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是把语文教材作为特定的文化存在形态,对其本体进行文化的营构与编制,即对语文教材进行文化设定,赋予它一种文化主体地位,使其具有文化的特质与品格。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理念,即打破把语文教材只作为社会文化传承工具的逻辑、机制与旨趣,使语文教材成为一种文化的、培育的、开放的文本建构。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就是摒弃知识型教材体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化教材的知识结构形态为主体的生命活动形态,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功能。语文教材的人本化、生活化与活动化等文化建构模型,是语文教材文化建构新理念的必然所指,无疑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科研的基础上编写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修订教材,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并努力做到"教学相长",是北京市精品教材及北京联合大学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通论》建设的一个突出特色。它集中了北京联合大学和首都兄弟院校及其他单位几十位专家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化宝库的贡献,为青年人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与工具。本文介绍了本教材的指导思想与定位,教学内容及其与学术研究的关系,课程特色以及历届同学的反映等,作者的探索精神和教材的丰富内容都会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知识型教材体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建构人本化教材新体系;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功能,加强教材的实践性特征;注重教材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建构语文与生活的教材新模型。语文教材的人本化、整合化、生活化与活动化等几种文化建构模型,是语文教材文化建构新理念的必然所指,无疑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教育根植于文化,同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信息导向性,使得文化的保存、积淀和发展成为了可能,"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将传统文化引进现代课堂教学。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教材开发权利的下放使得民族文化类校本教材开发成为可能,而民族文化的地域独特性,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等特征也要求具有媒介价值教材的开发具有相应的特殊性,在民族文化类校本教材动态开发过程中管理协调至关重要,管理协调的内容包括教材开发标准的设定、教材开发的特殊性、教材开发的原则、开发过程全环节及保障性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为保障教材开发的合理性,应对各环节严格把握,管理到位。  相似文献   

5.
国际汉语初级教材需要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将文化因素适时、适量地呈现给第一次接触汉语文化的中学学习者。教材编写要格外注意承载文化差异的五类文化词语的编排选择问题,尽量减少失误。三套较有代表性的海外汉语教材对五类文化词语的选择和编排,都达到了根据汉语语言学习规律,根据语构、语义和语用层面不同的学习阶段,阶段性、系统性讲解汉语文化因素的要求,但是在某些方面,如文化适应性、地域性和文化多元性方面还有失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汉语文教材文化诞生在中华文化的母腹中,随着汉语文教材文化的壮大发展,又传承、创新着中华文化。汉语文教材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汉语、汉字、汉文,及其承载的以儒家文化为主、融合道佛等思想为一体的宽容、平和的中华文化。汉语文教材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的过去,还在认证中华文化的当代选择,也必定预示着中华文化的未来复兴。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查中、美、日六部初级汉语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从文化内容和呈现特点两方面分析文化与语言的关联情况,我们发现六部初级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与语言的相联模式有五种:注释型、补充型、相关型、引发型和无关型。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显现的侧重也不尽相同,呈现视角主要有三种:以跨文化为参照点,关注差异;以当代为参照点,关注变化;全视角的客观介绍。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文化与语言匹配度由以下三个维度构成:文化内容与语言的相关类型、文化内容的呈现角度以及文化内容的呈现侧重,语言匹配度指标应该成为教材选取文化内容的主要考量标准之一,本研究结论对教材编写以及文化教学大纲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意识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国家的态度、情感、认知,也是人们的信念、习俗、价值认同的复合存在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国家意识也是一种地域意识,因为国家拥有一定的疆域和一定数量的人口.国家文化包含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且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具有差异性.在一个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有助于他们对国家的态度、情感和认知的形成.乡土教材是反映并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但地方与国家、爱乡与爱国的一体性决定了乡土教材中地域文化与国家意识的不可分割性.河南作为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其国家意识与乡土情结都很浓厚.无论是在清末或民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河南乡土教材都兼有国家意识建构与地域文化传承的双重文化意义,河南乡土教材无不折射出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蒙学教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启蒙教育开展得很早,蒙学教材历史悠久。