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移民地名与"湖广填四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民地名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的投影,浓缩了大量的移民信息.重庆地名对明清之际的"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有较强的反映.重庆移民地名空间分布规律是:战乱影响剧烈地区,前代土著遗存较少,移民地名反而较多;反之战乱影响较少,土著遗存较多,移民地名较少;移民首选移居地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故重庆移民地名沿江的地区高于边远山区,老重庆高于涪、万地区.重庆移民省籍主要来源湖广,与重庆四川地区流传的"湖广填四川"相一致.重庆地名还反映了移民后的社会变迁、经济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2.
清代为竹枝词发展的高峰期,而四川和湖北是清代咏唱竹枝词最多的区域,以<竹枝词>为史料和研究手段"以诗解‘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以诗补史",对"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形式、社会整合及影响给予发掘和梳理.希望对清代四川"湖广填四川"移民社会达到管中窥豹之效.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四川人口损失严重,引发了清前期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的运动.客家作为移民骨干大量徙居四川,对四川人口增殖、经济恢复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清廷移民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清初积极鼓励"客民"入川,至雍正年间开始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再至乾隆中期,向四川大规模移民行动基本停止.清朝中后期,为了缓解由于移民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更多地是采取防范措施与遣回原籍安置的方法,不再鼓励移民入川了.  相似文献   

4.
清代,经过"湖广填四川"后,盛行三峡及荆楚地区的《竹枝词》随着湖广移民迅速传遍四川各地,其承载了大量的语言文化因子,记载了移民后四川主体语言"四川话"整合的过程,是清代四川区域文化趋同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宋代以来四川的人群变迁与辛味调料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移民史和辛味调料传播史来看,唐宋时期四川人嗜食大蒜,南宋后期因战乱四川人口锐减,导致嗜食大蒜的人口多不存在.此后人口增长缓慢曲折,经历了清康雍乾朝的"湖广填四川"才达到一定的人口数量.其间迁入湖广的移民尤其是宝庆府的移民将辣椒带入四川,四川人开始嗜食辣椒,而古老的食用花椒的习惯仍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6.
重庆历史上出现过六次移民,而最有影响力的应是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因移民而出现的移民会馆遍布四川及重庆地区.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要数重庆湖广会馆.本文作者将对移民会馆的产生和兴起原因、会馆的特点与职能做一探索;并对具有代表性的重庆湖广会馆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以期人们对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对巴蜀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川剧亦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因移民原籍地差异、移民数量多寡,形成了川剧的四大流派.移民、会馆、重庆商业都市,对巴渝川剧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巴渝川剧深深烙上了移民文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8.
清初四川人口的锐减当归因于清军、南明军、吴三桂叛军、农民军等参战各方进行的战争,以及水旱、瘟疫等自然灾害.清军置藩司于保宁而缓复成都,是由于清军在战场上未取得主动权,并且兵力和给养不足所致.在土著人口锐减、大量移民涌入四川之时,战乱"孑遗"的土著为重建四川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清代中国变革最深刻、最复杂的省份之一。战争、疾病、虎患、疫病等种种天灾人祸使"天府之国"原有"土著"消亡殆尽,经济、政治、文化几近摧毁。清初以来,延续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重新构建了四川人口结构和新四川的地方性文化。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变革的双重作用下,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神祇崇祀的人格化、务实性、世俗化、商业化倾向明显,神祇来源以本土神灵为主,兼容并蓄,信仰体系的本土性与开放性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乱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锐减和经济文化的萧条。清代初年 ,为了挽救四川的残破局面 ,稳定中央政府对西南的统治 ,从顺治帝开始 ,掀起了移民入川进行开发的运动 ,至康熙、乾隆时达到高潮 ,史称“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移民入川 ,不但恢复了四川的繁荣 ,而且引起了四川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和巴蜀文化的流变 ,对近代巴蜀文化的新面貌产生了直接作用 ,对四川经济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影  相似文献   

11.
当前,推进四川藏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文化,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以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但开发相对滞后的四川康北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滞后原因,提出科学推进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法治观念,对于建立民主、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为了进一步促进藏区的安定团结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以及更好地贯彻实施新《婚姻法》,我们对四川甘孜藏区城镇妇女就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社会基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谐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国家具有内在适应性。构建和谐四川必然坚持走法治之路,必须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四川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常规小麦品种“绵阳11号”为对照品种,研究了“绵阳82—53”小麦品种在亩施纯N:0、5、10、15、20kg的条件下的加工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绵阳82—53”比对照“绵阳11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湿面筋含量、面粉沉降值、烘焙体积等平均分别提高30.79%和36.03%、38.56%、37.38%、18.46%,该品种在亩施纯N10~15kg时,配合良好的农艺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该品种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从死亡的珍稀动物川金丝猴 (四川省卧龙 )发现其胃内寄生大量毛首线虫 ,依据其雄、雌虫体重要结构的形态学研究并与本属内其他八个种比较 ,鉴定为一新种 ,命名 :川金丝猴毛首线虫新种 (Trichocephalusrhinopiptheroxellasp .nov)。  相似文献   

16.
四川皮影造型的审美性特征植根于四川浓郁的地域性文化氛围中,川剧是其模仿借鉴的最直接的范本。四川皮影吸纳川剧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类,在不同角色头茬造型方面大量吸收川剧脸谱以色彩、线条、图案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又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民为抗日救亡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川军出川抗战更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自“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高潮,刘湘率领四川军人服从抗战大局,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出川抗战,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陆游中年曾到巴蜀地区做官,蜀中九年是陆游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陆游在任上政简刑省,为官宽厚,做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改善交通事业、关注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等政绩,深得人民喜爱。其在军中做出了巡边侦察、阅兵等业绩,为抗金做了不少准备。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四川人也不例外地拥有自己成系统的言语禁忌。这一言语习惯自汉代以来就已存在,发展至近代现代已非常丰富。地域、职业等因素导致了言语禁忌词之间有较大差别,然而在禁忌的种类、表达功能方面却又总是趋于一致。四川人的禁忌语体现了较多的风俗、语言(包括语音、词汇等)等方面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万贯集团经营四川碧峰峡景区取得成功 ,许多实体企业纷纷介入四川旅游业。旅游业独有的特点 ,必然使公司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本文从分析旅游行业性质特点出发 ,从保护开发、创新、品牌等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四川企业发展旅游业的知识战略 ,并提出了战略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