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宏 《世界民族》2001,(4):46-52
中亚东干人是回族移民的后裔,现有1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个国家.作为一个讲汉语西北方言、从体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异于周围其他民族且因擅长经商而成为中亚经济发展中活跃因素的东干人,历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因而形成以研究东干文化为内容的独立学科--东干学.本文主要从跨文化比较角度探索东干学研究对于了解回族文化在异域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考证等方面的价值,进而就如何发挥东干人在中亚地区优势以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问题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干人在中亚地区100多年的生存发展,他们的文化风俗也引起了本地区和国外学者的关注。于是一门新的学科———东干学诞生了。到了50年代,在前苏联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成立了东干学的研究机构,对东干民族的语言、历史、风俗、文化及文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涌现了一批本民族的知名学者。现在东干学已与外界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并且进行着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今天生活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干人大约有13万,他们原本是清朝末年我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在白彦虎等几位首领带领下逃亡中亚的陕甘回民后裔。由于他们迁徙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域环境,并与内地回族在完全隔离的状态下生活了130多年,其语言、文化等受到相邻民族文化影响,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他们仍有较强的回...  相似文献   

4.
东干族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穆斯林民族之一。“东干”是俄罗斯文献及突厥语文献中对中亚回族的称谓,而他们自己则自称“回民”、“中原人”。“东干”显然是他称。19世纪下半叶,有三批回族人在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先后移居到中亚,迄今总人口约10万人,人口数在前苏联120多个民族中倒数第六位。他们多以从事农业为主,兼做小本生意或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5.
东干族是中国穆斯林的一支,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其祖先于100余年前移居俄国。他们讲陕甘方言,用西里尔字母记录中国话。亚瑟尔·十娃子(1906~1988)是东干族最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和小说,并将俄文和吉尔吉斯文的文学作品译成东干文,为东干儿童编制教材,帮助他们用东干语言进行创作。亚瑟尔·十娃子曾就职于吉尔吉斯国家出版社,编辑过东干文报纸③,并以随军记者身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亚瑟尔·十娃子─—一位苏联东干族诗人的生平与创作》一书记述了十娃子的生平与成就。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传历”,第二章“十娃子所受的影响”,第三章“十娃子诗作”,第四章“散文与戏剧”,第五章“其他著作及成就”。书后附“十娃子作品索引”,并附录“十娃子诗歌、散文创作方法及原理”、“东干字母首末表”、“东干字母音译表”、“英文篇名及词语对照表”等资料。书中还有诗人十娃子同周恩来、老舍、艾特玛托夫、作者等人的合影以及东干民居、服饰、乐器、剪纸等大量珍贵图片资料。本书1991年由德国法兰克福VerlagPeterLang出版社出版,作者斯维特兰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达耶尔博士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资深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6.
中亚东干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东干人[吉尔吉斯]拉希德·优素波夫(东干)著丁宏译一、历史概述如今生活在中亚的东干人,其先民多是100多年前,由中国迁往俄罗斯的。其中的主要部分,是清代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逃往俄罗斯的陕甘回民起义军。这部分回民起义军是分三拨从新疆进入俄国的。最先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学界 ,“东干”专指中亚少数民族东干族。而国外一些东方学研究资料中 ,“东干”一词既指中亚东干族 ,也泛指中国回族 ,这是沿袭了早期俄罗斯文献的传统称谓。作为中国陕西、甘肃、新疆回族的后裔 ,如今东干族已是中亚地区颇有影响的民族 ,东干文化也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而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女学者法蒂玛·马凯耶娃曾于 1 998年应邀来中国参加了首届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回国后她将多年收集的有关东干学资料整理出来 ,希望能在中国发表 ,以与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回族学界加强交流。根据法蒂玛·马凯耶娃的愿望 ,本刊在“东干学研究”栏目中连载她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东干是苏联政府承认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自称为“回族”。东干是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的后裔。由于二十多年来的政治原因,我们对苏联的东干人已不太了解了。随着中苏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展开,笔者同苏联的东干学者建立了通信往来,搜集有关文献(主要是:俄,英,日文的)达一百余万字。下面,试就东干民族的历史及其现状,从几个方面作一尽可能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中亚回族(东干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其在中亚居住逾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地域观念与民族认同的变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中亚回族(东干人)民族观的内核是地域观念,在中亚生活的一百三十多年中,其地域观念历经官方民族主义、语言民族主义等语境的塑造,被逐步提升为民族观念。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寻求领土主权的民族共同体,因族群内部迁徙记忆的差异,其地域观念不仅延续下来,且苏联解体后在中亚建构民族国家的语境中反过来被民族观再塑造,衍生出新的地域观。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亚民族的民族观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第三章 东干物质文化之三——服饰 东干移民带来了自己本民族的男式和女式服装,这些服装显而易见不同于七河地区当地居民的服装。 东干民族的所有服装分成三部分:夏装、春秋装及冬装。它的特点是简易及某些男、女服装相似性:裤子、单排扣服装、双排扣服装、节日的外衣。 东干族男子的服装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已完全过时了。但在初期,生活在七河地区的东干男人穿着满族式服装,并留有辫子。据说,当时七河地区的东干人居住得很密集,且多与外界隔离起来,因而这种服装在一个时期被保留了下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  相似文献   

