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网络语境下的一种社会方言变体,有别于日常言语交际用语和规范的书面语,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汇和表达习惯上.为了提高网上交流的速度,适应网上交流的特点,广大网民利用谐音创造了大量的网络谐音词.网络语言中谐音词的运用有很强的语用功能,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效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言语表达更轻松、幽默、委婉、含蓄,并富于时尚感.  相似文献   

2.
谐音备受汉民族青睐,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它深深地烙上了悠久而多姿多彩的文化印记,和汉民族一定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审美习惯等密切相关。本文从语言与交际的关系入手,以分类、归纳、比较、举例等为方法,分析谐音文化在言语交际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会话活动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在这个研究过程中,非言语交际因素并没有给予适当的重视,本 文拟从非言语交际对会话意义的补充、语用学施为句现象的解读、对礼貌原则的补充三方面进行语用分析,并以此 证明非言语交际在会话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言语交际是一种由言语者和受话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等背景下,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的,只有当言语者和受话者对话语有着共同的认识和理解时,言语交际自的才能得以实现.但是,在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不同,交际双方所采用的言语方式有很大差异,人们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用失误(PragmaiuicFailhres),以致影响了交际目的的实现.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及我国英语学习者在格守该原则时易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作些探讨.一、礼貌…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交际是一种社会活动。理解和使用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空间及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这种使用语言时的具体的时间、空间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就叫做交际环境。交际环境是言语交际活动赖以进行的客观基础。它包括地域环境及社会环境。地域可以大到世界不同的地区,小至居室内外。社会环境主要指某一时代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及一定的交际场合。言语交际包含了四个因素——话语、交际双方、交际目的及交际环境。言语交际的这四个因素在交际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言语交际因此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统…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言语交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交际作为人们运用语文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社会活动 ,其实质在于文化传承。言语交际是人的本质的外化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言语交际活动 ,如果说各科教学都是以言语交际为基本途径的活动的话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 ,言语交际既是基本途径又是基本目的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7.
跟语音、词汇、语法等可以指客观存在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现象,也可以指关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学说一样,修辞可以指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也可以指关于修辞的学说。就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来说,修辞常被人们用来指言语交际中的修辞活动,其实,它还可以用来指语言系统中的修辞结构。修辞活动跟修辞结构的关系是言语跟语言的关系。研究修辞不仅要看到言语交际中的修辞活动,还要认识存在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中大量的同音、近音异义词为谐音的运用提供了语言基础.谐音既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英汉语中的运用极为普遍.本文从谐音的语言基础、类别和模式着手,进一步探讨英汉谐音辞格的具体运用,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由于汉英语用规则作用于交际活动,导致语用语言趋异现象产生,同时在言语行为实施策略的选择方面出现差异.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经常使用汉文化的社会语言规则,来理解、解释和评价英语本族语者的言语行为,将汉语语言表达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使自己的语用用意被误解或不可理解,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言语交际中的说话者和听话者是一种话语角色,特定的说话者和听话者除了承担"话语角色"外,他在社会中的其他角色身份也会在言语交际中显现出来,形成交际角色。网络言语交际是一种特殊的交际现象,本文讨论了在网络言语交际中交际角色的选择性特征、交际角色的作用以及交际角色的转换。透过网络言语交际的角色以及角色转换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日常的言语交际中的交际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能指的差异是汉语与西方语言最大的差异.同音词众多和"音一形"混成的能指构成方式,是汉语能指的两个突出特点.这些特点促成了书面语的发达,文言成为高雅文化的标志,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辨认汉语符号的时滞现象形成了以领悟为特征的文化,谐音带来隐喻盛行的局面,这就是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中文被称为诗的语言的原因.这样一种文化和文学可以避免形而上学的诸多弊病,例如在者化、科学理性的盛行.而由于对语言的权宜性质的认可,汉语文化反而更好地看护和容纳了天道等终极价值,避免了虚无主义.汉语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有何作为,取决于它能否创造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一词多义带来的多元主义以及对终极价值的保护,应该带来关于什么是善的人生的一种积极答案,这是汉语文化以其自身的逻辑运作将会给当代世界带来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乡村社会传播结构的历史演变,发现乡村传播结构与社会结构始终存在互嵌与协同演替的规律。乡村传播结构脱胎于社会结构,从属于社会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比照阿尔弗雷德·舒茨将“社会世界”四分为“前人世界”“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和“后人世界”的社会类型理论,可以把中国乡村传播结构变迁分为与之对应的四个不同阶段,其中乡村传播结构系统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结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前人世界”的中国乡村社区以人际传播和家庭内部的初级群体传播为主,组织传播多为一种摆设,大众传播已经萌生,国际传播雏形初显,但后几种传播模式对乡村社会发展几乎没有多大影响;“周遭世界”虽然仍以人际传播为主,但乡村组织传播的力量逐渐增强,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渐兴起;“共同世界”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种传播模式共生共存;“后人世界”新媒体传播迅速崛起,大众传播式微,组织传播弱化,各种传播模式趋向融合,但整个乡村传播生态系统变化的不确定性变大,对乡村社会结构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13.
对传播学发展及其理论贫乏状况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传播学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已经作为一个热门学科进入了大学的学科建制,但在各大学纷纷设立传播学院(系)、开设各类传播学课程的繁华背后,却鲜见有本土传播学理论出炉.反思传播学以及传播学理论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传播学要想从热门学科走向成熟学科,必须依靠扎实的理论建构来巩固符合身份品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语言交际是指交际活动中所运用的非语言形式。它对语言交际进行补充、加强、替代和调整。这种交际有五种渠道 ,并呈现出抽象性和武断性的特征。非语言交际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传达感情的媒介 ,与语言交际既协调一致又独立存在。在外语教学中 ,它比语言交际的教学难度更大。语言交际熟练使非语言交际熟练显得更为重要 ,二者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传统企业与虚拟企业组织沟通有效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国际通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传统企业和虚拟企业组织沟通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类企业组织沟通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传统企业和虚拟企业组织沟通有效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企业的组织沟通效果明显好于虚拟企业,传统企业组织沟通的可信度高,通畅性好,沟通明确,内容充实丰富;而虚拟企业的组织沟通效率却好于传统企业,虚拟企业的组织沟通的时效性好,沟通返工率低,沟通的信息有用比高。分析了影响两类企业组织沟通有效性差别的核心因素,为提高企业组织沟通的有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外语学习者历来比较重视语言交际而忽视非语言交际。身势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身势语的文化差异,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身势语。  相似文献   

17.
针对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非语言交际障碍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之间的区别、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及其分类,为跨国合作者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提供一个良好开端,使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交往实践是多极的网络主体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无限量的数字符号为中介,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新型的、高级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因为网络全球一体化、即时化、互动性等特点,使人类的交往内容、交往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交往实践由主—客单向交往转向主—客—主交互性交往,大大地高扬了人类的主体性,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导致社会交往的速度和效益空前提高,推动人类真正进入到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的普遍交往时代,为实现人类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自由个性交往的目标迈出了质的一大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炎帝文化研究经过一段时间拓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瓶颈期,需要从本体论阶段进入价值论阶段,文化传播已成为炎帝文化价值研究的核心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炎帝文化传播经历了纸媒传播、影视媒介传播、文化产业实践跨界传播三个历史时段。步入互联网时代后,全新媒介环境对炎帝文化传播框架、话语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社交化传播、短视频化传播、产业电商化、APP化传播等,成为新时代炎帝文化传播可以延伸的策略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