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21年春,俄共(布)召开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进入恢复国民经济的新时期。继续探索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经过艰苦、曲折的历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综观列宁1921年到1922年的一系列有关论述和俄共(布)的决议。最根本的是无产阶级政党解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盟、经济结合的问题。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压倒一切的任  相似文献   

2.
列宁从不同角度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进行了阐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经济政策实质观。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不同角度看具有不同的内涵,探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应在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同时新经济政策还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法律思想对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和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多数观点认为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党和国家找到了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同小农经济的结合点。笔者认为 ,综观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列宁的有关论述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三个层面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它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根据当时国内的具体实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被迫采取的“退却”的政策。因此,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退却”思想密切相关,是“退却”政策的结果。同时,新经济政策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政策是退却,是国家为克服经济危机向农民的暂时让步,是由社会主义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而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工农联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但长期实行新经济政策会破坏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条件下不断出现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布哈林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市场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确定新经济政策实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要通过市场走向社会主义,并且对新经济政策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以及如何制订计划等问题作了有力论证。这是布哈林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权与民主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制裁中的重要政策目标。不仅发达国家经常发起以人权或民主为政策目标的经济制裁,且发展中国家也发起以人权或民主为政策目标的经济制裁。尽管存在发起方另有目的可能性,但以人权或民主为政策目标的经济制裁确有其理念上的渊源与"真实性"。评估方法的局限与其他制裁措施的同时实施等因素使这种经济制裁的效果在评估中有被稀释的倾向。发起方以人权或民主为由追求其它目标也会使以人权或民主为目标的经济制裁效果更难评估。总体而言,以人权或民主为政策目标的经济制裁难以单独成功,但并非无效。在有其他制裁配合下,经济制裁可能相对有效,但其效果在评估中更难体现。  相似文献   

8.
纳粹德国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纳粹党上台前大肆鼓吹的"土地"、"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废除地租",在上台后并没有实现,德国仍然是容克资产阶级的国家.纳粹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扩张战略,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1921年初,苏维埃俄国结束国内战争后,开始转入和平建设时期.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的破坏,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处境十分困难.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带来的消极影响,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实行粮食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民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解决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贡献之一.本文仅就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理论方面,作几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乡村向城市转变的一种嬗变过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仰赖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用地膨胀导致大量农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丧失造成失地农民权利的缺失.农民土地权益是以承包经营权体现的一束权利,农民土地权益的实质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民族地区农民土地权益是对人权的根本保障,是破解"三农"问题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巩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由于约翰逊政府的无所作为,尼克松政府上台之时,美国经济便在困境之中,1973年石油危机更加深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中的不利局面,保持美国在冷战中的战略优势地位,尼克松政府果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的消亡,也是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克服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双重危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列宁对农民利益的高度关切,充分体现在其新经济政策的运用之中.我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以史为鉴,充分认识到保障农民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促进农业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不能忽视农民利益,更不能损害农民利益,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政策的终结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有三个特征 ,在阶级关系方面 ,主张以阶级斗争为手段消灭阶级 ,实现无阶级的社会 ;在所有制关系方面 ,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运行机制方面 ,主张建立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决定了斯大林不可能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同时也决定了新经济政策被终结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4.
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为坚持持久抗战,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推行减租减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逐步完善农村负担政策以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实施一系列兴农政策以振兴农业,大力发展合作事业以繁荣农村手工业和家庭副业.通过上述一系列"三农"政策,晋察冀边区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日渐繁荣,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关于从资本主义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考与实践,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在社会主义时期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通过比较研究指出,两个理论是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邓小平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政策实行后,苏维埃政权对由此出现的"耐普曼"持反对态度,在认识上视它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政策和实践中则以限制和打击为主。这也决定了"耐普曼"最终消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失败后,晚清政府为摆脱统治危机,实行"振兴实业,奖恤工商"的新经济政策,为中国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辛亥革命后,在前清制定的旧经济法律基础之上,北洋政府又颁布一系列旨在保护和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法令,这些法律条令较晚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更为具体全面,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人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问题既是美国主要国内政治问题,是国家外交政策问题,也是意识形态问题;在对华人权政策上,美国政府和国会拥有共同的人权价值观念;美国对华人权政策背后永恒的动因来自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需求。美国的人权政策属于霸权干预主义行为,直接体现为文化帝国主义和“法理霸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时期。然而列宁逝世之后,俄共领导层围绕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理解和阐释产生了激烈争论。不仅如此,作为列宁思想中的重要篇章,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研究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国外学者对其本质内容给出了莫衷一是的答案。在他们的视野下,新经济政策或是向资本主义倒退的“蜕变”,或是暂时的实用性反危机措施,抑或是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苏维埃俄国的租让政策,是在新经济政策开始时,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状况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在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生存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恢复战后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以及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加速工业化的进程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今天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学习列宁的租让制思想、理解社会主义租让制的实质,以及借鉴苏维埃俄国实施租让政策的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