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文儒教授是我国传统兵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1996年10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张先生的《中外名战与名帅———兼论东西兵学文化意识》一书;次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张先生的《中国兵学文化》一书。这两部书的推出,是我国近年来兵学文...  相似文献   

2.
郗孟祥 《河北学刊》2007,27(6):233-235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兵学思想得以迅猛发展,主要有三个历史原因:一是频繁激烈的战争为兵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现实机遇;二是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氛围为兵学思想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文化环境;三是出现了以孙武和吴起等为代表的杰出的军事家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古代兵学走向时代发展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5,(9)
<正>《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兵学文化的源头、元典,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历代注疏评说、实证心得硕果累累。随着时代的发展,《孙子兵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为及时总结汇集最新研究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兵学文化,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发展,白山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孙子兵学大辞典》。全书共分"孙武本事""原著经  相似文献   

4.
《中外名战与名帅———兼论东西方兵学文化意识》一书已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读物。该书的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军事辩证法与中国传统兵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文儒。作者以十余年的功夫爬抓资料,考证史实,提炼观点,从古代西方的希腊罗马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开...  相似文献   

5.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一般都以儒、道、法等各家作为代表,特别是其中的儒家,更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部分。至于说到兵学文化,许多人虽不否认它的杰出贡献,但常常又同儒、道、法各家分开;有时甚至被作为异端来对待。这一观察,全然抹杀了中国兵学与儒、道、法各家互补和互利的关系,也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兼容性格。中国古代学者们已经看到这种认识上的缺失。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蛰说过一句极深刻的话:“吾独恨其不以《七书》与《六经》合而为一,以教大下万世也。”《七书》指《武经七书》,《六书》指六部儒家经典)这种见地,产生于中国封…  相似文献   

6.
儒家军事伦理对传统兵学的渗透与整合郭洪纪春秋乱世中崛起的古代兵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出于儒家的历史观和政治观,儒学一向把兵学理论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法宝,纳入治乱与政道的圣王理想。儒家文化对兵学的渗透,主要是通过汉唐以来儒学体系对先秦兵...  相似文献   

7.
《左传》军事思想简析黄朴民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春秋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既表现为《左传》、《国语》和老、孔等思想家对军事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论述,更体现为《孙子兵法》这部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兵学巨著的出现,它们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谢德先生新著《孙子兵道与商战》一书,2007年8月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在孙子兵学研究日益向外扩展、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兵学研究之重要方向的今天,《孙子兵道与商战》的出版,成为这一方向的重要代表。与以往诸多应用研究论著所明显不同的是,该书虽然以兵、商合论为旨归,而它的前提却是对孙子兵学理论体系的系统展示,是对孙子兵学理论要义的高度提炼(即“兵道”)。在此基础上,又以兵家之实践与商业实践共同予以验证,予以充实,从而形成为一部兵道与商道、理论与实践浑然一体的研究专著。一、系统完整的孙子兵学理论体系与精到准确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姚振文 《船山学刊》2009,(4):132-134
作为兵学圣典,孙子的兵学研究已达到人类思想境界的高度,具有普世性价值。结合《孙子兵法〉的具体内容,深刻分析了《孙子》思想的三重境界,即科学的境界、艺术的境界、哲学的境界,它会给后人留下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熊铁基教授的新著《汉唐文化史》最近已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这部近30万言的专著,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被称为中国古代盛世的汉朝和唐朝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书中对汉唐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化的看法及其所提出的若干文化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将有利于推动文化史学科研究的进展。汉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作用,中国古代文化和文明正是“经过从汉到唐长期的、连续的、有方向性的整合,以后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文化”。(《汉唐文化史》第39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著者站在这样一种历史认识的高度,瞻前瞩后,弘纲挈领,着力阐发汉唐文化发展的特色,这就是统一与兼容、斗争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吸收与消化、高潮与低潮。在这些具有方向性发展趋势的导引下,经过哲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和我国都很重视《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兵法)的学习和研究。《兵法》对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现仅就《兵法》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看法。《兵法》是一部宏伟的军事战略巨著,被推崇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和“兵学圣典”、作者孙武也被称颂为“东方兵学鼻祖”。该书现已译为英、法、德、俄、日等多国文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时候读叶舒宪先生的《诗经的文化阐释》,收益不浅。该书视野开阔,材料丰富,对不少问题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近读其《中国神话哲学》,却觉得对有些问题的阐释未免轻率和武断。一《中国神话哲学》一书,从中国古代的神话中探究其哲学意蕴。为了研究我国古代神话的本...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代以来学科的分化,在面对问题时,习惯于进行单学科的分解式的研究,这虽利于对某方面的深入研究,但不利于对问题的全面把握。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研究,单一学科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包括哲学、艺术甚至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雅博士的《周代礼乐文化研究》一书,抓住了周代礼乐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构成的核心历史与哲学,为此从哲学与历史交融的视角,对在中国文化形成中具有奠基性质的周代礼乐文化作出了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7.
日本倒幕维新运动的先驱者吉田松阴(1830-1859)自幼受山鹿流兵学的影响,主张以儒学基本理念规范兵学。虽然曾有短暂动摇,松阴一生基本坚持了从兵学者的立场出发研究儒学的学问取向。《讲孟余话》是松阴从兵学角度解释儒家经典的代表作品,而《〈武教全书〉讲录》更进一步将儒学直接纳入到兵学之中。松阴深受儒学影响的独特的兵学观,具有军事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道德化的思维倾向,一方面促进了其激进主义变革思想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过度重视实用,轻视普遍主义道德规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由张碧波、董国尧主编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专题文化卷》的出版,是学术界一大盛事,也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研究的一座丰碑.张碧波先生主持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课题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课题组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1987年和1989年,相继推出《北方文化研究》第一集和第二集,收入论文70余篇.1993年,出版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全书120余万字.此次又出版了《专题文化卷》,标志着课题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2017,(4)
<正>《孙子》一书,被公认为中国兵学文化的源头、元典,历代注疏评说汗牛充栋,探赜索隐新见迭出。国防大学于泽民教授等人所著《孙子战略纵横》(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从战略层面研究和解读《孙子》的学术专著,包括了《正名编》《应用编》《链接编》,共计27章近26万言。该书既有从历史到现实的宏观战略思考,又有对前人误读误训《孙子》的指谬和匡正,可谓体大而虑周,守正而出新,读后令人有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之感。国防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人们一向公认是《易经》。但随着《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人已意识到需要追溯《易经》之源。 《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刘玉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正适应了当今的这种需要:专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之源的源头,该书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发了与《周易》有密切联系而又大大早于《周易》的龟卜文化,而且也填补了国内系统研究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及其演变史的空白。 龟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