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研究特色理论 促进思想解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王云川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共雅安地委共同发起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于6月ZI日至23日在芦山县举行。在这次会议上,3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与雅...  相似文献   

2.
由四川省社科联、德阳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的“四川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研讨会,于1993年9月14日——17日在德阳市举行。来自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以及有关部门的同志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德阳市开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集中讨论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9月1—2日,湖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联合举办学习《邓小平文选》理论研讨会,代表们围绕完整准确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攀枝花市召开四川省毛泽东思想学会与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于1995年11月24日至26日在攀枝花市联合举办“四川省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来自全省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党校、军队院...  相似文献   

5.
最近,四川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会在四川省委机关党校举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研讨会。来自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委第二党校、省委机关党校等单位的部分理论工作者,围绕七中全会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进行了研讨。 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条基本原则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从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由于坚持了这一根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新疆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召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新疆的改革、发展、稳定学术研讨会”.全疆有关地区有关部门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研讨会收到论文17篇.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与会者认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对指导新疆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尤为重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搞好民族团结尤为重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1997年3月19日,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一个月之际,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在合肥联合举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研讨会”。与会者共50人,提交学术论文30多篇。与会同志深切缅怀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丰功伟绩,认为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这也是邓小平同志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作…  相似文献   

8.
1991年8月上旬,四川省科社学会、共运史学会、马列研究会和政治学学会,在四川省甘孜州的首府——康定城联合召开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研讨会”和全省党校系统第九次科社教学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省党校系统、大专院校和省社科联、社科院等单位的代表共90多人。会议以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与会同志认为: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总结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全国人民正在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二条原则,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  相似文献   

9.
最近,四川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省委党校举行。会议是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召开的。来自全省宣传系统、党校系统、社科研究部门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的近1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省委副书记秦玉琴,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席义方出席了会议。秦玉琴作题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省党员和干部》的讲话。秦玉琴首先强调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省党员和干部的紧迫性和长期性,指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深入学习和研究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举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十月中旬,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鼓舞下,为了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引向深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院内...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宋照肃一年来,省社科联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努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3月13日至15日,四川省社科联和涪陵地区社科联联合在“鬼城”丰都县举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科联学会建设”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从事社科联、学会工作的代表,以及云南省、河南省的特邀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科联、学会的发展方向、实现途径、保障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了进一步深入讨论这一问题,本刊编发了研讨会综述和一些同志的发言整理稿,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最近,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的全体同志与所外院外部分专家学者近四十人举行了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意义、内涵,特征以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大家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为我国的发展和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 从根本上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个命题包含着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星炜  安田 《天府新论》1997,(3):93-96
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委党校马列研究所、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联大历史研究所于1997年3月21日联合召开了“学习悼念邓小平同志文献座谈会”。来自省委党校、四川联大、省社科院、省历史学会、省人大民工委、四川师大和省社科联的17名专家、学者在学习中央悼念文献的基础上,围绕邓小平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这一主题,畅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现将座谈会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发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足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回下的最可宝贵的扬神财*与会同志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  相似文献   

15.
全省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是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召开的,是十分及时的。这对于我们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促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推动我省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我代表省委向入选论文作者表示祝贺!下面谈几点意见。、一、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全面准确地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  相似文献   

16.
深化邓小平人学思想研究培养现代化社会主义新人──全国党校系统“人的现代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阮青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共苏州市委党校联合发起的全国党校系统“人的现代化与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人才战略思想与“三支队伍”建设李子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建设、干部建设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造就大批优秀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在概括与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时,突出地肯定了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认真分析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不仅是认识邓小平在这一理论形成中所起作用的需要,而且是深刻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创立,以及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学习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邸乘光“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社会主义的旗帜和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义。认真学习、正确把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我们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博大、丰富、系统、精深.但其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构成这一理论的基石和核心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敢于突破传统的提法,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