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最高追求.随着国内对生命教育重视程度的逐年加深,更使其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实施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就要通过高校、家庭、社会以及合力作用这四个途径,全面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最终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前提。生命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为目标的贯穿于生命活动始终的教育展开过程,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这个人生教育的黄金阶段,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阶段,对生命教育能够融合、契合,能够塑造生命、彰显生命意义的有效环节和手段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内核,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命教育的视域,深入反思和透析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闵仕君 《兰州学刊》2004,(6):103-105
中国现代形上学的建构存在着逻辑(知性)和生命两条进路,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是对熊十力生命进路的继承.这一形上学在净化传统儒家意义本体论的同时,又将"良知"变成了吞噬一切的"黑洞",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原始儒家"存在合理性"的偏离.  相似文献   

4.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人的自然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存在方式,它不仅包括被简单看作肉体存在物的低级内涵,还包括被视为富有能动创新性存在物的高级内涵.生命教育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始点,从自然生命之低级内涵和高级内涵两个维度,建构尊重和捍卫生命、完善和发展生命的宏大体系,为生命教育奠定理论基础.生命教育在与人的自然生命两重内涵的逻辑演进中,确立其理论始点、理论本质和价值目标,促进生命唯物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命价值教育的理论依据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价值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可以从西方的生命哲学思想中,从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哲学思想中,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中探寻到其深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卫英 《学术论坛》2007,19(10):177-180
我国的民族学校教育是以"关注社会"为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为追求社会的均质化、地方性知识的失语和民族学校教育与民族社区教育的割裂.可通过以关注生命发展为目标重构学校课程体系、以成全生命自由为宗旨重组学校课堂教学、以尊重生命差异为基础重设学校评价体系的具体策略来重构民族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生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未来的希望与辉煌。而现实的教育主要局限于让认知和理性取代了生命的存在,往往忽视关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本真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后敬畏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敬畏生命观是在对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进行深度阐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体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强调生命至高无上性,敬畏一切生命体生命,提倡人的生命优先性,引领人们关爱自然、关爱人类、关爱社会,树立生态和谐观、社会和谐观和文化和谐观,从而提升人类的世界观层次,完善当代生态伦理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这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生命的根本宗旨具有内在一致性.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理论基础,"三生教育"依据生命伦理学理论,构建起具有特色的生命伦理观,这可以从生命道德、生命责任、生命价值、生命正义这四个原则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生心灵之脆弱和对生命漠视的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感悟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节日:生命意义的生发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殊寓意的纪念性活动.传统节日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载体,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传统节日不但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系统的生命归宿主题,提高了感受生命多元性的可能性,而且为生命教育搭建了体验生命整体性的平台,为生命教育直面生命的冲突创造了良好契机.为此,我们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渠道彰显传统节日的生命内涵,对传统节日的生命特质加以日常性体验.使个体与其进行全方位深度沟通,并加以时代性地阐释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灾疫生命伦理研究就是对灾疫防治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生命权利、尊严、救助、治疗、康复等问题予以系统的伦理检讨,为灾疫防治实践如何遵循生命本性而维护、弘扬生命并创造生命的自身价值和意义提供可行的伦理方案。为此,灾疫生命伦理研究应遵循一切生命的存在权利必须平等和完整之伦理准则,并以亲生命性和生命的非计算性为实践原则。灾疫前预防性治理实践,应以引导人人平等善待,人人学会敬畏、学会关爱、学会为重建生境而努力为根本任务;灾疫爆发后救助性治理实践,应以如何更人性、更有效地拯救生命为重心;灾疫后重建性治理实践,应以如何更卓有成效地使所有生命获得生理和心灵的康复为要务。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生命观是立足于现实的人的需求和发展,以其独特的方式一以贯之地关注和回答着人的生命的本质、价值及意义实现过程,且内在于马克思的整体思想体系之中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以自身内在逻辑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一览无余地揭开了西方非理性生命哲学的家族漫画,在生命本质论、生命过程论以及生命价值论这三重维度上均实现了对西方生命哲学的实质性超越,充分彰显了马克思生命观的理论活力、实践意蕴和时代价值,进而指导人们在具体的社会历史之维中现实地安身立命于世。  相似文献   

14.
戴岳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35-38
人的生命实践活动是一切道德产生的源泉和基础,个体的道德价值观念在生命过程的经验、感受、体验中不断地生成。学校德育长期以来的低效,源于道德教育与生命世界的疏离。大众文化流行的关键在于关注了人的生命世界。学校德育应该重视对生命世界的关怀,从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意志出发,争取其对道德教育的认同,引导其乐于接受道德教育,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道德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和中外生命伦理思想发展演进中产生的贵生、爱人等观念,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对当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借鉴价值。面对当代社会来自自然与人类自身造成的灾难与困境,我们应重新诠释生命伦理的主题,理性思考生命价值观以及生命神圣性;在传统与现实的资源中整合新的生命伦理体系,广泛开展现代生命伦理教育,健全完善生命伦理的法律制度,营造尊重一切生命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教育内容泛化、教育方式的强制与灌输、教育对象的"物化"等倾向,这是一种"非本真"的道德教育,它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并正在失去它的价值和意义."本真"的道德教育是关注个体生命的道德教育,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它是基于人的自然生命之上的,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及个体人格的完善并最终使人走向自由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闫辉 《学术探索》2013,(8):145-148
生命是教育的本质。在人本主义的生命哲学视角下,教会大学生敬重生命、热爱生命、呵护和珍惜生命,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教育内容涵盖生命知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生命挫折与死亡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当前高校生命教育中诸多问题凸显,如教育意识淡漠、教育内容弱化和教育活动缺失等。为此,应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对生命理念的体认;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主体间性教育教学模式;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生命教育理念,提高生命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形而上学的建构存在着“逻辑”(知性 )和“生命”两条进路 ,牟宗三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对熊十力生命进路的继承。这一形而上学在净化传统儒家“意义本体论”的同时 ,又将“良知”变成了吞噬一切的“黑洞” ,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原始儒家“存在合理性”的偏离。  相似文献   

19.
张宁 《理论界》2013,(6):63-67
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种种严峻的危害生命的社会现象,这让生命教育推广的必要性凸显。而随着网络的发展,web2.0为生命教育的推广和实践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将改变生命教育系统的基础架构和实践模式。本文结合生命教育的特质,梳理web2.0技术为生命教育提供的新的机会,提出了web2.0时代的生命教育的新特点:生命教育全民化;建立开放平台,整合一切生命教育资源;生命教育的"社会化"推广;生命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生命教育定制化;虚拟与现实体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及重大意义逐步显现,生命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促进大学生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前,可从情感教育、死亡教育、生存意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方面切入,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