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思     
唐伯虎,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相传唐伯虎曾在扇庄画扇,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一天,有个人来请唐伯虎画扇,并提了个条件,就是由他自己来命题。如果唐伯虎画得出来,他愿意出高出平常三倍的银子购扇;如若画不出来,他就自拿走三把上等扇子。唐伯虎点头同意,那个人说:"我养过骆驼,就在扇子上画骆驼好了。"唐伯虎说:"好!"说着就要下笔。那人又说:"且慢,在扇子面上画一只骆驼不行,两只也不中,画三只也  相似文献   

2.
担当上人画语录中涉及“有”“无”之辩证关系,“有”与“无”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于“有”“无”之间证得非“有” 非“无”的“中道”,更是精神境界修正的一个基本路向。作为求道者的担当,其最后在绘画中所表现的“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 若无一笔是画亦非画”以及“画中无禅,惟画通禅,将谓将谓,不然不然”等,实源于其人生的存在体验与境界修证。担当的艺术 围绕着他的理想追求,将诗书画融合在一起,追求简淡、荒疏的境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3.
"古拙"是傅山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贯穿了他论文、论诗、论书和论画各个领域。在傅山的文艺观念中,"古拙"指的是不事安排、不事修饰、情感真挚、境界自然之美。傅山对"古拙"的强调,不仅是其自觉的美学追求,更是其人格精神的自然升华。  相似文献   

4.
李际科是著名的工笔画家。他画工笔尤着重于对“意”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存意”风格。他“好马成癖”,创作了许多既有深厚传统又有创意的中国画骏马图。他的画风高古、雅淡、清灵,绝不让繁复精细的技法淹没大格局的情趣和意境,从传统中来,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装饰意味。  相似文献   

5.
正李午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不止一次看到李午申画刘禹锡的《陋室铭》。他对《陋室铭》的钟爱使我们看到了他发自内心的自负,因为他身居繁华的闹市,自无漏室可言,然而李午申却一直保持着自乡野陋室而来的诚恳和素朴。这种诚恳和素朴曾经深深  相似文献   

6.
怎么看冷冰川的艺术?很多评论都肯定了冷冰川是一个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但是论及他的创造性的时候,我觉得这些研究和评论都忽略了冷冰川在艺术探索上的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这位艺术家不全是在"风格"层面上,也不全是在一般"艺术语言"的维度上进行他的创造,虽然他的经常为人称道的艺术上的贡献,都与这有关。我认为冷冰川的创造性贡献,最重要的是他的绘画实践创造了一个新的画种。这个画种在材  相似文献   

7.
明、清移祚之际,社会经济不稳定,政治生活动荡,画学思想却异常活跃,作为姑孰画派的旗帜代表萧云从,以其"原本古人,自出己意"的画学思想,影响了安徽芜湖及周边地区一大批画家,推动了徽州一带艺术文化的繁荣。萧云从所处的人生境遇,促使他遁迹山林,在真山水中寻求寄托。他在传统的认知与借鉴上,匠心创造,"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8.
董其昌是明代松江画派的领袖。他在长期体悟和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在学画方面,他主张既要学古人,也要师法造化。前人绘画虽有成法,但这并不会限制后世画家的自由,要"不合而合"。他以悟统学,强调画"须悟后可学"。这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胸中丘壑";在技法上,他主张布局要讲究分合,用笔要明白虚实,有笔有墨,并且求势,讲究生动之韵。在画品上,他由儒入禅,尤其推崇南宗画风的平淡自然;在画体上,他则主张气韵、生机和以神体道的统一。他的南北分宗理论,则体现出崇南抑北的倾向,推崇的是南派的"文人画"、"士人气"和天趣,要求"寄乐于画",重视绘画对性情的陶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意在探讨伍蠡甫先生的绘画艺术以及西方美学、中国画论对其画风的影响。伍先生的绘画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这是他认真学习传统技法,研究中国画论,打基础的时期,其画偏重传统风格。第二时期自40年代初至"文革"时期,其绘画及绘画理论偏重于革新一路。他将西方美学与中国画论,东西方民族审美差异作比较,欲寻找拯救古老中国山水画的良方而倡导将现代事物搬进山水画。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他对前一时期的绘画作了反思。追求线条的拙朴简古,意境的静穆幽深之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吴道子画水     
吴道子是我国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他少 年时就在河北定州城外的柏林寺跟一位老和尚学画 画。 老和尚想在寺里后殿的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 图",可他画了许多次都不像真水实浪。他决定带吴道 子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等画得跟真水实浪一模 一样了,再回来画这幅"江海奔腾图"。 吴道子高兴极了。第二天一早,他就收拾好行李, 跟着老和尚出发了。  相似文献   

