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外华商网络的构成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禹东 《社会科学》2006,(3):106-111
海外华商网络是以海外华人商人群体为特定主体,以家族、族群、地区、行业、社团等为社会基础,以五缘关系为联结纽带,以共同利益为核心的泛商业网络。从横向联系看,它是一个由海外华商的社会网络和经济网络所构成的复杂综合体。从整体上看,海外华商网络是一个具有封闭性与开放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商网络将华人企业编织进了广泛的国际商贸市场,有效拓展了海外投资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华人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并且也深刻改变了海外华人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华商网络的积极性和独特性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缺陷.在灵活运用海外华商网络引导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经济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海外华商网络在促进中国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商网络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商网络将华人企业编织进了广泛的国际商贸市场,有效拓展了海外投资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华人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并且也深刻改变了海外华人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华商网络的积极性和独特性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缺陷.在灵活运用海外华商网络、引导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经济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中国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如何利用海外华商网络,达到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海外华商网络功能的有效结合?本文分析了当代海外华商网络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利用华商网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家庭或家族制度作为有别于市场和政府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也影响着海外华商的经济行为。比较海外华商家族企业与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目的在于廓清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中国经济转轨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论海外华商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海外华商网络龙登高华商网络,是指海外华商在非政治化的、形态不同的联系中,凭藉血缘纽带、基于经济利益而形成的泛商业网。正如80年代日本式企业管理模式曾风靡全球一样,海外华商独特的经营模式,也可能使世纪之交的管理学出现新的变化,其网络化经营尤为引人注...  相似文献   

7.
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代前期到鸦片战争前夕,闽南人一直主导着海外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宋元时期,明代中期以后,以漳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成为中国走私贸易的中坚.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等,都是闽南人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闽南人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组构海外商贸网络等活动中占有先机.郑氏海上帝国时期是海外华商网络的黄金时代,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集团掌控了北起日本、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华商网络.  相似文献   

8.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重要途径。基于地缘优势及我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东盟国家被认为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理想投资地之一。在我国企业投资东盟的过程中,广大的华侨华人和海外华商网络是我国企业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借海外华商网络投资东盟,可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有助于我国企业了解东盟的投资政策与环境,同时,可充分发挥广西及其沿海省份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9.
陈尚胜 《文史哲》2007,24(1):103-112
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前期(1368-1505)的海外交通政策曾相互影响。洪武时期,由于明太祖在海外交通政策上推行勘合制度,曾促使海外穆斯林商人借助官方使节的身份开展对华贸易活动;永乐时期,海外穆斯林商人则把明成祖的“通四夷”政策引向西洋(印度洋)地区,郑和正是凭借了海外穆斯林的商业网络而使下西洋活动获得成功;宣德以后,明朝停止主动派遣使节下西洋,海外华人穆斯林则在中外海上交往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通过与海外穆斯林的交往,明朝社会也形成了一个诚信守规、扶贫济苦、清洁卫生的的伊斯兰文明观。  相似文献   

10.
产权体系是企业制度结构的中枢 ,是影响企业效率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也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企业制度构造最本质的要素。海外华商的企业产权制度经过长期的吸收、融合、变迁与调整 ,逐步形成了既有与西方企业产权制度相似之处 ,又有所区别的独具特色的产权制度构造。对此类深具华文精神的企业制度进行探讨 ,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企业改制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作者2005年在马来西亚对二十八位华商和经理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获得了不少口述的个人生活史资料。在近三十位受访人中,他们曾经或现在工作的单位五花八门,他们的经商或从业经历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影响他们成功是相当复杂多样的:有的成功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的成功是偶然因素促成的,而不一定是某种必然因素影响的结果。本文大致地分析和总结出了八点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华侨华人经济问题研究的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学术界在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的研究方面有明显进展 ,尤其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有所深入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问题有 :关于海外“华人经济”的概念、性质 ,华人经济在居住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华商经济网络的功能与内涵变化 ,亚洲华人企业集团的兴起与发展 ,海外华人资本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华人经济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针对上述问题的争议 ,本文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当前浙商研究中对浙商的群体特色及其界定缺乏严肃思考。本文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来考察当代浙商,揭示了当代以农民为主体的浙商群体与中国市场化进程的特殊关系。当代浙商群体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交易组织的创新者,实现了由传统的农民商人向专业化商人的转变,并以专业市场作为贸易和产业的联系纽带,为浙商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确引进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认清当前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我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演变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侨乡侨批业和侨汇发达 ,形成了以外购内销为特点的侨乡社会。新中国成立后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也出现了多种联系方式。随着海外社团日益国际化 ,出现了以地缘、血缘为主的社团回国寻根热 ,侨乡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内地。改革开放后 ,侨乡靠政策、技术致富 ,而侨乡新移民的文化素质不容乐观。随着新移民留学生人数的增加 ,文化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高校和科研单位成为“新侨乡”。不同时期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的不同特点 ,成为今日政府制订侨务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权 《学术探索》2014,(12):137-141
综观学界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海外华文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体系及教育实践,而且还与中国的世界形象、海外华人与当地族群的关系、海外华人的内部关系密切相连。本文对这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指出其中还存在的不足,并为中国正在快速推进的语言与文化输出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媛 《社会科学》2012,(4):158-167
商业移民通过模仿当地"可识别性"极高又昂贵的建筑构件形式体现了对本土社会潮流的追随与顺应;并展现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在移居地社会里取得经济与人口优势的群体移民住屋有明显的回归原乡家庭结构与伦理空间的特点。商业移民建造的华丽大屋,不仅仅是建造者的炫耀性消费,也为家族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相似文献   

18.
试析新世纪华侨学府侨生的文化双向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因此我们不应忽略在中国华侨学府求学的侨生群体。侨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是一群特殊的传播使者,由于身份特殊,他们在国内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就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双向传播特点。侨生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海外文化的传播者,这种文化的传播不仅是双向的,而且是自觉的、主动的、相互的输出和接收。在双向文化传播中,最受益的当属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深刻理解华侨的爱国情怀,保护华侨利益,关心华侨健康,重视华侨教育,团结华侨,推动祖国解放、建设和统一事业。他关于华侨和侨务工作的论述与实践,是毛泽东、邓小平侨务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冀商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商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商邦之一.早在战国时期,赵国就有着浓厚的经商意识和经商之风.近代以来,"老呔帮"、"冀州帮"、"张库帮"、"高阳帮"、"武安帮"、"天津帮"等商帮活跃在清末民初的商业经济舞台上,耳熟能详于中国乃至世界商界中.冀商所创造的辉煌商史,在中国商业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