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包志明 《社科纵横》2006,21(5):167-168
在《兔子跑吧》中,作者厄普代克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主人公———“反英雄”人物,在细致描摹哈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对占美国社会主流的中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洞烛幽微。本文认为主人公哈利屡次离家外逃的背后确有因可循,即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思想在这部小说中的映射。结论认为在《兔子跑吧》中,一代巨匠厄普代克受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影响颇深,也可视为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阐释文本。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分析:孤独的个人及荒诞的世界;个人自由与追求;宗教与信仰。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的《葛特露和克劳狄斯》,是名著续写的佳品,它重构了莎剧《哈姆莱特》的人物关系模式,以女性、次子和"关怀伦理"的视角,对《哈姆莱特》中以父权制为背景的男性、长子和"公正伦理"的叙事话语进行了颠覆,重建他者与主体、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女性与男性之间"差异的"和"联系的"关系,关注具体情境中的关怀关系。他解构莎剧的深层意念,暗合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盛的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其爱情描写,有着对"恶"的形而上学的观照。其女性主义的"性政治"理论,为当代读者提供了评价女性"越规"行为的一个政治视角。  相似文献   

3.
李春红 《日本研究》2004,10(1):85-89
“历史”(Loropld)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最初含义为询问、调查,后来延伸为“作为询问结果而获取的知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撰写关于希腊和波斯战争的著作时,将其称为“希罗多德的历史”。以此表明对希波战争及导致战争的各种因素所作的叙述均是他本人询问调查的结果。因此,“历史”总是后人对前人活动的追述。它不仅是指“历史的事件”或“历史的事实”,在文化视野中,它更是指“历史事件的记载”,也就是“历史事实的叙述”——它显然是文本化的。文本化的历史又有正史和野史之分。正史指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或为主流精英群体所认同的历史研…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卢卡奇的早期著作进行历史主义文本学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 ,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中客观地存在一个围绕着本体论问题而展开的“走向黑格尔”的隐性进程 ,这一进程最终导致他以黑格尔的方式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以潜在地支撑《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理论运作  相似文献   

5.
李英 《学术交流》2006,(3):136-139
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论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两种文艺理论。二者都致力于恢复历史原貌、关注历史和文化的差异性,前者旨在通过同时代的文学文本勾画出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框架结构,而后者力图证明当代政治和意识形态制造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相关历史文学文本。此外,二者在方法论上都立足于文学文本与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文革”结束后,厘清毛泽东晚年意识形态遗产,解构“文革”意识形态、重构新型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摆脱社会危机、开创崭新局面的关键抉择。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在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替代性转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价值取向、精神引领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舟  易华勇 《阅江学刊》2023,(4):67-74+171-172
拥有跨模态深度学习能力的ChatGPT具备了全方位介入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超级能力,从文本生成与话语传播双重维度重构了当前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基本格局。主要表现为ChatGPT以惊人的算力、算法、算策以及聚合语料知识等功能叠加重置了意识形态文本生成的基础场景,打破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传统模式,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底层逻辑。由此滋生不可忽视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风险:物化现象对公意诉求的侵占、政治背景与技术规律的关联、伦理道德和公共秩序的失位不断稀释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加剧意识形态渗透和错误思潮传播、威胁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在此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需由被动适应ChatGPT强势介入转向主动识别智控技术,积极解码ChatGPT介入逻辑的底层算法技术,以价值理性为引导推动完善公共向善技术体系建设,建立ChatGPT推广应用与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同向发展机制,进而实现化“智能”为“治理”的良性进阶。  相似文献   

8.
犹太文化中的《圣经》文本和故事同民族的行为模式有着十分典型的关系;而犹太文化又通过《旧约》及其成员的流散,对西方文化及至世界文化发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犹太文化意象及其结构,有助于深化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研究,对于文化学和社会学分析也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本文以《圣经》文本和故事的若干文化意象为例,分析了这些意象在西方文化中发生深刻影响的的机制;从“故事”、“文化规范”和“语言结构”三个向度分析了犹太文化意象的结构;并以美术、音乐、诗歌和科学为例示,论述了犹太文化意象同其文化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骆驼祥子》和《约伯记》这两份经典文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生发于中国近现代文化文学传统的《骆驼祥子》,和从西方基督教———《圣经》思想文化文学传统衍生出来的《约伯记》,它们立足于各自的历史语境,都对“个人”的境遇及其归宿进行了探索,对“个人”观念的确立与意义作出了强有力的质询和反思。然而,它们各自的“个人”话语模式在出发点、指向和言路等方面却迥然不同,体现了中西文化中“个人”观念的巨大差异。作者力图探讨这种差异的原因,并试图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阳是当代历史小说大家,其所开创的“文化历史小说”至今为人推崇备至。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首先,是突破传统演义小说“演正史为小说”的创作路子,以多维开阔的视野展现了与历史密不可分、但其内涵又远远大于历史的整个宏观的文化;其次,是高度重视对生成情感生命个体的人的历史综合情境的修复,努力追求历史与人合一、人事两全的艺术描写;最后,是独抒性灵,充分凸现主体自我,别具创意地在叙事文本中融进了散文的自由不拘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