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许多 ,模式危机只是其中之一 ,而且就东亚模式本身来说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当区别对待 ,并划分为失败和成功的模式进行分析 ,以便最终找到适合东亚各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7月东南亚货币汇率急剧下跌所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仍未完全过去,其影响的范围已包括整个东亚地区。历史上,经济的低潮时期往往伴生军事对抗的加剧和安全局势的动荡,如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就是促成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虽然时至今日国际... 相似文献
3.
东亚金融危机中的银行危机盛斌东亚国家仓促的金融自由化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无节制地对外融资创造了条件,又为引发国内泡沫经济埋下祸根。东亚银行危机的外部原因是这些国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利用对外融资的低成本大量借入外币,使国内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通货膨胀和信用膨... 相似文献
4.
东亚各国建立经济共同体是顺应国际经济合作潮流的。但是由于各国的现实原因导致目前未能建立经济共同体。韩日两国由于已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因此韩日开始积极推进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不但会给两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对东亚经济合作也是一个有利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5.
东亚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经济崛起堪称世界奇迹,政治崛起也得确认,但东亚要真正在美、欧、亚战略大三角中均衡发展,成为世界格局力量中心还有待时日。不仅美欧亚之间发展不平衡,东亚的经济和政治间发展也不平衡,东亚作为力量中心还不明确,不稳定,还不强有力,关键是东亚还缺乏凝聚力和协调机制,力量体现还未稳定有形。东亚崛起不能单靠APEC,应有东亚合作的自身载体,EAEC应运而生是符合客观需要的。我国在对待亚太合作和东亚合作方面有否轻重缓急?作者对我国的东亚政策的政策取向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Diamond and Dybvig(1983)的银行挤兑模型嵌入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从理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出发构造了新的银行危机模型。模型表明,经济基本面的健康程度决定危机是否会发生,而外部性冲击决定危机什么时候发生。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开放和政府担保对经济增长和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国外间接投资规模条件下,金融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银行系统稳定性;政府担保不会明显影响经济增长,但能够增强银行系统的稳定性。根据本文的模型,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金融开放和政府担保,而是国外间接投资规模过大、投资收益下降以及过度政府干预和无效率政府监管。最后,我们还分析了模型对中国银行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中民间经济交流与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中民间经济交流不仅仅是在过去,即使是在今后仍然需要加强。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中,日中民间经济交流和合作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应将视野从日中扩大到东亚整个地区去考察。尤其是在中国经济繁荣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和日本都应重新审视世贸组织协定以及经济合作协定对今后经济贸易的影响,并考虑出对策。而为此,“官”和“民”都应该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和职能。 相似文献
8.
此文系苏联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研究所所长O.T.博戈莫洛夫院士就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及其前景和困难等问题答《科学与宗教》杂志记者问。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紧追并超过日本,印度、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与日本的差距也在缩小,东亚和印度的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正趋向于平衡。伴随着区域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东亚和印度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但是也有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明显不同的地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潜在市场经济体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被称之为"新兴市场",但是自然禀赋和经济开放程度的不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受到一国或地区多种经济要素的驱动和制约,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要素的变化也使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造成东亚经济格局变迁的深层次原因是资本、技术、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空间关系的变化。随着东亚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东亚已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东亚地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在世界经济遭遇困难的大背景下,东亚经济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东亚各国应该珍惜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消除彼此分歧、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居伊·索尔芒(Guy Sorman)生于1944年,1964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1969年曾就读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1970年起执教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纽约和阿根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现任法国第一个有关地方行政管理的索尔芒出版社社长.他著有《美国保守革命》(1983年)、《自由决策》(1984年)和《国家最小干预》(1985年)等专著,其中《自由决策》曾获1984年法兰西学院奖.上述三本著作在法畅销,已有英文、日文、意大利文、德文等译本在一些国家发行.本文是他在1986年11月3日至10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华访问时的讲演稿.作者在理论上是反对计划经济的,但文章写得严肃.文中对计划经济的批评和对"自由主义"的鼓吹也许有失之偏颇之处,但他提出的一些论点或许对我国学者有所启发.现将译文摘要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东亚的文化复兴我们该做些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东亚在21世纪的前景如何估计 在20世纪我们东北亚各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成了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发达国家,韩国和中国在赢得国家独立后也先后在经济上得到飞速发展。这些变化加上东南亚的发展,便引起了种种猜测估计,…… 相似文献
