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国灿 《浙江学刊》2003,(1):218-221
两宋时期 ,浙东南地区的农村经济日趋高涨 ,人口大幅度增加。在此基础上 ,随着州县城市的兴盛 ,特别是各种市镇的大量兴起 ,开始了其农村城市化进程。不过就总体发展水平而言 ,此期浙东南地区的农村城市化尚处于缓慢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对于发展城市经济而言,城市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是驱动现代城市经济的两个轮子.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信息)的积聚,从而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本身又积极地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配置城市资源.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内在关系,推动现代城市经济的更快发展.在回顾已有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展开了对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互促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品质、效率令人瞩目,但其拓展与深化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问题.化解高速城市化带来的诸多城市危机,建设美好、和谐的城市,满足人类居住的向往,生态城市化理应成为探索可持续城市化的理想路径.要真正认识并走向生态城市化,应充分了解时代以及城市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树立合理的城市生态价值观念,最终将对生态城市化的把握和认同落实到人类的道德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分别表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协调表现为低价工业化进程和高价城市化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十一五”期间,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居聚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特别是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表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聚落城市化发展是被动地受工业化进程牵制而逐渐形成的,其路径的独特性取决于推动聚落城市化的基本矛盾的独特性。中国的聚落城市化是建立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交叉点上,这是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巨大的人口压力不仅挑战着城市的容纳力并压迫着城市系统内的资源水平,因此中国的聚落城市化中的根本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实现生态化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聚落主体的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城市人的反城市情结与农村人的望城心态的矛盾。特别是庞大的农业人口,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涌入城市,也带来如人口、交通、生态等诸多现实问题,更加剧了中国聚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6.
唐宇婷 《创新》2014,8(6):82-88
当前农民工在城市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状态,既不利于农民工发展也不利于城市化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农民工的各方面资本存量不足。资本存量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框架。首先,农民工与土地资本存在着矛盾的关系,土地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之一;其次,影响农民工城市化的资本因素分别是来自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来自政府的制度、经济资本,以及在市场化运作下,农民工在城市消费支出扩大,导致城市化成本增加也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从主体资本存量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半城市化原因,能从与农民工相关的主体方面更加详细地对原因进行探讨,以便于化解农民工城市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郭艳华 《探求》2013,(4):10-17
新型城市化是广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是城乡一体、城乡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当前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已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面临着二元结构和体制严重制约和束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扩大、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农村经济并存、农村改革发展滞后、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等主要挑战。基于城乡和谐发展的广州新型城市化实现路径应突出"一个核心、两大重点、三大支撑"。其中,"一个核心"即提升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两大重点"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大支撑"即产业发展互补、空间发展融合、社会发展和谐。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战略与城市经济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在城市化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许多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 ,阐述了作者对于城市化战略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城乡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化过程存在着城市化网络体系均衡发展问题,城市化网络体系的变动的原因是报酬递增所引起的,城市规模就是根据其边际收益的大小而变化的.建立引力均衡模型,提出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没有恒定性的最优城市规模范围的观点.聚集规模的不同,城市由小到大,其边际收益逐级加大,要素从规模边际收益相对低的聚集点向规模收益相对高的聚集点流动.应建立城市发展从分散的乡村到集中的城市、从封闭的农村和城市到开放的互联的城市网络结构转型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民公民权利缺失对中国城市化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但是我国由二元经济变为一元经济所经历的历史阶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历明显不同,传统的新古典二元经济分析框架主要关心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忽略制度和公民权利因素,因此传统的二元经济理论也无法诠释中国的经济转轨现象.中国公民权利的二元性制约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具体表现为:政治权利的二元性造成了城乡分离制度的累计效应;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和土地财产权利限制了农民选择的能力;迁移自由权利限制了农民选择的空间.我国现在进入城市化和现代化关键发展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化,必须破除二元公民权利制度障碍,实现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高城市化质量是我省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着重从产业结构转型 ,文化变迁、社区整合、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社会工作对城市化的支持功能 ,最后 ,提出应在我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 ,并对我省今后的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城市化与个人的城市化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对于城市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一个是宏观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研究社会的城市化;一个是微观的角度,即个人的角度,研究个人的谈市化。社会的城市化是指一个社会随着工血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特质得到发展,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传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个人从农村进入城市,要经历一个从权村人到城市人转化的过程,这就是个人的诚市化。就目创我国的城币化来说,合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的历史必然性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连喜 《探求》2005,2(6):37-42
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城市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城市化在取得重大历史进步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代价。在中国,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是各级政府极力推行的重要发展战略,但也在特殊的国情下衍生出诸如劳动力的过剩与流动、“城中村”病灶、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等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马约生 《日本研究》2003,46(4):41-47
城市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化 ,从广义上说是指传统的、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从狭义上说 ,它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城市人口迅速集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功能更加适应工业化、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的历史过程。1本文将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 2 0年代作为日本早期城市化的阶段。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是日本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化的发展 ,对日本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  在前工业社会 ,农业始终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城市“不…  相似文献   

15.
杨芳勇 《社会工作》2008,(23):20-22
一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一定经济条件下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是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工业化进程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  相似文献   

16.
符松涛 《社科纵横》2008,23(10):112-113
农业的发展是罗马帝国早期城市化得以发展的基础.人口的聚集,消费的集中,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构成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源.帝国的经济政策和城市化政策促进了罗马帝国经济的繁荣.都市生活的推广改变了罗马和行省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集聚经济利益成为导致早期罗马帝国城市化的最根本动因,是决定性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苏南城市化的战略转换与多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社会》2002,(12):23-25
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其显著特征是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为主转变 ,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 ,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这三个转变综合的空间形式是市镇数目的增多、都市地域的扩大和都市地区的出现。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是近代工业化的直接产物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苏南地区乡镇工业蓬勃兴起 ,小城镇迅速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为了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潮流 ,苏南地区从城市化仍滞后…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有关城市化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仙娥  刘惠敏 《唐都学刊》2003,19(3):98-101
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模式都各有特色,中国面临着实现城市化的任务,不同地区城市化模式也各不相同。从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及中国几个典型地区的城市化模式的不同特点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化发展不能固守某一模式,关键是要能创造性的找到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农业向非农业产业转化、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过程的统一,其进展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农村过剩人口增长速度和城乡人口增长率的差距。世界城市化始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20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工业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920  相似文献   

20.
弥漫式泛城市化格局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高密度地理空间形成了较强的空间均质化效应.在这基本状况下,浙江城市化是一种呈“面状”、分散推进的进程,具有均衡化、弥漫式等重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浙江人口及产业集聚点的快速空间扩张过程,进而从环境动因、制度动因、全球化动因等角度分析了浙江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动因.文章最后认为随着浙江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和人口结构的优化,即将迎来城市功能和品位加快提升、城市布局加快优化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