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起源的传说揭示了语言并非一种客观的存在物,它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人和人的身体分不开的。语言是人的语言,人是使用语言的人。人彼此彼此甚至亦此亦彼的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语言表达的意义是一种不过度的动态的稳定。这种稳定来自人挺身于世的存在:不过度是人的社会性要求的,动态是入的个体性要求的,而稳定就是最普遍最宽广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2.
王劼  曾昭聪 《广西社会科学》2006,(4):145-147,167
《云麓漫钞》中有相当多的语言研究材料,涉及音韵、文字、词汇训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4.
5.
杨笑雄 《理论界》2008,(5):143-144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之一,大约在170万年前,就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现代的人们不禁在想,人类最初的历史是怎么流传的?是口耳相传还是结绳记事?是刻木为契还是图画记事?这些问题归根到底也就是有关档案起源的问题。做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要想在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中能够正确地认识档案的性质与功能,准确地把握档案工作的历史作用,就必须了解档案的起源。本文将从""档案""一词的溯源以及档案起源的条件等方面出发,探讨档案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勰认为文学起源于“道”。而学术界对“道”的含义多失其解。本文认为 ,刘勰所说的“道”含义先后不同 ,首段指自然之道 ,二段和三段前半指神道 ,三段后半指社会政治之道。刘勰的文学起源理论是 :文学起源于圣人上秉天意、下合自然创作的《六经》 ,而《六经》同时又阐发了封建社会政治体制、人伦道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这是语言学最基本的原理和常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可以充实与深化关于语言和文字关系的认识。但是“发明”几条歪理,就要推翻这个基本原理和常识,是跟科学研究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在其史学著作《史通》中多处论及他对语言及语言运用的看法。本文撮其精要,列出刘氏语言运用的六个方面,即:1.注意到语言的历时变化;2.注重语言共时的差异;3.提出语言运用的准则;4.注意词义的差异区别;5.提出自己的史学修辞观.6语法、训诂方面的观点。最后论述他的修辞观和文体语言观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引起了人类的日益注意,在文学创作中也逐渐兴起了自然书写的创作倾向。吕大明的散文在返回大自然的优美氛围中,对大自然进行了倾心的生态关怀,表现出独特的自然书写特征,同时也透露出当下社会难得的生态良知与和谐发展意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字起源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字中,甲骨文并非中国文字之开端.偃师二里头遗址中的陶文,是夏代文字,其中许多可以与甲骨文、金文相对应.二里头文化陶文结构复杂、简繁并存,故还不是最早的中国文字.距今约6300年-42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已脱离了原始图画的范畴,具备了文字的性质和特征,这才是汉字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风骨》篇是《文心雕龙》五十篇中最不容易懂的一篇。第一,由于风骨一词,是两个实体词相结合的复合词。作者通过概括,把具体形象转化为抽象概念,使它成为文学理论中一个专门术语,这已经是很难的了。而他的用法,又和同时代作家的用法,在词义上有着极大的分歧。例如沈约的《宋书·武帝纪》说:“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都是风神骨相的意思。魏  相似文献   

12.
言语道德是社会道德作用于言语行为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言语行为具有显著的道德属性。网络新闻发言人不同于传统新闻发言人,作为特定的行政角色,他们在言语构建与传播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应的社会道德规制。在现实中,不少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其言语行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网络上"神回复""雷语"频繁出现。应该通过设计核心信息、遵守"简要、简短、简单"原则、加强语言力量、应对敏感问题等多种途径培养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能力,提高其言语道德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红珍 《东岳论丛》2005,26(3):95-97
《韩诗外传》是西汉初年儒家学者韩婴的著作,作者在书中特别注重忠道与孝道伦理,并对其进行反复的论证和阐明,努力挖掘能为统治者服务的伦理道德。但是,处于忠孝观念发生着迁移变化的历史时期,对于“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和冲突,他既没有和传统的忠孝观完全一致,也没有一意推广统治者所需要的“忠重于孝”。在韩婴的身上,集中体现出在西汉初年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统一尺度蕴涵着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4.
尚杰 《江海学刊》2024,(1):54-66
德里达式的文字学,进入西方语言学内部“攻破”西方哲学传统。这个传统是语音中心论或逻各斯中心论的。通过对西方语言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考察,对比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传统,德里达认为西方哲学和语言学传统忽视了语言的起源来自“原初文字”在场的痕迹。“原初文字”既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属于传统理性之外的“事实性的科学”,从而宣告了一种新文字的诞生,它遵循“危险的替补性”逻辑。  相似文献   

15.
《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只言片语,但其涉及语言问题方方面面。由于中国古典文论素有"宗经"传统,因而《周易》语言观对其影响深远,尤其是"修辞立其诚"辞文"立象以尽意"等思想,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秦腔》与《百年孤独》的乡土经验、生命哲学、在场书写等方面的考察,发现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民族书写与世界意义是融会贯通的。  相似文献   

17.
王育洪 《晋阳学刊》2005,(1):109-112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散文业已成熟。其自然书写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义有以下三方面:1.自然书写的乡情体现;2.自然书写的生命意识与生存体验;3.自然书写的生态意识与生态美。这既继承传统“天人合一”的文化又融会现实时代精神与人生体验,在“生态学时代”的新语境下焕发出光彩。  相似文献   

18.
《周易》讨论语言问题,虽然往往是零散的只言片语,但其涉及语言问题方方面面.由于中国古典文论素有"宗经"传统,因而《周易》语言观对其影响深远,尤其是"修辞立其诚"辞文"立象以尽意"等思想,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助景观理论,从自然景观中的悖论、文化景观中的帝国政治以及道德景观中的英雄主义三个层面剖析《皮袜子故事集》中景观书写的多重内涵。以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为研究对象,深度透视库柏景观书写中的诡谲。自然景观描绘中的意图舛讹和逻辑悖论使自然在库柏的“凝视”下蜕变为记录“文明足迹”的场所。原始自然成为文明暴力和权利空间的“能指”,指向帝国政治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勾连。自然在象征层面同印第安人命运趋同,同为被观看、征服和拓殖的“他者”。班布尔身上的“自然道德”是早期白人殖民者“拓荒”精神的体现;他的男性气质催生出可复制和传播的英雄主义,背后是作家对殖民主义道德体系和文化共同体的无意识建构。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这部著作,虽然由于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必须全力倾注于完成《资本论》的出版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并未最终完成,但它作为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进行深湛研究的总结,其中不仅有关于自然科学中辩证法的丰富阐述,还有对辩证法一般问题和基本规律的精辟概括,所以,它可以说是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专门研究的最重要著作,至少是最重要著作之一。探讨《自然辩证法》中的辩证法思想的论文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