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一平 《中国民族》2008,(12):88-90
这个宛如一口锅的村庄是我发现的。 我跟着摄制组,坐着车,在崎岖、蜿蜒、陡峭、刺激和危险的村级公路上爬行,去寻找一个跟我的小说描写一样的村庄。我的小说现在已经变成了剧本,马上要摄制为电影了。小说或剧本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而又盛开着木棉花的村庄。我们要找到这样的村庄。  相似文献   

2.
窦贤 《民族论坛》2006,(5):41-43
房舍上镶几块砖雕,也为自己长个精神从甘肃兰州沿309国道西南行,一过康家崖,便可见一座座绿顶闪耀的清真寺耸立在村庄或城镇之上,相邻的帮克楼传来的唤醒声响过村庄田野,行走于大小道路的男子头戴小白帽,女子头戴黑色或白色饰巾。经广河县,抵临夏州,这种类似异域的风情更显浓烈。在临夏州境内回族民众集中的村庄,清真寺是最具特色也是最醒目的建筑。而一般的民居,无论两层的楼房还是一层的平房,最吸引人们目光的则是点缀镶嵌在民居屋脊、檐头、墙体、窗沿、门楼的青色砖雕。即使土坯结构的房舍,在门楣或门柱处也必镶几块青色的砖雕。同行的…  相似文献   

3.
扎拉节属于甘肃临洮地区的民族盛典,区域内各村庄每年都会在节庆来临之际祭祀山神,举行传统节日活动。拉扎节活动是由藏文化、汉文化与傩文化等相互融合而形成,具有明显的番傩文化特征。本文主要对拉扎节传说、文化发展空间进行了探讨,并对番傩文化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向地方居民展示传统质朴观念。  相似文献   

4.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69%。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撒拉族、土族、满族等10个少数民族世居甘肃。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的独有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甘肃民族地区主要包括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9个民族乡。民族地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叶梅 《中国民族》2013,(10):68-68
秋天来了,甘肃高原上的树叶由绿变黄,或变红,一层层无边的艳丽,想起来应是秋色肃然的黄土地却是画一般的风情,浓汤一般的黄河水比往年更要宽厚,这是在兰州两山夹峙着的河道里看到的情景。那日傍晚走过白银市的黄河岸,天色将暗,一轮金色的夕阳却突然从云层中跳了出来,霎时将我们的眼睛照亮,河畔的村庄以及一片片杨树金光闪闪,翻动的树叶变换出各样色彩。高原的秋色原是这样的斑斓。  相似文献   

6.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大路坪村是一个"森林中的农庄",四周树木郁郁葱葱,远远望去一座座漂亮的民居和谐地点缀在山水间.这个只有400多人的小村庄,曾荣获多项殊荣,被湖北省委办公厅表彰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湖北省住建厅命名为"宜居村庄",被湖北省爱国卫生运动会表彰为"省级卫生村".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中共中央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計划期間分期分批地由內地几省抽調一些青年去支援边疆和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設,并規定我省担負支援青海、甘肃的任务。去年11月,三个省具体地訂出了执行这一决定的协議。我省人民对中央决定和三省协議是完全拥护的,并且有充分的信心去完成它。这个任务意义很大,无論就全国的經济建設講,就巩固边疆講,就实現各兄弟民族的互助合作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进步方面講,都是有很重要意义的。所以,这个决定傳达到青海、甘肃,就受到青海、甘肃两省人民的拥护;傳达到河南,就受到河南青年的欢迎,他們把帮助兄弟省建設的任务看作是我省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应有的光荣責任。所以,从省到县到社,都表示要認真执行这个决定和协議,坚决完成任务。 現在我省第一批迁送一万青年支援青海、甘肃地  相似文献   

8.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在采风的词曲作家陈哲无意间闯入玉狮场。这座半山坡上的小山村,有着古旧的木头房屋、曲折的乡间石板路、坠弯了枝头的苹果树和久违了的原始森林。眼前的景象,让这个长发艺术家的“心灵震颤”。此后,他像着了魔似的,一趟又一趟前往这个村庄膜拜。在这里,他自称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灵魂家园”。他不厌其  相似文献   