日本自平安时代后期开始出现本土的蒙学教材———往来物。由于往来物是在不断引进和借鉴中国蒙学教材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中日两国的传统蒙学教材具有相似点。但是,由于两国的社会结构、民族传统等有所不同,它们又体现出极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文化辅助教材是介于语言教材和文化教材之间的第三种教材,与其所辅助的语言教学结合紧密,在文化容量、表述方式、呈现手段及趣味性上都十分符合对外汉语教学需求。编写文化辅助教材可以根据所辅助教材的编写目的来确定其文化点的选取,以简明的体例提供最多的辅助性文化内容,既体现中国文化又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期待,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文化辅助教材构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情景化教学。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首次将"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一起列为课程的五大目标。而教材在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西部地区即将全面进入课改之际,本文试图对新旧版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对比,有利于加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合理使用,达到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传统蒙学识字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美感体现在外在形式方面,如精炼齐整的建筑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辞雅对工的绘画美及优美流畅的书法美,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为史事丰富的意蕴美和似兰如松的品行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材应积极借鉴传统蒙学教材,加强形式方面美感因素,丰富教材的文化意蕴内容,使早期语文教育与美感教育、文化启蒙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国内“跨商务文化交际”课程教材:特点、差异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内五大出版社的"跨商务文化交际"教材为分析对象,分析它们的内容编排特点,比较这些教材的差异。通过分析发现,国内主要出版社的"跨商务文化交际"课程教材主要以跨文化交际理论的主要观点为指导,以商务主题和国别商务活动为主要内容。但是各教材在跨文化理论和商务文化的认知上差别很大。上述特点也带来了一些令人反思的问题:理论缺乏系统性、商务文化的内容需要认真界定、国别内容与商务内容缺乏系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新概念英语>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严密科学的英语语法体系,而且还在于其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新概念英语>展示了二语教材中语言和文化相互交融的关系.从教材选材来看,<新概念英语>对文化知识的选择内容广泛,视野广博,意蕴深邃;从教材编选的文化策略来看,<新概念英语>采用的是多元、弹性、相对的柔性策略,对文化现象的阐释力避绝对化和标签化;从叙述方式看,<新概念英语>体现出与学习者平等交流的方式.<新概念英语>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对语言学习而言,文化意识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实施文化教育,利用现有的教材和课堂进行文化导入既有必要性,又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二外俄语课中应注重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二外俄语课中忽视文化教学的原因和后果;由此提出的对策是,在教学中注重汉俄文化差异的介绍,巧用教材灵活施教,运用提示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指出主流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失和日趋功利性的教育是导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思路,即从宏观上确立"双文化教学"的生态观,微观上探究教材编写的生态思路,以及主体上贯彻多元文化教学生态观。  相似文献   

18.
阅读英文版经济学教材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学生使用英文版教材学习经济学这类商务方向的课程时,理解教材的困难不单由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不足所致,文化也是重要原因。同时,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组织、生活经历等文化因素也会对词汇理解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教材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抓手。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亮教授领衔编写的高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破专业主义桎梏,体现通识教育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聚焦传统文化精髓,在内容设置上精而不简、道器相济,在叙事话语上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在呈现形式上全景立体、新鲜有力,是高校通识教材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0.
《外国文化与文学精编》是2005年10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教材的编写目的是想给外国文学寻找一个更大的坐标,一个更广阔的生成背景,在与文学相关、相类的其他精神文化参照下,对文学进行更为深入和准确的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教材是传统外国文学教材的延伸和拓展,是想把文学放在文化大语境中探寻其生长的气候土壤,探究其根脉的走向。教材诠释了东西方一些优秀民族精神文化的深层内涵,展示了世界文化巨子们博大心灵里流淌出的深厚的人文热情,以不同文化领域中的人们彼此之间的呼唤与回应、共振与和鸣来体会不同类型的艺术杰作中蕴藏着的震撼人心的美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