12.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通过签订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进行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除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以及"10 3"和10 1"等形式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应加强与东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紧密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东亚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已成必然走势,并在一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内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同欧美和北美地区相比,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或共同体的建立基本上还处于胎动时期,无论是制度体系、框架结构还是运作机制等都远远落后于欧盟等经济一体化发达地区.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三大主导力量,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更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不可缺失的支柱力量.与欧洲地区的国家不同,在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中,不仅存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而且,共同理念和区域意识也严重缺失,甚至地域定位和价值取向等也相互抵触.因此,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素和外在因素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建立起东亚一体化的共同体式的区域框架体系是极其困难的.在目前情况下,优先建立起区域内的制度诱导型经济合作关系,可谓是通向共同体式经济一体化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4.
沈骥如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3)
作者认为,当前我国已经建立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对外开放经济区(圈),有使我国统一市场遭到割裂的危险,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在恢复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以后,将面临实行自由贸易和保护我国幼稚产业这一对矛盾的挑战、世界经济中地区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挑战、东亚地区生产要素跨国优化配置——雁行式还是平等合作的挑战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挑战。文章还论述了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其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六种类型和形式,论证了我国参加东亚经济一体化合作,是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最好途径,是我国克服当前经济面临的威胁和迎接世界经济与政治向我国提出挑战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历史开始了大调整时期。这一方面是本世纪前50年历史演变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将来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过渡时期。调整时期尚未结束,要再过20—30年才能看出将来世界新秩序的轮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速了调整进程,并使调整具有新的特点。东亚在经济高速增长方面居全球之冠,但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却落后于欧洲和北美。东亚地处太平洋的中枢位置,是21世纪世界的主要竞技场。太平洋世纪正在到来,它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太平洋地区集中美日俄四雄于一洋,东盟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今后必须善处四国五方的关系。东方文化具有强调个人修养、强调群体,搞好人际关系,实现和谐统一的优秀传统。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起良好的作用。今后必须学习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推动合作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50年的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经历着历史的大调整时期;二是东亚的崛起,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力量中心;三是亚太经济合作蓬勃开展,开创亚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些都是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了高速的长期经济增长。2002年,中国为本世纪的前20年的增长确定了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中国当年的GDP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本文通过中国经济增长与东亚模式的比较,分析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可能、趋势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国际上最大、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分析和比较上述三者的发展背景、历史进程、特点和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如果将东亚经济合作机制作为一个整体与上述三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东亚经济合作的机制化程度明显落后,建设东亚经济合作机制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8.
19.
二战之后,东北亚格局进入一个急速变动与重塑的阶段。这种变动既是各国根据形势发展调整内外政策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地区局势的更新。东北亚格局的变迁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提供了最适宜的发展机会,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反过来又加速了东北亚格局变迁的步伐,并强化了格局发展的模式与趋向,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与互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差异如此之大?在过去30年内,工业国家中的日本为什么能出现经济“奇迹”,而与此同时,英国却发生了经济萧条?在发展中国家内,哪些因素使得太平洋海盆国家的经济有力地增长,而其他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却经历了经济衰退?在由A.C.哈伯格主编的《世界经济增长》一书中,20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对上述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哈伯格博士在书中论述了他们的研究结论,并概括了有关经济增长的13条“政策教训”。现将这些教训简述如下,它们均引自国际经济增长中心出版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一书的摘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