9.
试论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家族的联姻及汉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连城鲁氏家族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土司家族之一 ,以军功著称于西北地区。这个家族在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凭借成功的姻亲关系和积极汉化的调适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达到了维系家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陕西蓝田人的发现2.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3.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4.陕西临渲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5.甘肃临洮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6.青海乐都柳湾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墓地的发掘7.甘肃广河齐家坪齐家文化遗址的发掘8.陕西周原西周遗址的发现与发掘9.陕西丰镐西周都城遗址与墓地的发现与发掘10.陕西咸阳秦咸阳城及秦宫殿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11.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勘探与发掘 12.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的勘探与发掘13.陕西西汉帝陵的调查及陵园的勘探与发掘1…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天,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出现了一个在这个国家很少见的景象——人们把宪章大街从国会大厦到林肯纪念堂这一段长长的、绿草如茵的林荫大道辟成一个为印第安人举办“曼拉”(盛会)的场地。在林荫大道的一个角,印第安工人建起了一座“村庄”,围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中国的村庄>是杨懋春先生撰写的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的一部民族志作品.它和<江村经济>、<金翼>等在早期中国人类学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围绕这个村庄的多次重访,既是一种对中国人类学不远历史的追忆,更是新老人类学者间(当然还包括村民)的一种跨时空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3.
Sart一词,在中世纪以来的中亚一直被广泛使用着。十一世纪以后,这个词在中亚具有了民族的意义,确指一个民族实体。蒙元以来,居住在我国甘肃中部被黄河、洮河、大夏河、广通河环绕的山地上的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人们,也曾自称撒尔塔(Sart),这个词实际上是这部分人的族称。但由于种种局限,我国史学界把这个词译作“回回”,用以指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以后以讹传讹,掩盖了它的本来面目。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人们把甘肃中部自称撒尔塔的那部分人识别为东乡族,又一次使撒尔塔这个词失去了作为民族名称使用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正本清源,还撒尔塔以本来面目。本文认为,撒尔塔是十一世纪以后形成于中亚的一个民族,由于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用兵西夏,安西王阿难答屯兵唐兀之地和传教等原因,中亚撒尔塔民族的一部分来到今甘肃东乡地区,以后逐步形成了以他们为主的东乡族。对此,我们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据记载,Sart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五世纪作家纳沃伊的著作中,而在更早的史料中,仅有与之同义的、显然是这个词的更完全形式的Sartaqti和Sartaul这两个词。此外,它还有一些写法,如Sartavax、Sartaqtai等。对这个词,古今中外的学者解释五花八门,迄无权威定  相似文献   

14.
洲塔、乔高才让著《甘肃藏族通史》,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12月出版。该书约55万字,共分八编、二十五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甘肃藏区概况、吐蕃渊源、崛起在雪域高原的吐蕃、五代宋代的甘肃吐蕃、元代的甘肃藏族、明代的甘肃藏族、清代的甘肃藏族、民国时期的甘肃藏族等,是一部资料丰富,内容全面的通史。该书的出版填补了甘肃藏族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5.
对北海一个从事珍珠养殖村庄--黄稍村的乡村公共卫生存在的三个重要环节:疾病发生、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意在呈现出珠疍这个特殊边缘群体乡村公共卫生的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6.
甘肃回族武术:中华武林的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民风朴实,强悍尚武,特别是回族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他们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多少年来,经过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滋润和洗礼,在甘肃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回族武术体系,为西北地区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谈甘肃回族武术,首先要认识一个人——马凤图。马凤图是当代著名武术家,回族。马凤图与其兄弟马英图,以及4个儿子——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马明达形成了回族武术世家,是中国“回族武术”这一文化现象的重要代表。同时,这个家族也是中国回族史上谱系最为悠久的家族之一。马凤图…  相似文献   

17.
1989年,广西忻城县一个叫弄兰屯的壮族山村,群众自发在村头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两行大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原来,这个有2800多口人的村庄多年深受缺水之苦。1988年底,自治区民委的同志带着几位来自北京的客人,到了弄兰屯。客人是中  相似文献   

18.
追踪研究了南景这个因杨庆堃先生的著作而在海外中国研究中颇具影响的学术名村,描述了它半世纪以来从深受广州影响的近郊聚落到都市村庄的演进过程.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都市化的代表,在当代背景下对南景的再研究不仅延续了名村的学术生命,也使我们目睹了华南乡村社会"农民终结"的动态历程.  相似文献   

19.
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革理论问题讨论会,于9月16日到21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这个讨论会是以学习《邓小平文选》和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青海、甘肃、新疆等地讲话精神为指针,结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讨论了民族地区进行经济改  相似文献   

20.
扎洛 《民族研究》2005,(2):20-30
本文对西藏农区五村中宗教权威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农村的宗教权威再度成为影响村庄政治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他们多不具有沟通政府、拓展市场、寻求资源等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村庄政治中的影响受到制度性的限制。本文还对西藏农区五村中各类宗教权威及其公共服务活动做了描述,认为宗教权威的活动满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对普遍信教的村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宗教权威的公共服务活动有助于创造村庄互助、和谐的社会氛围,强化村庄内部的凝聚力,从而对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形成一种“文化支持”,有利于村民福利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