11.
丁宏 《回族研究》2002,(4):71-74
自从收到第1期《回族》杂志并以欣喜的心情将之在2001年第3期《回族研究》上作了简要介绍后,就期待着新一期杂志的出版。作为一名自认为对东干族人民有一定了解的普通学者,我丝毫不怀疑东干人做事的执著与热情。但我也深知几位热爱民族文化事业的东干族知识分子在缺少经费、办公条件较差环境下办刊的艰辛。记得当年在中亚实习期间,经常与《回民报》的编辑到东干族聚居区去发送报纸,并收回订阅费以用于下一期报纸的费用。有时钱收不回来,报纸就不能按期发出。由于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经济滑坡,东干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受到一定影响。苏联时期的《苏联回民报》(《十月的旗》)属官办性质,经费及工作人员的工资都由国家拨款,且有不错的办公条件。苏联解体后,东干人没有放弃以报刊宣传民族文化事业的传统,而是在东干协会的大力赞助及东干人民的慷慨支持下先后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原因,东干人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掌握陕甘方言,同时,他们对所在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有着极强的国家认同。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下,中亚各国与中国联系加强,东干人无疑充当着"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本文以东干人与新疆昌吉二六工人关于苟爷、拱北老庭子传说的共享叙事为材料,以期阐释"一带一路"上作为文化使者的东干人所具备的四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雅斯尔·十娃子不仅是天才的诗人,而且他的名字也与东干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紧密地联在一起。他为东干人民的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雅斯尔·十娃子1906年(一说1903年)5月16日出生于吉尔吉斯首都伏龙芝所辖骚葫芦乡的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1930年他毕业于塔什干民族师范学院。还在上学期间他就开始了创作活动。当时,他和其他东干大学生一起,依据拉丁字母创造了东干字母并发行油印文学刊物《学生》。而且他对东干民间文学声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这组照片是作者本人拍于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东干人住地现场,时间是1991年6月。 关于东干人民族服饰的民族志描写,请见本期刊载的M·苏三洛通讯院士的文章。 所谓东干族,即为我国陕、甘回民在清代同治年间起义失败后遭受清军追剿而被迫进入中亚地区者的后裔。现有八万余人。  相似文献   

15.
一、跨界民族总体情况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新疆接壤,这三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人、吉尔吉斯族人和塔吉克族人在中国新疆都有分布,只是有的民族在名称上有所区别而已。哈萨克族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另外在甘肃省也有少量分布;吉尔吉斯族人在中国境内的部分被称为柯尔克孜族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塔吉克族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中亚地区有30多万维吾尔族人口,其主体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在中亚人数众多的…  相似文献   

16.
王建新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70-180,64
东干人是与中国有着密切历史文化联系的中亚少数族群,是了解当下中亚政治经济发展和复杂民族关系的绝佳素材。在历史的演进中,他们形成了一套能维持文化传承和族群边界的民族教育体系,但当下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93年4月5日至5月10日,我有机会随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个经贸组出国,到我国西北邻邦、原苏联今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个国家,进行了访问。由于我们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因而从感情上特别关心居住在原苏联中亚这两个国家的回族人民的生活,为此,我们对两国的回族进行了较多的考察。本文主要根据我自己在哈、吉两国的实际考察,对中亚地区回族的生活现状,作概要的介绍和粗浅的论述。 一、历史的回顾 中亚的回族,在原苏联出版的书上又称作“东干人”。为什么回族又叫做东干族呢?就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过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回族语言专家伊玛佐夫教授。据这位中亚回族学者讲:“中亚回族所以被称作东干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东干人语言使用特点──兼论东干语与东干文化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干人是19世纪下半叶西迁中亚的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及与其他民族交汇杂居的过程中,在语言使用方面表现出“多语”的特点,并且由于西迁的回民来自不同的地区,加之入居中亚的时间不同、分布不同、职业不同,所以其内部在语言使用上又表现出地域、年龄、性别的差异。但是,东干人自始至终将保留本民族语言作为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也是东干语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引起世界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央民族大学决定成立东干(中亚回族)学研究所。所长由博士生导师胡振华(回族)教授担任,副所长由王振忠副教授担任。研究所成员有从50年代起就从事中亚民族研究并多次深入中亚回族地区考察、发表过不少论文的资深教授,有新培养出来的专门研究东干文化已获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还有精通俄语或中亚民族语文的中青年专家。该所还拟聘请若干位校内外的知名学者和具有丰富的民族宗教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以及热心支持、赞助这项工作的各界人士为顾问,以便更好地做好研究工作。东干学是以东干(中亚回族)人的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宗…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9月2 5日,近二百位研究中亚东干学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国家民委招待所会议大厅,参加中亚东干双语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东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胡振华教授主持。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丁文楼教授致开幕词,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语言学家王均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唐修哲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东干人是1 9世纪下半叶中国回民起义失败后,被迫迁移到中亚地区的部分回族人的后裔,他们自称“回回”、“老回回”、“中原人”。1 92 4年,苏联在进行民族识别、民族划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