或8:1的金银比价“在中国和日本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初”的叙述。这是马克思为研究古代金银比价问题从法国历史学家杜罗·德·拉·马尔的著作《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中引用的。两年后,这一引文在正式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党中央作出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论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往在很长时间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存在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现在能够明确认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思想认识上很大的转变和提高。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把未来社会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后来通称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建构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人类生存自由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范式做了明确的批判.第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给出充分的逻缉依据;第二,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资本论》中关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做出颠倒,然而,这一颠倒是无效的;第三,在后现代的立场上提出了“象征交换”的概念,试图为克服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范式提供建设性对策,但这与马克思的本意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和具体构想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消费品将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具体构想。其主要内容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所有劳动者的劳动都是完全的直接社会劳动;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由一个社会中心,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质量,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以“劳动券”为凭证,统一地来实施。现在看来,上述这些论述尤其是不存在商品货  相似文献   

13.
据法国《世界报》1983年3月11日报道,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际,法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9卷,通信集收集了1867年7月至1868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来往信件。通信集主要包括这个时期《资本论》第1卷的出版情况,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的活动,马克思与普鲁东主义者、拉萨尔主义者以及巴枯宁主义者的论战;在日常生活方面,通信集反映出马克思疾病缠身,经济贫困,他的女儿们受猩红热之苦的情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家的友情和在经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社会主义基本形式的研究由来已久.即使从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开始算起,大约也有30年了.在外交方面为什么总是产生中苏问题、捷克问题、匈牙利问题、中越问题和波兰问题?一般认为这是其内部存在封建经济结构(也有人称之为农村经济)的缘故,而且多多少少与斯大林有关.本文着重论述朝鲜是如何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摸索另一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是今天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威信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同现实社会主义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没有得到克服.解决这个问题是今日过渡时期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100年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站在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立场,深刻揭露了权利既是人的本性的需要,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权利观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超自然的权利观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权利平等的内在辩证逻辑即:权利原则的平等——权利内容的不平等——全人类权利的平等的深入分析与考察,对我们全面,科学地把握我国转型时期分配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一书(以下简称《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他所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恩格斯后来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观点涉及到许多问题,而且在由之而产生的思想与物质条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大量的分歧。对于马克思的关于思想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法论,我愿在此试作解释,并指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研究《意识形态》和在此之前的1844年《手稿》以及在此之后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中的观点之间的分歧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的规律——马克思美学思想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寓居巴黎时为了着手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而准备的,但后来始终未能完成的一部写作大纲。这是1844年的事,马克思当时才二十六岁。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希·萨·柏拉威尔教授在他1976年出版的《马克思与世界文学》一书里说,马克思的这个《手稿》,即柏拉威尔称之为的“巴黎手稿”,是受了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篇文章的启示,从此“才开始认真阅读英法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的。可惜他未能提出任何具体的旁证材料。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著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指出不搞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就会变修正主义”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注意这个“变”,分析这个“变”,防止这个“变”。一个政党是这样,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人的思想也是这样。对于我们工农兵学员来讲,能不能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防微杜渐,永保工农兵革命本色,就成为防“变”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为什么有的工农子女上了大学以后,变得…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自1867年问世以后,迄今已有120多年了。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的这部巨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但曾经是并将继续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对当前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资本论》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自然要受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同时,也要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批判和歪曲性评价。《资本论》问世百年来,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对它的评价,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对这部巨著的态度和观点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的评价明显地发生了变化。《资本论》问世之初,资产阶级学者企图用沉默置《资本论》于死地。当时“几家大的资产阶级反动报纸,例如《科伦》、《奥格斯堡人》、《新普鲁士》、《福斯》等等。顽固地保持沉默。”①1867年11月2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对我的书的沉默,很使我不安。”②这种沉默的结果,给《资本论》第1版的销售造成了很大困难(据估计大约发行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文本给人留下了这样的一种印象:自由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一种价值,马克思的著作都是围绕自由展开的。哈灵顿和布伦克特等人甚至由此认为,自由是马克思追求的道德价值,马克思以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并构想共产主义,但这一观点受到了伍德的有力质疑。通过辨析其中的理论得失,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第一,要历史地、具体地辨析马克思关于自由的思想;第二,注意区分马克思自身持有的自由与马克思分析、批判的自由;第三,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要避免把阅读主体的感受不加辨析地赋予马克思;第四,进入马克思文本的一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资本主义的,而不是"以何"批判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