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单亲家庭的脱贫致富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佩芳 《浙江学刊》2002,(5):169-172
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农村仍存在着一批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单亲家庭 ,其中尤以女性为户主的单亲家庭 (下称单亲母亲家庭 )占多数。本文结合全国经济强县绍兴县的实际 ,分析单亲家庭的成因和现状 ,进而分析单亲母亲家庭占多数的原因并列举其类型 ,探讨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单亲家庭脱贫致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尤为显著的是工业化未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中国工业化迫切需要通过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来实现整个经济的动力转型.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推进农村和城市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让各类发展要素在自由流动中不断优化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与教育之关系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向;目标模式及保障机制;目前应着力抓好的工作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具有普遍性,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求不同的高职教育与之相适应。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更具有特殊意义,它将成为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均衡发展的基点,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影响广西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伯兴 《创新》2009,3(2):49-51
影响广西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工业、人才和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加快广西沿边地区经济发展应当从依托区位优势、利用资源对接、以城市作为辐射、加强对外劳务合作和完善沿边地区旅游产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三角洲是粤港澳和苏浙沪,从2001年两地的经济业绩看,长三角洲增速较快,优势在于其产业结构较具长期竞争力,而珠三角的优势在于其金融资本的实力远超过其现有的经济实力,因此,广东经济工作的重点 应放在加速粤港澳联合以及加大对生态、基础设施、科教的投入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潘泽泉 《探求》2005,(2):26-29,25
城市化过程中,硬性地在大、中、小城市发展道路中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都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最终将吞噬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阶段性成果,建立一个思考的基点和基本的分析框架将对政府决策、学界理论探讨、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社会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二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实施的是赶超战略,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重积累轻消费。第二个阶段实施的是脱贫战略,其特点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区域非均衡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分别表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协调表现为低价工业化进程和高价城市化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十一五”期间,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程骅 《创新》2009,3(10):5-11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增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化的进程仍然不会放缓。面对经济周期的"后危机"时期,我国城市的转型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即:可以充分吸取世界先进城市转型的经验、教训,并对国内城市在转型发展方面的探索进行评估,依据当前中国处在城市化加速期的阶段性特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理念来推进城市的科学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本文在国内学者研究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经济发展潜力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潜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潜力次之,北部生态功能区域潜力最弱,研究结果为科学分析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空间路径视角分析了伦敦都市区与城市群的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表明,伦敦都市区与城市群是英国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域;目前英国都市区与城市群区域大多处于人口逆城市化阶段,但伦敦都市区已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循环;国际人口迁移是促使伦敦都市区人口增长、进入再城市化阶段的主要因素.文章提出,应该更多地从空间路径视角研究中国都市区和城市群区域的人口城市化问题;需要以政策措施适时引导上海都市区和北京都市区的人口空间分布;在交通和信息设施不断完备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都市区与城市群区域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周期将会缩短.  相似文献   

13.
祁恒珺 《社科纵横》2005,20(1):108-109
经济振兴 ,关键在于教育 ,在21世纪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裕固族地区发挥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教育,提供合格人才,以教育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从而攀升经济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社会单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凸现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和谐社区的构建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广州市天河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概括出广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其城市碳排放量的降低,且主要是通过促进融资贷款、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三种机制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经过变换核心解释变量、改变实证回归方法等方式,研究结论依然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还是低,数字经济发展均可以促进京津冀地区城市碳排放量的降低;环京城市与经济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均促进了其碳排放量的下降,但在非环京地区这一效果不显著,而非经济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则加速了其碳排放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仙忠云 《社科纵横》2005,20(4):10-11
“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因素,各方面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地区。在新形势下,西部民族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彭兵  陈旭堂 《浙江学刊》2015,(2):215-219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也拉大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就发展本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可以说是所有欠发达地区碰到的共同问题,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后果。中国一直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并在制度和政策上都给予这些地区极大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幸民族文化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特色资源。然而,要想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脱贫和赶超两大发展任务,仅仅依靠特色文化旅游业显然是不够的,发展路径的探索仍是摆在面前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介入”是中国学者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种中国外交新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中国需要对北极事务实施“创造性介入”。当前北极地区的现状为中国“创造性介入”提供了活动空间,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介入北极地区事务,并正在进行身份、制度、技术等路径的探索。“创造性介入”的引入,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极地外交水平。促进了世界极地事业的发展,其“实践性”和“建设性”的理论特色,为中国和平崛起、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新动向与地区秩序重构为主题,首先分析了东北亚国际形势变化的背景——地区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在此背景下地区内外相关国家进行的重大政策调整,其次分析了东北亚地区秩序的演变、地区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地区秩序的重构。主要观点是共同体秩序将是东北亚地区秩序的未来发展方向,达到这一目标将经历渐进的发展过程,包括经济共同体先行和主要国家协调共治等中间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面临着基础设施、人口结构、公共卫生、利益冲突、能源资源、环境污染、价值观冲突、城乡分化等诸多风险.继续推进城市化需要尊重城市化自身的规律,着眼于加强规划、改进管理,特别是扩大和改进制度供给,从而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