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要流行封建地主制;在法兰克帝国,最终确立封建领主制;在阿拉伯帝国,则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居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三大封建强国,怎么会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封建制度呢? 一一般认为,封建制度是在奴隶制度崩溃的基础上产生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基本地区,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曾分别属于奴隶制汉帝国、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的版图。在这三大奴隶制国家,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就已各具特点。在汉帝国统治下的中国,部分奴隶来自外族战俘、奴隶市场和奴产子,但大多数奴隶直  相似文献   

2.
关于拜占庭帝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史学界经过多年的论争,迄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由于奴隶制经济危机以及科洛尼佃农制的流行,从公元四世纪起,拜占庭帝国奴隶占有制剥削形式便让位给早期封建剥削形式。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四至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奴隶制关系还占优势,只有到了七世纪,在斯拉夫人入侵和帝国境内奴隶、隶农革命运动打击之下,拜占庭帝国奴隶社会才告崩溃,他们认为无论是被赋予彼库里的奴隶或科洛尼佃农都还不是封建社会的直接生产者。那么,拜占庭帝国奴隶制度崩溃和封建社会产生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彼库里奴隶制和科洛尼佃农制到底能否视为已经形成的封建生产关系形式?拜占庭帝国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拜占廷帝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域历史最悠久的大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又是传播古典文明的中心地。公元四至五世纪,在人民起义和蛮族大迁徙的双重浪潮冲击下,已趋腐朽的西罗马奴隶制大帝围迅速瓦解。而以君士坦丁堡为新都的拜占廷帝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和完整的政治官僚体系、在历经同样的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却能屹立千载,其原因在于帝国奴隶制社会在漫长封建化过程中有它自身的成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公元716年,阿拉伯人发动了对拜占廷帝国最大规模的远征,并在717—718年封锁围攻君士坦丁堡。在这次保卫战中,拜占廷帝国在军力方面完全处于劣势,但复杂多变的天气成为拜占廷帝国的强大援军,是拜占廷帝国扭转颓势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恶劣的天气有效地消灭了阿拉伯士兵,同时极大地损耗了阿拉伯军队的战略物资储备。面对恶劣天气带来的意外打击,阿拉伯军队士气全无,内部失和,心态失衡,将失败视为神意,进而将君士坦丁堡视为不可攻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索科托帝国的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封建关系、奴隶制关系和酋长统治下的部落社会。在这些经济成分中,究竟哪一种占主导地位,国内外研究者的看法尚不一致。鉴于详尽地研究该国的奴隶制关系,是准确地判定其社会性质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国内迄今又无这方面专论,因此这篇旨在探讨索科托帝国奴隶制的文章,对于问题的深入研讨或许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事业波澜壮阔、史无前例。阿拉伯文化之所以光辉灿烂、影响深远,在公元八至十二世纪居于世界最高水平的地位,大规模的翻译事业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拟对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事业发展概况及其原因,翻译事业的主要成就和作用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文萃与信息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的成就 王建娥在《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中撰文说:中世纪阿拉伯史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它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学家,更体现于阿拉伯史学所具有的广博视野、深刻内容和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记载了阿拉伯帝国的朝代更替、治乱兴衰,而且涵盖了阿拉伯疆域以外的众多地区、众多民族和众多国家的历史变迁。它不仅记载了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宗教法律,而且记述了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异教世界的山川、地理、风物人情。这种广阔的社会文化史视野,是希罗多德以后直到伏尔泰之前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不曾拥有的。阿拉伯历史学的思想是深刻的:一些杰出的阿拉伯史学家已经开始形  相似文献   

8.