11.
"的哥"张志刚是北京北方出租汽车公司的一名出租车司机。许多人不仅喜欢他的人,也喜欢他的画。他画的也都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儿。张志刚上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汉语拼音都没学全"。2000年,单位不景气,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又双双开起了出租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他一生的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他歌颂爱情、吟咏自然,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对自由的追求.而"美"是徐志摩诗歌的精髓和生命,意境美、意象美、音乐美是他诗歌"美"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中国画家中作品最多的,在"亿元"时代不断创造市场奇迹。张大千曾论画:"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张大千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少年遭绑票,被土匪任军师;未婚妻去世,跑去寺庙当了一百天和尚,法号大千;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对"名"是喜爱的,也是有所追求的。他既追求奇伟的功名、崇高的德名,也追求独特的文名。这三者中,由于奇伟功名追求之愿未遂,使他走上了归居田园的道路,并在此道路中,逐渐形成了他对崇高德名和独特文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乱世中明遗民思想的寄托。遗民画家恽寿平熟读《庄子》,在诗词题跋中以庄论画。恽寿平将庄子的"濠水之鱼""相忘之鱼""逍遥之鱼"等"鱼"意象融入他的鱼藻图中,以庄子的"濠水之鱼"自比,借庄子的"相忘之鱼"以期摆脱困境,通过庄子的"逍遥之鱼"追求渔樵之隐,进而寻求身心的自由与解放。作为遗民群体的代表,恽寿平在面对国家覆灭以及个人生存价值重新定位的时代变迁当中,通过饱含丰富庄学意蕴的鱼藻图,进一步抒发了遗民群体的抑郁之情,为逐步走出精神困境展开了艺术实践与美学探索。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谈他的小说创作经验时,曾经介绍过一种以着力刻划人物的局部特征来塑造形象的方法.他说:“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学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从此以后,人们便看到许多介绍、分析、评论这种“画眼睛”的方法的文章,迄今未止.可是,究竟何谓“画眼晴”?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追求的创作目标是什么?鲁迅这段话的精神实质又是什么?看法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青岩 《社区》2014,(17):18-18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在未到扬州之前,住在苏州。他在苏州城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在桃花巷的西头,也有一家画寓,画寓的主人名叫吕子敬。吕子敬擅长画梅花,他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那意思是说,他画得如同真梅花一样。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的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活动一个是文学,一个则是绘画,或称美术,他的精神世界,也就一半在文字中,一半在画中。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一半内容是理性的,如为人生的精神追求,对文学艺术社会性、批判性、真实性等的追求;一半内容是感性的,如欣赏的追求、娱乐的追求,甚至是半休闲半病态趣味的追求。理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感性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其绘画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不仅在中国史学研究方面贡献颇著,对中国绘画史领域也有较深涉猎,尤其是在"南画"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之所以关注"南画",一方面是针对近代日本绘画发展政策过分提倡"日本画"而导致文人趣味的"南画"日渐衰落;另一方面也为日本新的收藏趋向提供画学理论支持。而京都学派的研究路数和他自身的史学素养,不仅使内藤湖南精辟地解读了中国古代画学文献,纠正了日本人对中国文人画体系的偏狭理解,更是从史学结构上把握了影响中国绘画变革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在当时中日文化界递次批判文人绘画的浪潮中,内藤湖南通过对"南画"历史的研究,积极宣扬这种东方绘画样式和审美趣味,并阐明了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应有价值。而在学术研究之外,既要看到内藤湖南对西方国家占有东方艺术遗产的警觉与保护意识,亦不能忽视其在阐述"东洋文化中心变化论"观点时,体现了日本人的优势心理。  相似文献   

20.
张富康是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长宁区政协书画室副主任,曾师从著名画家蒋风白先生。张富康画猫堪称一绝,他笔下的猫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能把猫画得如此传神,是因为慢工出细活,一幅画自提笔到完工足有十道工序。从勾轮廓、画眼鼻嘴到用小狼毫刻画阴影细节。十道工序下来,形态各异的猫就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