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近年电视剧《潜伏》的白日梦情结,反顾上世纪70年代麦克罗比的少女杂志《杰姬》分析,由此来切入后现代女性主义,可以发现它的立场是,以往女性主义的全部策略,都是建立在“女人”这个一成不变的范畴之上,故而后现代女性主义是以颠覆传统性别、性向中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社会等级秩序,引为己任.诚如朱迪斯·巴特勒所言,今天对妇女的歧视仍在继续,但是性别研究也关注性别身份等一系列新问题.这可见,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看来,性别歧视的对象,已经从笼统的妇女,转移到形形色色的“第三者话语”了.由此关注这些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事实上也成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王淼 《理论界》2007,32(1):170-171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自20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理论和思潮。它是在女性主义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原因和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是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遇和结合的理论产物。因此它有着自身鲜明的理论观点和特征,在当代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对指导我国妇女的自由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种解构的知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剑波 《人文杂志》2006,(6):154-封3
女性主义后现代论是女性主义知识论与后现代主义交汇的产物。它否定任何形式的宏大叙事,拒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倡导多元方法论,强调社会性别的流动性,肯定具有差异性的女性主体在追求平等中的作用;它质疑诉诸普遍性、必然性、客观性、理性、本质、一致、总体、基础以及终极真理和实在,拒斥力图超越人类境遇的任何尝试;它强调对世界、自我和善的任何详尽描述的当下性、片面性、偶然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可争论性。女性主义立场论虽有不少困境,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流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却有重要的知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方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学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不仅以性别身份的文化构成论变革了长期以来的性别问题和性别观念,还作为一种跨学科领域或方法以一种全新的性别视角构成来重新审视教育管理,对现有教育管理理论进行批判、反思、重构。从而赋予教育管理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完善、中和了两性经验并能有效指导实践的教育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已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用发展的眼光透视,我们欣喜地看到它从萌芽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语言体系,并以特有的时代风姿积极投身于中国当代艺术建设,取得了构筑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史的阶段性成果.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焦虑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介评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一个新的女性主义思潮.虽然表面上看后现代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某些相似之处,并且后现代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进行了充分发挥.但两者的本质却相去甚远,因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种"宏大叙事"并予以批判,它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概念都将失去效用,同时大部分后现代女性主义都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着女权理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待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和认识是偏颇的.女性主义思潮要想取得真正进步,必须吸收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原理和理论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杰 《河北学刊》2007,27(4):253-255
本文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所诉求的诸多新型范式,如反本质主义的差异性女性思考、男女性别二分结构的颠覆以及酷儿理论特别是性别表演理论的建构等进行简要清理。在此基础上,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面临的宿命性困境,如话语突围的无奈、反本质主义的无根性以及女性主义研究目标的脱轨等,作出了本土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路上思索--中国类后现代小说叙事的成就、局限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后现代小说叙事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特的景观.它超越了以往历代小说的艺术传统,引发了中国小说叙事的艺术变革.作为一种机遇,它能否更好地发展关系到中国新时期小说是否能够与世界趋于同步.然而,类后现代小说无论就其时间和发展现状都决定它无法定型、依旧在路上行走的地位.所以,在总结其功过得失的前提下,探讨其未来应当如何发展就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文化与宽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所倡导的是一种宽容的文化,但以“解构”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 把宽容推向了放任的边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修正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极端解构倾向的基础上,指出宽容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求不同话语间的沟通,继而实现自我超越,而非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所倡导的是一种宽容的文化,但以"解构"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把宽容推向了放任的边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修正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极端解构倾向的基础上,指出宽容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求不同话语间的沟通,继而实现自我超越,而非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11.
萧辉  萧放 《江汉论坛》2001,(5):30-34
传统社会是家族的社会,家族社会以岁时礼俗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团聚宗族,联系乡里;以人生礼俗塑造家族传人,保障宗法文化的传衍。中国传统文化的绵长与家族力量的深厚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13.
"土家道教化"与"道教土家化"的文化流变中所包含的对立统一规律,为我们揭示了道教与土家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反相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反腐倡廉的意义、形势和对策等方面论述了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的反腐倡廉思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时候,认真学习党的三代领导人 反腐倡廉的光辉思想,回顾他们反腐倡廉的伟大实践,对于在新世纪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倡 廉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要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精神的关系。从历史大时代与小时代、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的关系来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现时代精神,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内容来看,大科学、大实践也是现时代精神,它们的形成和出现既深刻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内在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催生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特点来看,全球化同样也是现时代精神,它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也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大力强化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16.
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中外古今,无论宫廷与民间,无论主流与非主流,史学大多具有参与意识。历史学家应该积极地参与现实生活,但历史学家参与现实社会生活,主要是以史学来参与而非其他。因此,历史学家如要积极参与现实生活,首先必须积极参与历史生活,亦即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把自己重新体验并赋予生命的真正历史奉献给人类。百对当代人类文明重物质轻精神的严重缺失,历史学家不应该保持沉默,更不应该无所作为。必须和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广大科技专家中的有识之士一起,共同纠正现今文明的缺失,并且用自己的学术精品,用自己的智慧与热情,营造健康向上的使人类免于继续沉沦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7.
民国会馆的演变及其衰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民国以后,会馆这一民间社会组织进入衰亡期,经历了向同乡会、同业公会以及商会和存袭原有名称三种转变。就其衰亡的原因,一是内部固有的落后性即封建性,二是社会的变异使其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乐传新 《江汉论坛》2001,2(5):55-59
狭义相对论通过光速不变的公设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但这种时空实体──“绝对空间一时间”,仍然保持着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本质涵义,狭义相对论并没有揭示时间和空间对物质及其运动的依赖关系,只是突破而没有否定牛顿绝对时空观;广义相对论从引力相互作用这一侧面,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之间的统一性,全面地破除了牛顿绝对时空观,广义相对论才真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自然科学基础。我国哲学界由于存在的先入之见,拔高了狭义相对论而低估了广义相对论的成就,以致造成了在阐释狭义相对论时空理论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80年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贡献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 论两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坚持继承与发 展的结合,坚持领导与群众的结合。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程和经验中,我们所能得到 的最大启示就是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开放的 科学。  相似文献   

20.
创新理论的演进及近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燕 《江汉论坛》2001,39(12):28-30
文章在较全面地评析国内外各种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创新理论的三个切入点:要加强对转型期制度创新理论问题研究;应加强对中国的地方创新系统的研究;以我国东部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为蓝本,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地方创新系统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