古典时代希腊城邦经济、政治的实际状况及其总体发展趋势表明,希腊城邦在公元前4世纪不具备向高一级国家组织过渡的历史条件,不存在将逐步为专制主义的奴隶制帝国所取代的历史趋势;马其顿征服希腊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开始,前者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并大大超过同期的希腊诸邦。奴隶制城邦必将为奴隶制霸国或进而为专制主义的奴隶制帝国所取代,这是古代世界国家发展的逻辑的必要性,不是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凯撒对高卢(确切说,是“长发高卢”)的征服,在罗马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奠定了凯撒个人独裁的基础,使罗马政治体制由共和制转化为帝制;更应值得提出的是,它也为罗马补充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扩大了海外市场,从而保证了罗马奴隶制向其顶峰继续发展,为帝国初期奴隶制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深入地分析凯撒征服高卢的作用,不但是正确评价凯撒的历史地位所必需,而且,通过这种分析,可以认定征服战争对罗马奴隶制发展的必然联系,进而对罗马奴隶制的兴衰规律有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阿拔王朝时期的阿拉伯伊斯兰音乐是中世纪阿拉伯音乐艺术发展臻至完美的音乐,它承先启后,兼收并蓄,既以自己的鲜明特色在阿拉伯帝国疆域内奏响了它的最强音,又光芒四射,给东、西方音乐以巨大的影响。本文在论述阿拔斯王朝时期的音乐概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时期的音乐理论、声乐及器乐,并对该时期音乐的成就地位及对东西方音乐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雅典帝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人从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宗教诸方面强化对广大属国人民的统治,几乎完全剥夺了各属国的主权。雅典帝国是雅典人的国家,不是主权国家联盟。雅典帝国的形成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雅典帝国的形成,是雅典人征服、奴役异邦人的结果,是雅典奴隶制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伯里克里时代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文化昌盛的历史前提。雅典帝国的形成和瓦解,是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东地中海及周边地区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充分肯定雅典帝国在雅典乃至希腊历史上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丝毫不应忽视它的另一面,即雅典帝国的富足和强大也是建立在征服、奴役甚至屠杀异邦人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2.
7~13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四邻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利用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统治阶级的奖掖政策,创造出了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带有伊斯兰教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不仅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把它贡献给了人类,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要流行封建地主制;在法兰克帝国,最终确立封建领主制;在阿拉伯帝国,则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居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三大封建强国,怎么会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封建制度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纸术对8-11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孙锦泉中世纪阿拉伯科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学者们已作过多方面的有益探索,诸如,统一国家形成以后,经济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在文化上的必然反映,哈里发政府对发展科学文化采取了明智的政策和措施,阿拉伯帝国有效地吸收了被征服...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经济在8至15世纪出现了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繁荣的局面,达到了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其原因与帝国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地理条件的优越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东、西罗马帝国从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在罗马历史上称帝国时期。公元一至二世纪史称前期帝国,奴隶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它的版图北部扩大到今日的英国、西德、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部到达幼发拉底河,南边包括埃及、苏丹北部、利比亚、突尼斯、阿尔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在中世纪呈放光彩,对世界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两大文明渊源不同、特色各异,前者是伊斯兰文明而后者是古老的基督教文明,由于拜占廷帝国和新兴的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使这两大文明一开始就发生碰撞,但军事冲突并没有妨碍相互间的文化交流。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的关系涉及阿拉伯与拜占廷两大帝国数百年间的战与和、直接冲突与直接交往,是两大文明不断接触、反复较量、碰撞而又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运用语言势差结构理论,以阿拉伯帝国、十字军东征时期的西欧、辽夏金元清帝国的翻译为例,论证了其翻译的非殖民性,对当前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泛化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一世纪末,罗马帝国的边界扩展到了高加索、叙利亚和阿拉伯一线,在此后的数个世纪内,帝国的东方边界基本一直维持在这一地域,为应对帝国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敌对国家的需要,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制定了不同的东方军事政策,针对帕提亚帝国主要采取攻势,而针对对萨珊波斯帝国则坚持纵深防御,这些军事政策基本都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古罗马奴隶制共和国转变为奴隶制帝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历史巨大变革中形成的“三头同盟”,对促进以至完成古罗马政治制度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弄清“三头同盟”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历史作用,无疑是古罗马史研究中的一大课题。 “三头同盟”产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