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南海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维护和海洋权益的确保,关系中国实现海洋强国的进程,更关联中国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必须合理稳妥地处置。中国应在遵守和弥补海洋法制度上作出努力,重点应在南海资源开发、保护上追求功能性和规范性目标的统一,为主导构筑和完善南海条约体系,维护南海秩序,发挥中国的作用并作出中国的贡献。为此,中国应与东盟国家之间努力寻求在南海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切入点,以共享南海资源利益,稳固南海区域的安全和秩序。  相似文献   

2.
在规则驱动的全球海洋治理模式下,构建以国际规则为核心的区域海上搜救国际合作发展方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实践。20世纪末以来,南海国家积极构建区域搜救合作机制,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存在临时性强、规范性缺乏的问题。面临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海上安全威胁,南海国家需要逐步推动搜救国际合作的制度化建构。一方面,围绕南海搜救新问题,需抓住强化内部成员联系、弥合搜救能力差异、明确救援责任、关注战时搜救四个方面的建构内容;另一方面,参考其他国际海域搜救国际合作的制度化做法,选择适宜于南海的建构模式。综合考量南海搜救国际合作发展环境,采取“双边推动多边”的制度化建构模式是更为理性的选择。作为有能力且有责任的南海国家,中国应当从广泛建立双边搜救合作关系、激发国内立法对国际合作的推进效用以及完善自身南海搜救行动能力三个维度入手,积极发挥推进南海搜救国际合作制度化建设的中国能量。  相似文献   

3.
港口国监督是港口国政府管理本国海域船舶的安全和海域污染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受制于经济发展及航运水平的差异,南海区域国家港口国监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借鉴国际上港口国监督组织成功的经验,南海区域各国可效仿巴黎备忘录和东京备忘录的新机制,制定符合南海周边国家实情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海问题迅速升温,成为重大的区域安全热点问题,这既由于区域内各声索国之间的主权争端激化,也由于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不断加强。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主要出于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之抱负和制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动因,同时也受追求地缘经济和能源利益的驱动。就其具体的介入路径来说,一是以"东向政策"为依托,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二是通过发展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防务关系,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三是在有争议的南海水域与有关声索国联合勘探油气资源;四是积极配合美日等国介入南海问题。不管怎样,印度的战略重心始终在南亚和印度洋,南海问题也并非中印关系中的核心问题,这就决定了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会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南海岛礁主权争端涉及多方利益,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也涉及周边国家政治与经济利益,甚至牵涉到各大国之间的主导权之争,已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复杂的海疆争端之一。解决南海岛礁主权争端问题需遵循国际关系法治化原则、衡平原则及时际法原则。在坚持“主权在我”的前提下,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可通过谈判与协商、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等外交途径,联合经营模式等共同开发途径,以及国际法院、国际仲裁程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特殊规定等司法途径,来解决南海岛礁主权争端,维护中国的合法利益与南海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6.
南海周边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南海海洋环境面临沿海栖息地退化、过度捕鱼和陆源污染等巨大风险。该区域在地理和生态上的互相依存决定了海洋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必性。按照现有的国际条约,各国负有进行区域合作的义务。然而其所属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8个区域海洋计划之一东亚海区域至今尚无区域条约,现有区域合作法律机制不足以解决跨界环境问题。复制其他区域已有模式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南中国海特有的环境问题。借鉴欧洲经济委员会《跨界水道和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通过有法律拘束力的区域协定和强调实效的过程导向分区域协定的双层结构框架,为实现该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有效合作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孙丹 《中华魂》2012,(10):42-43
在珠江三角洲上,与广州毗邻的南海,其名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数千年。南海之名辖下的区域已是几经更迭。现在的南海,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一个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近300万人口,年生产总值超过人均一万美元,制造业云集,经济发达。而近现代以来,更让南海声名远播的是走向国际大舞台的南海醒狮。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以来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及开发,并最早且连续行使主权,这在当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民国时期,列强不断侵犯我国南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民国政府通过维权与交涉斗争、设治管理与恢复主权、经营开发、图示定名与标示主权等措施积极维护南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这都为我国维护南海及其附近海域主权提供了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坚持维护南海"断续线"为中国海上国界线,以"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前提,和平妥善解决南海问题,决不牺牲南海主权国家核心利益,坚决捍卫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主权。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外大国纷纷加大了对南海争端的介入程度。其中,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对南海局势影响最大的四个区域外大国。目前已有比较多的著作和论文分剐探讨这四个国家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但是鲜有学者对这四个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方式、目的进行比较。本文在对比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方式、目标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非南海领土纠纷的主权声索国联合东盟共同对付中国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并就中国如何应对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是中国面对的最大对手。其在南海的战略利益全方位、多元化,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而作为战略利益的体现,越南近期通过强化对岛礁的实际控制与软性渗透、加紧对南海油气能源的掠夺步伐、斥巨资打造越南海军现代化、积极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行其南海政策,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中国在南海对越应采取斗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策略,防止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同时加大在南海的自主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从怀疑论所揭示的自然认识的超越之谜入思,遵循直观明见性的原则,以向原初的经验视域回溯的最终奠基观念为引导,论证了先验还原的必然性。借此,通过先验还原的具体实行,开启了先验经验的研究领域。最终,在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揭示中,凸显出现象学的世界问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