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固定专偶走婚———永宁摩梭人婚姻的当代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摩梭人盛行走婚制,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配偶双方夜合晨分,白天各自生活于自己的母系大家庭中。昔日婚姻双方无经济或伦理的义务,所生子女由女方抚养;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接受了外来文化影响、并加以本土化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时尚:固定专偶走婚。这是改变往昔走婚婚姻的不稳性为较稳定性的一种婚姻形式,是摩梭人在古老的传统基础上所作出的一种现在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6):92-95
婚姻家庭关系是人类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原始社会有过没有婚姻家庭的杂乱的两性关系时期,分析了家庭发展的四种历史形式,阐明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专偶制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专偶制,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才能实现以性爱为基础的真正的专偶制。  相似文献   

3.
聘娶婚,又称媒妁婚,是依据“六礼”程序娶妻聘女的嫁娶形式。既是中国古代广泛采用的标准结婚方式,又是法定的结婚方式,并对中国当代的结婚方式、嫁娶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寻聘娶婚的起源、习俗的演变及分类,将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聘娶婚的实质,达到移风易俗、净化婚姻园地的目的。 一、聘娶婚的起源聘娶婚的出现与“六礼”的形成紧密相连。探究聘娶婚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找寻“六礼”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太■庖■氏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①的传说,既揭示了俪皮为礼的买卖婚性质,也揭示了俪皮为礼是聘娶婚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伏羲文化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明 《社科纵横》2008,23(8):84-86
伏羲神话起源于北方,其氏族活动时代介于燧人氏与神农氏之同,处于由渔猎到畜牧、由氏族婚向氏族外婚过渡的时代.由于造八卦、制礼乐、婚姻等文化功绩,伏羲在文化传承中被尊为圣王典范和文化英雄.儒道学说发展为社会主流思潮后,对以伏羲为代表的文化英雄地位加以提升,使伏羲不仅成为他所代表的时代象征,也成为中华文化逐渐向人文精神、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黄岩  郭巍青 《社会》2002,(5):27-31
一 2001年7月,笔者回到了家乡江西省高安市下塘村进行了一项为期20大的社会调查.调查是围绕下塘村30余年来婚姻形式的变迁开展的.随着19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经济文化的勃兴,农村的通婚地域不断地走出传统的水利圈、市场圈和行政圈,但调查中笔者却观察到下塘村的招赘和村内婚现象仍较为普遍且具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制度化的招赘还是日益兴盛的村内婚,它们在下塘村的生成都有其深刻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同质婚是指夫妻双方社会人口特征比较相似的婚姻,是社会阶层固化程度的一个反映。使用2013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全国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不同社会群体选择教育同质婚、职业阶层同质婚和户口同质婚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位居教育层级两端的被访者更可能选择教育同质婚;位居职业阶层底端的被访者更可能选择职业阶层同质婚;受教育水平越高的被访者,越可能选择非农户口同质婚;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非农户口同质婚。总体而言,婚配模式的选择既体现出了个人偏好与个人理性,同时亦受个人所处社会结构位置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数据,揭示了父母教育期望对个体非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即不同婚配模式中父母通过提高教育期望,强化婚配效应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同质婚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母亲教育水平与子女自我效能感、 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呈现积极的相关性,并且作用高于父亲.高教育同质婚的"协同促进"对子女发展的边际效应最大.教育婚配对子女影响效应具有城乡与性别差异,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母亲无法弥补城乡教育发展差异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负面影响,农村父亲的教育水平对子女非认知能的影响大于母亲.从子女性别来看,母亲教育水平越高对男孩社会行为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赵晓力 《社会》2023,(5):87-111
从清末变法开始,中国婚姻法的禁婚范围经历了一个从“五服”到“三代”的转变。中国传统社会自周代以后奉行“同宗不婚”的周礼,对中表婚则听民自便,法所不禁。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典·亲属编》按照男女平等原则,将中国传统亲属分类——宗亲和外亲——改为西方式的血亲和姻亲,五服之外的宗亲和三代以内的中表亲能否结婚便成为问题。本文通过考察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自由原则与民间“同宗不婚”之礼的矛盾和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优生政策与婚姻自由原则在中表婚问题上的冲突,指出这些矛盾冲突的根源在于中西亲属分类凿枘不入,中国亲属分类是建立在社会性的“男女姓别”基础上,而不是生物性的“男女性别”基础上,传统社会“同宗不婚”和“中表为婚”是由于亲属制度重内轻外而非重男轻女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古代日本的两性地位历经了从女性主导下的男女平等到男尊女卑的变化过程,女性地位长期居高,对社会、 历史、 文化贡献巨大.婚姻制度受原始母系族外婚影响巨大,长期流行访妻婚,母系制和父系制并存.性意识较为开放,对性的禁锢较少,贞操观念较为淡薄.究其成因,在于其历史的后进性、 社会的宗教化以及禁欲色彩淡薄的伦理意识.日本古代的两性意识极大地影响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使其具有矛盾的双重文化性格、 强调地缘的共同体意识以及基于母性原理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李安琪 《社会》2022,42(2):209-242
本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以父母婚姻教育匹配构建的“新型家庭文化资本”为视角,探讨不同婚配模式下“共同养育联盟”的水平与新型家庭文化资本被激活的效率对子女学业表现影响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与低等教育同质婚家庭的子女相比,向上婚以及高等教育同质婚家庭的子女学业表现更好。其二,父母婚姻教育匹配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存在教育差距效应,随着父母间教育跨层级的增加,向上婚家庭中子女学业表现的优势递增,向下婚家庭中子女学业表现的劣势进一步扩大。其三,父母婚姻教育匹配模式对学业的影响因子女性别而异,向上婚和高等教育同质婚减弱了男孩的学习劣势,向下婚扩大了男孩的学习劣势。最后,家庭中的共同养育联盟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向上婚家庭的父亲与母亲在教养分工中建立了更互补的关系,共同养育联盟水平较高,更有效地激活了新型家庭文化资本,促进子女的学业表现。“强强联合”的婚姻教育匹配虽然成为不平等再生产的“温床”,但是,通过建立高水平的共同养育联盟这一中介路径提高新型家庭文化资本被激活的效率,则可能减缓教育不平等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1.
杨居让 《唐都学刊》2004,20(5):140-143
徐志摩和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的爱情婚恋故事说明,从爱情到婚姻的幸福与美满,都要受社会环境的限制和制约。特别是在"五四"时期,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意识仍左右着人们的行为,个性的自由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那个时代里只能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2.
王启忠 《学术交流》2001,(1):122-126
从宗族、婚姻、人际关系等方面去考察,关东古代家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点一是家、族、国为一体的宗族家庭;二是家庭婚姻的多维形态,即古代婚姻的多样性与近代婚姻的变异性;三是家庭中封建礼教的淡化与人伦关系的松弛.  相似文献   

