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自由化,是日本政府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形势,顺应世界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潮流而作出的选择,是日本金融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使得日本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金融自由化的实施,促进了资金流通的高效率,创造了较为宽松平等的竞争环境,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金融自由化的全面展开也意味着日本宏观经济管理将彻底告别具有半统制经济色彩的时代而进入纯自由经济管理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日本学刊》2006,(6):94-104
金融制度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类型。后发展国家日本实行的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这一制度安排对于有效配置稀缺金融资源、促进战后日本工业化赶超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完成,其金融制度也面临着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问题。因为在经济赶超阶段有发达国家为样板,政府在制定引导经济符合政府战略意图的特定政策方面,拥有信息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对金融业的一系列管制,使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制度能够比市场更高效率地配置金融资源。而在实现经济赶超后,政府虽然逐渐丧失了这种比较信息优势,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拥有更高的效率,由此引致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日本房地产泡沫与金融不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泡沫与金融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政府宏观管理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以20世纪80-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为对象,全面分析了日本以地价泡沫为特征的泡沫经济状况以及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日本金融安全伤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预期和经济主体行为变异等方面,考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与金融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业金融在日本的产生与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农业金融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现代日本政治经济结构的变迁对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农业金融与整个国民经济密不可分,相互联系,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日本农业金融不断发展、逐步确立其在日本社会中经济地位的历史。一、农业金融在日本的形成与发展十八世纪初至中叶是农业金融在日本初步形成时期。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在日本大规模地发展,小农经济是农村社会的主要经济特征。由于货币制度尚未统一,货币价值不稳,社会变革与政治危机相互交织、商人、高利贷不定期地在农村活动,所以,这个时  相似文献   

5.
试论日本金融的“大爆炸”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刘昌黎1996年11月11日桥本首相和三冢藏相会谈,决定改革日本金融体制、金融制度,在2001年前实现金融自由化,并仿效英国①,把这次改革称之为“日本版大爆炸”。从此以后,“大爆炸”成为日本金融改革的热门...  相似文献   

6.
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间接金融结构分析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高平在战后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里,日本企业的融资方式以间接金融为主,依靠银行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日本资本市场不发达,直接金融工具少,这是日本金融战略人为倾斜于间接金融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金融改革正在成为日本经济界所关心和议论的重要课题。所谓金融改革是指日本对现行的金融制度、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政策等诸方面进行的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不仅会对八十年代日本的金融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给八十年代整个日本经济带来一系列变化。 一、日本金融改革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金融管制和金融宏观调控既相互联系又有差异。经济转型国家应着力解决金融管制和金融宏观调控中的越位、缺位、错位、制度不健全、法治化过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金融国际化到金融空心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朱立南当今日本经济中存在两大空心化现象,一个是由来已久的产业空心化,一个是金融空心化。后者出现于90年代初期,引起了日本经济界特别是金融界人士的关注和忧虑。金融空心化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对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与金融不稳定导致的泡沫破裂同期进行。日本在80年代形成了资产价格膨胀,90年代初对经济扩张起关键作用的利率开始上升,导致信用规模受到掣肘,贷款水平下降,引致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下滑,股票和房地产的购买力降低,价格急剧下跌,从资产膨胀阶段转变为资产紧缩阶段。日本金融不稳定的根源,在于利润驱动的信用创造。中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金融的支撑和资源配置功能,因此要正确对待金融不稳定问题,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培育理性的投资者并构建合理的金融机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进入高度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其社会保障制度在汲取了德国等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其构成已经相当完备,与之配套的各项法律也相当完善。中日两国有着相近的历史文化传统,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应对与之伴随的老龄化人口攀升,国民民生民计的诉求等社会保障问题,无疑日本在这方面走过的路以及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本文重点针对日本低保制度进行考察,并提出了应如何借鉴日本的经验从而构筑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本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潘晓文郑永忠战后日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日本式”金融体制,一直维持了长达50年之久。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近些年来,日本金融领域发生的大动荡打碎...  相似文献   

13.
日本金融体制的改革及其启示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舒随着世界经济向国际化、一体化发展,西方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开始逐步改革原有的金融制度,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3月16日日本第三次金融改革法案出台,该...  相似文献   

14.
日本金融渐进式改革失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 ,日本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套主银行制度为特色的日本金融制度 ,推动了日本经济长达 2 0年的高速增长。 80年代开始 ,日本又顺应形势发展 ,开始了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改革。随后 ,日本推出了“大爆炸”式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 ,以求对金融体系进行彻底整顿 ,实现金融市场自由  相似文献   

15.
日本 90年代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其主要表现是 :不良债权大量增加 ;金融机构接连倒闭 ;经济状况不断恶化 ;金融丑闻频繁出现 ;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等。日本金融危机是其经济畸形发展与政府“护卫舰队”式金融行政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金融危机 ,日本政府加速了金融自由化进程 ,对金融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 :加速金融机构业务自由化进程 ;增强日本银行的独立性和决策的透明度 ;进一步开放金融和资本市场 ;强化金融安全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基本上都建立了符合本国实际国情各具特色的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预警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根据本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尽快从宏观和微观指标体系两方面构建我国银行业安全的监测预警制度,以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审视与现实的思考──近百余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日本金融辽宁大学国际经济系白钦先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和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东方岛国。日本大和民族尊崇天皇、崇尚武道、勤劳节俭、忠诚驯服;日本以贸易立国,可以说离开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8.
192 7年以前 ,中国没有稳定而有力的政府。晚清政府虽想学习西方 ,却没有能力使自己成为推进金融发展的主体 ,北洋政府则甚至逐渐失去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中国的金融业是在中外不平等条件下以自由市场制度运作的。由于政治的腐败和不稳定 ,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力是有限的。当时又没有中央银行制度 ,金融业基本按市场的导向自主发展 ,以行业规则和不成文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行业协会具有很强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影响。在缺乏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协调的情况下 ,银钱两业的同业组织以其整体一致的立场对外交涉 ,使其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并与其他经济力量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9.
金融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金融、货币的调节职能稳定币值,以实现物价稳定、资源最优配置、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而金融政策目标则是一定的金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要求。战后,日本通过由日本银行制定并监督实施的金融政策及相应的政策目标手段,比较有效地引导、调节和控制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方向,实现了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大发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近150年来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演变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自明治维新以来近150年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仅分阶段研究,也进行综合全面研究,不仅阐述了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历史悠久、体系完善配套、实力雄厚、功能强大、不可或缺的体制特征,也阐述了该体制“经济金融超前发展战略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柱与主要体现者”、“实现资源配置社会合理性目标的主要资源配置主体”、“独具特色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成为日本政策性金融雄厚资金来源的体制性保证”和“以系列化法律制度确保鲜明均衡的结构性特征”,也深刻分析了其金融垄断资本在其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中该国政策性金融的扩张掠夺本性,也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与调整的性质与影响作出独特视角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