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力产权形态客观上经历了一个由共有状态向私有状态转化的社会历程 ,其产权性质对转轨经济中劳动力失业风险分担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失业风险的成因与类型 ,国家与劳动者应分别承担总失业风险中的“系统风险”与“个别风险”部分。中国转轨经济失业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就是建立“国家与个人共担、个人为主体”的失业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及政策 ,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同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等制度衔接配套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弊端及农村土地自发变革经验教训的分析,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地位、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产权关系、以土地家庭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土地占有的现状”四不变基础上,实行“农民土地承包权物权化、农户住宅产权化、农村社会保障前置化”的“三化”模式,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数以万计的城郊村成为“城中村”。这些村集体财产的产权关系模糊,由此引起的权益纠纷和争端逐步凸现和加剧。通过产权制度和政企关系改革解决好“城中村”问题,保持城郊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巩固,这是当前城郊地区“三农”问题的一个焦点。改制的关键是产权主体与产权客体关系的清晰化,改制的成败取决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构成。要根据群众承受力分步推进,制定股权配置举措,并把社会保障措施放在首位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改制的同时,还要同步依法推进政企关系改革。  相似文献   

5.
农村的人文贫困与农村的制度"贫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德元 《人文杂志》2002,(1):150-155
农村垄断的市场结构、残缺的土地产权、公共产品对农民的排斥和社会保障在农村的缺失 ,造成农村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 ,要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必须从变革现行的农村经济制度入手 ,开展“制度扶贫”。  相似文献   

6.
论"内公外私"产权--兼论公私合营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星 《社会科学》2003,(11):20-25
文章提出 ,中国公有产权转化成两种特殊的产权形式 ,即先后转化为“内公外私”产权和公私合营产权 (部分的“内公外私”产权 )。它们一方面内部拥有公有或部分公有因素 ,另一方面对外却具有私人产权的排他性和内部性 ,从而能够同市场机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财产其实是由俱乐部物品、私人物品和社会化财产构成的一种新型混合产品。社会保障是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分散、风险共担的社会互助共济行为,社会保障的这种性质与本质决定了社会保障财产权是市民社会在理性与正义、生存与伦理之间博弈的均衡点,只有统一在权利产权、关系产权和法权的多维公共管理理性下,才能客观、全面地揭示这种财产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福利国家”危机的加深,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受到严峻的挑战。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根源何在?对此,需要从英国社会保障的模式类型出发进行探讨,并结合其体制特征加以分析。本文通过对英国社会保障的研究,为我国构建新的切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参考,以便在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指导上尽可能避免失误,降低转轨的成本。一、现行体制:类型与特征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英国不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而且是一个典型的“福利国家”。这里“典型”二字具有两层涵义:首先,英…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综合运用法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等理论,从“自由”出发对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理念进行系统探讨。他认为社会保障是自由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但社会保障制度应该保持在一定限度内,无限的扩张会对自由造成侵犯。哈耶克的社会保障价值理念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重返“自由”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深入研究哈耶克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理念,对我们正确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变革,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产权理论与旧中国土地产权的清晰度郭小东一、旧中国土地私有产权清晰度所达到的水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产权学派对“产权”这一概念尚未作出明确、统一的定义,但大致上均认为产权是指产权主体对某项资源所具有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各种权利。而且,正如“财产”不被...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保障实施的社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去单位化”和“小政府、大社会”等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社会保障模式的转变,社会保障实施机制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社会保障实施的社区机制。所谓社会保障实施的社区机制,就是让社区承担部分社会保障实施的责任,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负责对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实施的社区机制具有非单位化、政府主导、社会化、专业化等特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实施社区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空间”,是一种地面和海面上空的场所,它能够供主体进行活动以及将所占有的各类客体置于其间。这种“空间”,本身也是一种财产客体。“空间产权”,即“空间财产权利”的简称,是一个现实存在,并且已经不断发生边际纠纷问题,为此,从理论上和对策上对这种特殊形态的产权进行探索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社会财产及其权利是一个系统,依其客体的形态可划分为物质产权、知识产权、人身(及劳动力)产权、货币(及证券)产权等类产权。①本文探讨的“空间产权”可称为第五大类产权②.一、“空间产权”。的客观存在在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制度是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本文试图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发点、价值取向和保障责任分配的角度对长期困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资本怎样运作——对“改制”中资本能动性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0年代中末期所发生的乡镇企业改制表明 ,社会形态的资本在产权变革中具有能动性的力量和作用。乡镇企业作为“社区里的企业”所具有的社会共同体特性构成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时“干中学”的社会场域 ,在这种场域下形成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要素 ,它具有合作性、留根性和嵌入性等特征。因此 ,当企业家赎回自己的人力资本时 ,须付出相应的“社会成本” ;在社区共同体内部 ,社会资本与产权在产生“激励”时具有互补作用 ,社会资本存量可能成为观察改制后社区公共空间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变量 ,并且共同体的社会资本具有某些产权特征。而探讨社会资本产权 ,对于理解乡镇企业改制和工业集体制解体时期社区公共空间的培育可能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改变国有企业资产效率不高、大量流失的状况,仅靠“界定”产权不能解决问题。“界定”的产权仅仅是“名义产权”,而“实际产权”取决于当权者的知识结构、保护产权的成本和利益相关者的国有资产偏好。实际产权并非一定和名义产权相一致。一旦不一致的情况发生,资产效率不高和流失就不可避免。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靠允许国有资产“自由流动”、改善国有资产当权者的知识结构和偏好、降低保护资产的“交易成本”,别无他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住房改革的深入已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产,住房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私人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了这一物质基础,就有可能将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与居民已经取得的住房产权很好地结合起来,解除老年人养老的忧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正是由此而生的一个有价值的创新性设想。本文就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的推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研究基于单雏视角解释“产权正义”,没有明确区分“产权”的多种外延,仅将“正义”理解为相时正义,从而为理解产权正叉的概念带来许多障碍。如果基于多维视角,则产权正义中的“产权”既可以指财产权利,也可以指产权制度,还可以指产权关系;正义既有相对性的一面,也有绝对性的一面。因此,“产权正义”不仅可以指“财产权利正义”,也可以指“产权制度正义”,还可以指“产权关系正义”,而且是“相对正义”与“绝对正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产权制度的价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现代产权制度的价值角度 ,对公有制条件下的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提出了“产权具有公权利的特点”、“产权体现生产关系内部矛盾运动”、“以岗责股方式实现国有股退出”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产权”是一个内涵非常不确定的概念。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运用“产权”概念会加大制度变迁成本。我国政府文件和经济学理论对“产权”概念的误置源于对科斯定理的误解。迄今,西方经济学乃至制度学派对“产权”概念并没有给出被公认的内涵,即它可以给出多种解释。由于“产权”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将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各个主体间(如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权利界定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应该用具体的“权利”概念替代内涵不确定的“产权”概念。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产生了社会需要与资源短缺之间巨大的矛盾。破解这种难题,必须从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入手。自然资源产权既具有一般产权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在产权安排、所有权界定、使用权界定等方面,就必须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复杂性。如果不能有效地对自然资源产权进行制度性安排,必然会产生“公地悲剧”。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应该实现国家政策目标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目标的激励相容,同时实现国家生态效益得到激励并减少“政府失灵”与私人经济效益得到激励并减少“市场失灵”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