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为“一把手”,有人洒脱有人忙。洒脱者,容光焕发,游刃有余;忙者,焦头烂额,烦而至极。烦之所在,家里有人等,路上有人拦,会场上有人找,办公室有人缠……“一把手”尤其财政这样“吃香”部门的“一把手”常常深有感触。因此,有的累丁自己烦了家人;有的忙了自己远了朋友;有的急了自己闲了同事;有的甚至损了自己还得罪了领导。  相似文献   

2.
我们习惯了社会学家谈论贫富分化,实际上,经济学家来剖析这个话题时别有一种锐利。收入分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模糊问题”,但是某些经济学家对此讳莫如深。有人公开反对调整社会分配关系,说这是“小农平均主义,红眼病,民粹主义”;有人以“效率第一”反对“社会公正”,说这样会“造成历史倒退”;有人宣布“经济学无道德”,主张“价值中立”,但是回避对中国的收入分配作实证研究。中国许多经济学家对寻租进行估计,数量是惊人的。我关于“权力资本化”的实证性研究,估计20年来利用权力转移的资产有3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6年的国…  相似文献   

3.
安妮 《经营管理者》2011,(11):72-72
据国外媒体报道,有人将乔布斯视为神,有人则认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乔布斯极有个性,可以激励周围的人,但也可也将周围的人撕得粉碎。下面是13个证明他是“混蛋”的事例。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希特勒是有“个人魅力”的,他叽哩咕噜地胡扯一通,信众如痴如醉,欢声雷动;希特勒还有幽默感,他到陆军部队视察,见战士在打蚊子.便说:“这不是陆军做的事.这是空军要于的活。”霍梅尼回到伊朗.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可以说是天下归心.欢呼声像巨浪立即颠覆了巴列维的王权。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外交就像一场假面舞会:表面上,各方觥筹交错,把酒言欢;但脱下燕尾服,就不是那回事了。著名揭秘网站“维基解密”不久前曝光了美国国务院机密文件,让美国尴尬不已。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担心那些电脑里的外交机密——毫无疑问,在黑客们看来,  相似文献   

6.
人们经常以“杀鸡给猴看”来形容惩治某一贪官后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而在少数地方。“杀鸡给猴看”的招数竞然失灵了,“鸡”到是杀了不少,但“猴”并不害怕,有些“猴”甚至连看都不看,这一现象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决策探索》2004,(1):27-28
有人问孙广信:“常人的观点认为,发财的人都是有背景的,你这个亿万富翁有背景吗?”孙广信:“背景?我的背景就是认真。”是啊,孙广信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用3000元的复员费开始创业,一步一步走向他事业的巅峰。  相似文献   

8.
弟弟刘乐毅,今年25岁,2008年7月毕业于某重点大学,拥有档案管理学本科学历,现留居省会城市,月薪不足1500元;姐姐刘艳,今年33岁,1993年初中毕业,两年后南下打工,熟练掌握电子装配技能,每月收入2000多元。  相似文献   

9.
杜新 《领导广角》2001,(6):44-46
曾经有人称他为“熊猫教授”,现在有人称他为“白头叶猴之父”,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是他的追求超越了纯粹的桂冠与金钱。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11,(15):25-26
我们迎来了表达的“黄金时代”,但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一方面,有些声音被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难以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也有些声音只是“说也白说”,意愿虽表达,问题未解决。这些.都可谓无效表达,有人称之为“沉没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领导者》2009,(5):46-47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黄土地给了他特有的质朴和勤奋;他毕业于高等学府,四年的高校生涯给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他曾担任党校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的激情和汗水;他扎根于基层,怀揣一份对党的赤诚,对群众的深情,6年如一日,用行动践行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工作誓言……他就是济南市振兴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槐荫区人大代表边祥为。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找你     
刘国芳 《领导文萃》2008,(1):150-152
他对面那套房子好久都空着,没住人。但有一天,有人搬来了。这户人家搬来的当天晚上,就有人来敲他家的门了。他开了门,看见一个提包的人站在门外,这人说:“请问杨处是不是住在这儿?”  相似文献   

