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绍兴师爷"心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绍兴师爷地位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异常复杂的心态历程。该文通过对绍兴师爷的动机、情感、意志等心态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以求更全面地认识、理解和评价绍兴师爷。  相似文献   

2.
3.
法治的"表层化"是指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对法治形式和法治内容理解的脱节,所呈现出来的是对法治理解的表面化、肤浅化和形式化,尤其是对法治精神理解的空洞化.法治的实现是一个融合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法律文化的总体性进程.本文从我国经济、政治和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法治"表层化"的原因,提出了克服法治"表层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山寨文化"兴起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技术生活的依赖,时尚科技元素的增加,造成低端消费者对时尚风格高端产品的艳羡;加之文化部门监管不力和市场执法的疏漏,占据扩大的社会分层中低端的潜在消费者开始默许仿造产品的出现,山寨文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的卢"马成为凶马大概产生于东晋南朝,其原因大约有五个方面忌讳白色,南方少马,南人不习战,社会风气萎靡不振以及跨马一事在政治上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近来,俄美围绕着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等问题展开的斗争不断升级,并导致双方关系的日益恶化,俄美新的"对抗模式"逐渐形成;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极力向独联体渗透以及俄美在"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歧是俄美对抗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宗族弱化"的历史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转型时期乡村社会政治权力变迁格局中,宗族处于弱化地位。这种情况从历史原因来看,是由于中国社会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就是一个“有国家的社会”,它区别于“无国家的社会”,“国家”在中国的传统乡村社会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现代国家的建设中,宗族因缺乏整合社会的功能而无法走入国家的体制之内,国家对于社会,有着强烈的干预意识和巨大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威胁论"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威胁论"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造成了干扰,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威胁论"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其中西方"人心恶"观念、地缘政治因素、美国霸权利益、中外文化差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威胁论"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陕西商洛是一个移民聚居区,移民聚居区的形成既与移民迁出地的政策、社会、政治、自然等因素的"推力"有关,也与商洛区域内气候、交通、人文、政策等因素的"拉力"有关,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政府的移民奖励政策则推动了这一进程。移民聚居区的形成给商洛社会经济文化带来全面而深远的影响。研究本课题对于商洛正在进行的移民搬迁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中国本土为什么至今未能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八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绍兴黄酒行业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从绍兴黄酒业发展现状和行业环境分析入手,通过对比分析、SWOT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绍兴黄酒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研究的结论对行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越商队伍中的重要分支是越商女企业家.越商女企业家不仅具有越商企业家的一般精神特质,即"韧""勤""真""实""慎"五个方面,而且还具有女性企业家独有的特质,即,相夫教子和热心公益事业等.越商女企业家的上述精神特质,渊源于受越地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地区文化交流等因素影响下的越文化和越地丰富的名媛故事等.  相似文献   

13.
绍兴黄酒品牌由品牌产品与品牌文化两个部分构成。其品牌产品即一种酒饮料,其品牌文化来源于越文化。在产品同质化时代下,其品牌国际化的本质是其所蕴含的越文化在不同文化圈之间的位移。在这过程中,绍兴黄酒品牌既得益于越文化又受制于越文化,从而陷入越文化“困境”。对越文化实施适当的吸纳与超越可以走出这种“困境”。而绍兴黄酒品牌欲成为国际强势品牌,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使其品牌名成为通用语汇,二是使其品牌成为越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或其某一方面)的强烈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和闭关政策致使中国海权迷失,导致近代中国全面落伍,其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军事集团化的今天,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多重现实和潜在威胁,海上安全环境更加复杂,海权问题又一次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利用海洋、开发海洋、走海洋强国之路,就成为一个亟待重视和思考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为了探寻真实的存在与存在的真实,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体证工夫和施教方法.静坐即是他继"知行合一"学说之后,针对学者实存状况提出的一种证道入手工夫.静定工夫既需要"事上磨练"即社会人生的具体实践作补充,但其本身也可在默一澄心与省察克治等诸多方面同时双管齐下,以达到扫除私欲,直契形上本体的目的.为了使自己的立论更有经典的权威依据,王阳明还重新诠释了<大学>的有关章句或辞语,认为诚意乃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并将颇有认识论特点的向外格物逆转为更具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向内"正心".无论是深入心性本源寻找生命成长的主观动因,或是依据经典重新诠释以求客观印证,他最终的理想都是亲证亲历形上道德理境,使每一个体及人类整体的生命获得真实可靠的永久安顿.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与“话语”同在的同时 ,又不能不与“诗”同在。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与“话语”同在时不能不思考起的哲学问题 ,以汉字为例可以使我们加深这一思考 ;海德格尔提出了与“诗”同在时不能不思考起的哲学问题 ,以中国古诗为例能不能加深这一思考呢 ?  相似文献   

17.
"在"与"在者"的划界,规定了科学与哲学的分野.科学以因果诠释的方式把握"在者",而哲学则以领悟的方式把握"在"本身.人作为"此在",是唯一能够追问"在者"之"在"何以可能的"在者".对"在者"之"在"的召唤,乃是作为"此在"的人的存在方式本身.对"什么是存在"的追问,隐含着沦为知识论的危险.通往哲学之路的首要前提,就在于澄清哲学提问方式的遮蔽之处.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一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共244年间发生在鲁国及其他诸侯国中的重大事件。我们借助《左传》一书所载“非礼”之事,一方面可以了解春秋诸侯的僭越行为,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礼崩乐坏”的渐变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窥探春秋及其之前的社会生活风俗。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的一个核心概念Being的原始含义固然是一个逻辑系词“是”,但由西方传统对语言规范及其逻辑确定性的尊重使这个词上升到了世界本体和真正实体的崇高地位,从而使它带上了系词“是”和动词(及动名词)“存在”(及“本体”)的双重含义,体现了西方文化中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的统一,这是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的文化传统所难以理解的文化现象和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散文起源文字说认为与人类生产劳动、现实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最适宜实用的散文的起源,迟于那些并非最为实用,与人类生产劳动、现实生活关系并非最为密切的诸多文体,是不合理的。散文和其他许多文体一样,也是可以口耳相传,存在于口头语言中的。连属语言,亦谓之文。所以,人类语言的产生,就是散文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