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语言生态观把语言多样性与生物文化多样性的相关性作为基本的理论原则.语言生态的平衡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语言生态危机表现在:语种的灭绝与濒危,双语区语言的单极化,局部地区语言(方言)岛的同化与消亡,弱势语言结构整合力的衰变,母语权受到抑制,等等.保护语言生态,应重视语言生态的调查与评估,加强民族母语教育和语言规划,尊重弱势族群的各项权利,维护其自然环境与社会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种资源.语言资源是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点.语言资源具有可利用性、不可替代性、普世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语言资源是语言生态的构成基础,语言生态决定语言资源的存在方式.珍惜语言资源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初Haugen提出了语言生态学,这是一门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新兴语言学科,研究环境与语言的相互作用。由于它与语言接触、语言衰亡等研究之间的渊源关系,使它更多地关注环境对语言的作用。Haugen把这一作用分成十个方面,为语言生态学确定了研究范围;Muhlhausler提倡综合分析影响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因素,批判语言帝国主义,将维护语言多样性作为语言生态学的主要关怀;Tsuda在继续深入批判语言霸权主义和语言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引入语言平等、语言人权思想,加深和拓宽了这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4.
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语言本身,也影响着人对语言的感知、创造和价值判断。人工智能和技术时代,用语言生态伦理思想指导各类语言及相关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国民语言素质、保护语言生态意义重大。基于广义的语言生态伦理概念,对汉英语言生态现状、技术异化作用、语言的价值与语言生态伦理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指明技术时代践行语言生态伦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尝试从语言生态伦理教育的视角,为技术应用背景下的高校翻译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和语言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时,我们应该关注语言生态与语言教育观念、语言生态与语言素质教育、语言生态与母语教育、语言生态与外语教育、语言生态与双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有着密切关系。从虚拟空间领域来看,网络语言与其他传统领域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需以语言生态伦理为依据和导向,而网络语言的自我孳乳也受使用者民族认知心理和内在语言知识的影响,在深层伦理规范的驱动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语言生态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新的语言观正在形成,其核心是语言资源、语言生态、语言权利。语言不仅是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也是政治和经济资源,是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内在动力。积极的语言生态观,追求语言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建设双语、多语和谐的语言社会。语言权利观念的进一步强化,对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语言观,是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思想基础,也是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语言消亡的速度呈加剧之势,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语言生态危机。着眼于语言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倡导语言多样化和濒危语言保护,并从语言人权和语言规划方面提出了保持语言生态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语言生态跟语言国策的制定紧密相连.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的施行应符合语言生态的实际;有利于良好的语言生态的构建,具有前瞻性,并充分考虑不同语言的不同特性.作为语言国策之一的语言推广,既跟语言价值认同有关,也跟语言态度有关,同时会给语言生态带来一定影响,在和谐不同语言的关系上起着重大作用.语言生态学认为语言规范是标定语言生态位的一项工作.语言规范是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的必备条件和首要前提,也是对语用主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研究语言系统的生态问题,把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其理论和实践目标,由此决定本学科的内容、方法和范畴。语言多样性和整体性是语言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多样性和整体性的破坏将会造成语言生态的失衡,影响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语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一种与自然生态环境不同但与之同样重要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人与语言生态环境唇齿相依。“语言人”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已被现代语言学者们广泛使用。作为语用主体的语言人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语言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在:语言生态环境决定语用主体的动态趋向;语言之间的竞争决定语用主体的语用活力;语言生态变异决定语用主体的语用变化。关注语言人的竞争与合作,关注语言人的语言态度等,是语言生态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试论俄罗斯当代言语文明与语言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文明是俄罗斯文化传统在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苏联社会急剧变革 ,当代俄罗斯言语文明部分失落 ,已引起语言学家及诸多有识之士的普遍忧虑和广泛关注。如何规范和保证俄语的纯正和优美 ,保护语言生态环境 ,是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代俄罗斯言语文明的失落在詈语和外来词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对于这种言语文明失落现象 ,可以从纯语言学、语用学、历史语言学方面探讨 ,并从全新的语言生态学角度来探索言语文明。  相似文献   

14.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其目的是克服极端的人类中心的、机械主义的世界观,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生态语言视阈下,文学批评要消除人类至上的观念,确立生态整体观念、自然万物都具有重要价值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5.
应用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学的应用,还是语言的应用加上语言学的应用?或者说,语言文字的应用是不是应用语言学的对象,或者说,可否说凡是语言文字应用的研究就都是应用语言学?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理论、语言习得理论,特别是二语习得理论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借助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三语习得研究成为应用语言学新的研究热点。三语习得探究在一语、二语的同时影响下所涉及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快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迄今,还没有一门科学像语言学这样不能提供研究对象的结论性定义。语言有三个本质属性,即社会事实、心理表征及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只有对语言进行三维观照,才有可能本真地推导出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语言与哲学的关系谈起,举证了三位学者对“语言哲学”、“语言学哲学”、“哲学语言学”等概念的不同理解。鉴于当代主要的两大语言学流派都有很深刻的哲学背景,重在强调:任何语言观都建立在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上。我国的汉语研究只有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理论语言学。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巴蜀语言学一直以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研究框架,重视语言的"本体"描述.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多向交流,巴蜀语言面貌已发生悄然变化,这就使得很多依靠传统语言学视野的研究出现了局限性.本文旨在倡导一种语言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即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手段去观察巴蜀地域的语言--诸如方音、词汇、方言岛、言语社区、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作品语用等的演变,以此构建全新的巴蜀语言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的步伐使得主体语言逐渐取代少数语种,威胁着少数语种的存在与发展,造成了语言的生态失衡。因此,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语言规划,维持和保护少数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