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的缺位。2010年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580万套,2011年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声音     
商品房的均价÷人均月收入=住房痛苦指数。"住房痛苦指数"的计算公式。这个学生食堂并没有想用植物蛋白冒充肉,只是在菜里加了植物蛋白。教育部被偷最多的书,往往也是日后最畅销的书。2007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德国媒体专门开列了一份  相似文献   

3.
案情 原告张明(化名),男,农民,某县王宁镇利民村A组. 被告某县人民政府. 2007年2月26日张明经所在生产组同意后占地开始建筑住房.同年3月3日,县国土资源局向张明发出县"国土监[送]字(2007)第006号"<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通知张明停止违建,张明未停止建房.3月17日,又向张明发送了"县国土资[告]字(2007)第2号"<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告知书>:拟定"责令张明自接到行政处罚告知书之日起四日内自行拆除在非法占用150平方米土地上新建住房,恢复土地原状".  相似文献   

4.
2007年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年,而最近几个月以来,有关单位自建房的话题一再升温.在2007年1月份的广州市"两会"期间,市长张广宁表示将放开单位自建房,一番话把去年就出现在广州市5年住房规划中的单位自建房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5.
我国廉租房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新广 《城市》2007,(11):58-60
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城市廉租房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并要求在2010年.全国实现廉租房从覆盖“最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户”。8月24日.全国住宅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曾培炎副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将于2007年年底前出台城市廉租房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梁雪辉  袁义才 《城市》2011,(12):12-16
以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为标志,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制已从重市场、轻保障阶段转入市场、保障并重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2014,(1)
正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我国2014年将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指老人通过向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抵押房屋产权,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人们对"以房养老"的关注。早在2003年,"以房养老"的理念就被引入国内,曾经在上海、南京等地作为创新模式推广,但都半途而废。2007年,本刊曾经就此策划过一期专题报道。如今",以房养  相似文献   

8.
胡平 《城市》2013,(2):59-61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商品住房成为住房供应主体,保障性住房建设却几经变迁,经历了缺位和补位。在实施"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被提升到政治高度,成为"十二五"时期最重要的民生举措之一。中央要求"十二五"期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2012年分别建设1000万套,后三年共建设1600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相应地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提  相似文献   

9.
王丽艳  覃晓艳 《城市》2013,(4):62-68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跨入新时期,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高达1000万套,与2010年580万套相比,增加了420万套。国内主要城市纷纷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模,根据天津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三种住房"40万套,比"十一五"增加20%,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气球贷"在深圳高调亮相以来,房地产金融市场对此新型按揭贷款方式反响强烈.作为特色住房抵押贷款的一种, "气球贷"以其灵活新颖的还款手段广受购房者青睐,但它并非适合所有消费者.本文以最早开办此业务的深圳发展银行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气球贷"这一创新的金融产品进行系统分析,并对购房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迄今为止,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走过了公房出售、提租补贴、住房商品化、住房市场化加住房保障等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进展、主要政策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各不相同,既改善了城市人民的平均居住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迅速抛弃了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使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凸显出来。在2007年国务院9部委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国家空前重视社会和谐、重视  相似文献   

12.
《安家》2009,(Z2):166-167
<正>"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诞生2008年3月11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指出,将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建设统筹。"原"建设部"的名称变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加准确和明显地强调了未来楼市调控的思路,增强住房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不可能都像蜗牛那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房子",但人成为住房"业主"的欲望却从来都异常强烈.过去由于长期实行住房分配制度,私人不拥有住房所有权,大家成为住房所有者的需求一直被压抑着.正所谓"蓄之愈久,发之愈猛",一旦有了适宜的外部环境,寻常百姓"拥有"住房的欲望便迅速转化为有效需求,以至近年来这些有效需求几成"井喷"之势.  相似文献   

14.
2007年9月,国土资源部等中央三部委印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36号),第一次明确要求出让土地必须按照"净地"出让.2008年,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号)中明确规定"严格城市土地管理,严禁未经拆迁安置补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而直接供应土地,发放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住房获得的先赋性与后致性,探讨其对城市青年获得住房资源的影响及作用力变化。研究发现,城市青年住房资源获得受到"先赋因素"与"后致因素"的双重影响,两类因素的作用力随着世代变迁而发生变化,以代际累积优势为代表的"先赋因素"虽在青年住房资源获得中占据主导影响地位,但以个人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为代表的"后致因素"对青年住房资源获得的正向积极作用正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下,利用商品住宅用地配建政策性住房是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的重要保障。基于规划得益的视角,分析政府政策、规划干预、市场资本在政策性住房市场配建模式中的作用过程;基于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之间的物理隔离,探讨资源差异化供给的内在资本逻辑和主体影响机制,提出单一经济属性的"以房养房"配建模式边缘化使用主体,是混合居住产生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建议强化"人"的角色参与,建立"住房—人才—产业"互动关联的发展思路,通过引入"交通+""就业+""服务+"等创新模式,扩大政策性住房的配建渠道;完善地方政府"产业运营者"和市场主体"物业运营者"角色,"以产养房"带动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亮  孙晓飞 《城市》2013,(9):35-38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有别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住房。被保障者可以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获得保障性住房,以购买方式获得的一般称作经济适用住房,包括"两限房"和定向安置住房;以租赁方式获得的一般称作公共租赁住房。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周期短等特点。例如,近5年来天津每年都把住  相似文献   

1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的通知>,部署2010年至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过建立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维护了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权利,通过保障政策的实施逐步为城镇居民提供基本的住房需求。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限制,在为城镇居民提供保障住房政策的同时,缺失了农村居民住房政策的设计。由于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农村住房政策的保障安排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城乡住房政策的公平性成为突出问题,而满足城乡居民住房政策的公平及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应成为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引言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曾说过,解  相似文献   

20.
未来5年,我国将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全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1000万套,将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但保障性住房不是空中楼阁,它们需要实实在在地站在土地上。因此,能否有充足的土地供应,是影响保障房工程进展的首要因素。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地如何做到"应保尽保",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会带来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