13.
程旭 《唐都学刊》2011,27(3):102-107
中外史料和考古发现中有关祆教女性的社会生活主要有家庭、婚姻和财产,祆教信仰决定她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在婚姻上,她们多依从"血族内婚制度",多由家长安排婚姻,有很小程度的选择自由;在财产方面,享受一定继承权,但有明显的被歧视现象;在家庭地位上,处于父子家长制的内向型家族中较为不利的地位,被控制、被歧视,反映女性在男性占绝对统治社会中的脆弱性与被动性。这些发现对于研究祆教在中国的传布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The theory of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MDP) can be used to analyze a wide variety of stopping time problems in economics. In this paper, the nature of such problems is discussed and then the underlying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question of arranged marriages. We construct a stylized model of arranged marriages and, inter alia, it is shown that a decision maker's optimal policy depends only on the nature of the current marriage proposal, independent of whether there is recall (storage) of previous marriage proposals.  相似文献   

15.
苗霖霖 《唐都学刊》2012,28(2):67-71
北魏公主制度建立于道武帝时期,公主虽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皇帝在为公主选择驸马时更多地考虑政治因素,从而使公主的婚姻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民族性、亲属关系的重叠性以及婚姻的不可逆性等特点,也正是如此,才使公主的婚姻对其个人以至于北魏王朝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女同性恋者的婚姻和家庭给传统婚姻制度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亚亚 《社会》2009,29(4):107-129
男同性恋者的婚姻在近些年来的报道和研究中比较受关注,但关于女同性恋者的婚姻状态的研究却非常少,而女同性恋者的婚姻相对男同性恋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通过网上参与式观察的方式,考察了国内女同性恋者的婚姻状态。笔者选取了网上论坛中较为集中的三个焦点议题:形式婚姻、婚外恋和亲子关系,从女同性恋者所面临的婚姻压力和婚姻困境等现状出发进行分析,反思传统婚姻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对同性恋伴侣关系的不兼容性。最后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渐进方式提升大众意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婚姻制度进行修订,力图使所涉及到的各方都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身份和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7.
Legislation regarding the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s has been advocated for and opposed across distinct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laims makers on either side of the issue have attempted to have their voices heard in local and national newspapers. Newspaper personnel determine how to frame the issue, deciding which meanings associated with same-sex marriage will be highlighted and which will go unrepresen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dia framing of Proposition 8 in California, a voter initiative prohibiting same-sex marriage, comparing frames across three newspapers: one local to California,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and two national, the New York Times and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paper illustrates shifts in frames from May 2008 to August 2010, a time period extending from the vote on the initiative through two court challenges. Over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newspapers more frequently frame same-sex marriage as a civil rights issue and that those attempting to block same-sex marriage do so as a function of discrimination. Less frequently, they frame same-sex marriage as a threat to heterosexual marriag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the frames appear shift across newspapers as well as the time period of study.  相似文献   

18.
王杰  李姚军 《社会》2023,43(2):210-233
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了1978~2018年家庭背景与自身教育在择偶过程中地位交换的性别与时期差异。研究发现,在跨越出身阶层与自身教育地位的异质婚中,夫妻一方会利用自身的相对教育地位优势交换另一方的相对出身阶层优势,这支持了地位交换论。1978~1991年结婚的夫妻中,女性更多通过相对教育优势交换男性的相对出身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身阶层与教育在择偶过程中的地位交换强度不断增强,但更多体现在男性通过自身相对教育优势交换女性相对出身优势的婚配模式上,而女性的这一婚配模式呈先降后升趋势。可见,随着时代变迁,家庭背景在女性的向上婚姻流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曹学恩 《唐都学刊》2010,26(4):95-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择偶标准的变化、男女结缘形式的变化、婚姻礼仪形式的变化、恋爱年龄与结婚年龄的变化、离婚率升高、老年再婚等。婚姻习俗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婚姻习俗的变化缘于社会变革,由此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将满足个人两性情感需要和履行婚姻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现实的婚姻生活当中,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Four hypotheses about inter-racial marriage are tested, using matched data sets of marriage certificates and divorce records from the state of Hawaii across 14 year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rac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uples tend to have equal status regardless of their racial origin, but high-status individuals have more choices in selecting a mate across racial groups. When marriages dissolve, inter-racial unions tend to last shorter than intra-racial unions, and high-status individuals are more likely to divorce. In conclusion, high status gives an individual more freedom in choosing a mate and in dissolving a marriage. Status is thus associated with power in making important decisions in family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