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东 《兰州学刊》2006,4(10):168-172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出现,其中一个较突出的方面,就是在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立足于我国当前工业化的生产力,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足于由这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所带来的人们思想上的相应变化,继承和发扬我国“重民”、“爱国”等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国外法治文化的精华,不断地改革公民与国家关系中同现代社会发展方向相悖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地在当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树立起权利与义务关系明确且和谐的现代公民与国家意识,不断地致力于公民与国家和谐关系的构建,从而不断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家的特性在于公私的和谐统一。但由于公私观的差异,中西现代国家成长出现不同的历程图景。具体而言,在"私本位"的公私和谐观影响下,西方现代国家是在国家权力和公民社会相互增权的进程中生成的。而在"公本位"的传统公私对立观的影响下,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却不同。一方面,由于受公私对立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显得曲折、坎坷。另一方面,由于"公本位"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呈现出从国家对社会的渗透与扩张,到国家与社会的同构,再到国家对社会的放权从而逐步生成公民社会的历程图景。因此,从公私关系的角度解析现代国家的成长历程,能为解释中国现实问题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社会资本是目前国内外探讨的两个前沿性理论问题,其中政治与文明的结合是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的价值诉求,而社会与资本的结合是现代公民社会运转的必然,二者是考察当下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两个视角。文章试图利用国家-社会-公民的分析框架来考察政治文明与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关系,认为政治文明与社会资本在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中是动态依存的,而二者依存的动力机制是提升公民资格,其中主要在于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公共精神、培植公民品德,因此,政治文明、社会资本和公民资格的有机结合是理顺现代国家、公民社会和公民个体三层次关系的介质,也是推动其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159-165
在近代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且进行向心化运动时,建构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国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诞生了一个公民社会,这是中国公民社会的不例外之处。但中国的公民社会并非与国家互动互塑,国家的选择性培育导致了国家与社会之间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这是中国公民社会的例外之处。从全球视野来看,相对于中心地区理想类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而言,晚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欠发达的。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中,市民社会的发生和发展,一方面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关系密切,同时也有赖于现代公民意识的觉醒,而清末学校的国民教育与国民意识的塑造正是为公民意识的觉醒服务的。国民意识的渐次生成带来了救亡的希望与专制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意识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体现爱国主义与公民自身发展要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意识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公民意识不能自发形成,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时代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尤为重要。 福利概念的基本涵义是幸福美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是现代国家的永恒主题。现代社会生活、社会政策议程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大量各式各样理论政策争论议题(issues)。理论政策争论议题与通常的社会问题(problems)存在诸多本质性不同。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理论建构是社会政策研究和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政策争论议题是现代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社会政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重要。社会福利理论核心是社会、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发展与理论建构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主要从福利政策两难和八个核心理论争议角度,描述分析欧美国家社会、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基本结论是:社会、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实质是社会与福利的关系。社会与福利关系实质是国家与公民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关系核心是人的需要满足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艳霞 《人文杂志》2007,(3):175-178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排斥、消极公民、政治冷漠等公民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不仅制约了政府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与国际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相违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关系的扭曲与不和谐,对此,只有以协调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为基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市场领域、国家领域和公共领域和谐共处,才能够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为提高政府的综合治理水平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京希 《文史哲》2012,(2):153-161
当下中国的政治发展,面临着向现代政治和后现代政治的双重转型的艰巨任务:既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又要通过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实现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和谐互动。政治领域的这种转型必须跳出政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阈,充分顾及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协同跟进,和以四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为原则的整体性推进。如是,方能取得政治发展的生态化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阈中公民身份的双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调权利的自由主义模式和重视公民责任的共和主义模式.将公民身份这一核心政治概念引入当代中国追求和谐社会的视阈之中,我们发现,臣民文化传统和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平等公民身份的现实障碍.通过国家-公民与公民-国家来双向建构公民身份,使政府形成以公民权利为本的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理念,让公民通过公民社会等途径形成对国家的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各种义务,从而才能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勾勒出一幅和谐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