13.
顾雏军,“顾氏制冷剂”的缔造者。他用几亿资金吞并了市值几十亿的企业,上演了“四两拨千斤”的并购神话。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代“资本运作高手”,有人称他为中国的“资本教父”。但是在法律风险面前,他自己把自己打到了。  相似文献   

14.
李云飞 《决策》2014,(1):88-88
不久前,中部某市对所辖区县的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微调,其中一位身任政府常务副县长的80后得到升迁。有人认为这是他沾了年轻化的光,还有人认为他是有背景:我则认为,他是懂得有权“不”用。  相似文献   

15.
<正> “海归派”创业人,你在家乡还好吗?家住四川达州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的夏铭臣八年前毕业后去了美国,在一家生物研究所工作。两年前,他带上自己的三个专利项目踌踌满志地回到国内。开始寻找投资者。这期间,他先后与成都高科技园区、重庆留学生创业园、昆明科技园,以及几个知名民营企业有过接触,但都因种种原因而使谈判搁浅。至今,他除了花去大量差旅费之外,一无所获。他在接受《西南经济导报》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财     
<正> 几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决定下海经商。说实话,他是属于那种聪明绝顶的人,从不干“使自己吃亏的事”,大事小事总拿别人开涮。在待人处事上,确实表现得既机智又有分寸,因此有人喻他“比猴还精”。他对这个称谓颇有点沾沾自喜。决定下海时,自认为就是经商的料,然而,他踏入商海以后,却一次又一次地落入人家的陷阱,好几次差点血本无归。有次在酒桌上,他私下对我说: “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我真是拍肿了脑袋都没有想通。”我问他: “你是不是总在算计别人?”他不语。后来,我不客气地帮他解题: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你太“精明”。别忘了:傻瓜干不了最蠢的事,最蠢的事都是精明的人干的。  相似文献   

17.
华晨  辽法 《决策探索》2005,(12):30-30
他在证券行业有“中国股票第一人”的名号;他曾是中国首位“世界青年创业者大奖”得主。他曾使自己的资产在4年里成万倍增长,1996年其资产达30多亿;他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全中国级别最高的奖学金。之后,法院一纸判决,让他有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判死刑的亿万富豪。他,就是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璟。10月14日,他本该被执行死刑,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18.
台独首领廖文毅 廖文毅,“台湾独立”的最早鼓吹者之一。1910年出生于台湾云林。30年代初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工学院,1932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密歇根大学工学硕士、俄亥俄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廖文毅任台北市公共事业管理处处长,并创办《前锋》杂志。1947年,他主持成立了“自治法研究会”,开始鼓吹“台湾独立”。这时,廖文毅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二二八”事件发生后,他被圈进了通缉名单,只得仓皇出逃。  相似文献   

19.
东方 《管理与财富》2002,(10):74-75
李嘉诚:果断进退 能进则进,不进则退,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成功之道。" 20世纪50年代后期,欧美兴起塑料花热中,他迅速生产塑料花;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他迅速购买了大量土地;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迅速入市炒作,毫不手软。这样,他的资产像气泡一样膨胀起来。" 李嘉诚投资果断;但遇到棘手的事,他又能像投资时一样果断地抽身而退,毫不拖泥带水。在一次国际城市内幕交易买卖中,他遭到了别人的诬陷攻击,因此声言要打一场大规模的官司,后来他明白此举“劳神伤财,于事无补”、“双方都没有赢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政治系统中,“圈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中国历史上,政治官场一直是凌驾于百姓之上的特权系统,也因远离普通民众而充满了神秘色彩。改朝换代,荣辱沉浮:“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呼风唤雨纵横捭阖,有人蹉跎坎坷黯然失意:有人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有人崖岸刚毅洁身自守;有人特立独行君子和而不同,有人见风使舵结党营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