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孔与反孔是20世纪初年重要的文化论争思潮.学术界对反孔思潮一向重视,发表的成果较多,对于尊孔思潮的研究也时而出现,不过对处于反孔派与尊孔派之间的中间派,或日“反孔尊孔折中派”则少有涉及.从重读历史的角度看,折中派在反孔尊孔思潮中对于孔子学说采取更为理性的态度,其思想上的稳健性和客观性以及言论上的合理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并引发我们对现代思想文化史发展线索的深入思考.文章从折中派对孔子及其学说的主要观点、折中派与尊孔派反孔派的异同差异、研究折中派的学术价值与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误读理论是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涵盖了不确定性、互文性、反形而上学等重要解构思想。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文学接受的角度,认为误读是读者对具有“召唤结构”的文本在不同历史语境中作不同“填充”,区别于作者原意,也区别于杜撰;二是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误读理论在此作为比较文学方法论而受到重视;三是对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对单个西方学者的相关论著的系统研究,还需要加强对解构主义误读理论内在体系的研究,增进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误读是中西文学阅读中亘古就有的现象 ,不过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当 代。误读产生有着一定的时代、民族、个人因素。误读产生在创新的基础上 ,并且开拓了审美领域 ,挖掘出了新意。不过误读存在着正误与反误 ,而且过于强调误读的超越往往会忽视继承。面对误读 ,要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总原则 ,并全面对待不同个性化的阅读 ,树立正确的误读观 ,使社会主义文学阅读园地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4.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伦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斯宾诺莎伦理学坚持从理智中引伸出道德的基础、内容、标准和理想来,具有理性主义的显著特征;其思想内容可凝结为“意志和理性是同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在理智的指导下控制情感”以及“至善即对神的理智的爱”等相互联系的著名命题。斯宾诺莎把理性主义全面、深刻地贯彻于伦理学中,具有强烈的反宗教神学道德观的历史意义;在理论上也富有令人注目的辩证法因素。此外,面对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掀起,斯宾诺莎伦理思想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尤应为我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说作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经济关系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要求什么样的伦理学说,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规律。法国唯物主义者的伦理学说特别突出地表现了它与当时法国经济关系的密切联系,是它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观点的继续,当然也是反宗教教会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各社会阶级的斗争或多或少明显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1页)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之争,绝非一般的学术之争,归根结底,它是当时两个阶级、两条政治路线斗争的明显的表现。与此相联系,在历史上存在的“尊孔反法”与“尊法反孔”两种对立的思潮和派别,也绝非出于人们  相似文献   

7.
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初探朱宗顺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是民国初年兴起的一种反对尊孔读经、主张教育必须符合共和精神的教育思潮。它是在民国初猖獗一时的复古主义逆流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给教育上的...  相似文献   

8.
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伦理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伦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斯宾诺莎伦理学坚持从理智中引伸出道德的基础、内容、标准和理想来,具有理性主义的显著特征;其思想内容可凝结为“意志和理性是同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在理智的指导下控制情感”以及“至善即对神的理智的爱”等相互联系的著名命题。斯宾诺莎把理性主义全面、深刻地贯彻于伦理学中,具有强烈的反宗教神学道德观的历史意义;在理论上也富有令人注目的辩证法因素。此外,面对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掀起,斯宾诺莎伦理思想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尤应为我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后现代思潮对医学及医学伦理学的影响。认为现代医学危机和医学伦理的困惑正是体现了传统现代性的不合法性 ;后现代思潮是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是对现代性的解构与超越 ;医学伦理学发展到生命伦理学阶段 ,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医学伦理学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0.
日本当代右翼思潮是近代右翼思潮的继续和变型,从其意识形态根源及其本质来看,与近代右翼思潮一脉相承。其重新泛起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紧密关联。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右翼思潮又表现出新的否定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侵略历史翻案的时代特征,其泛滥对日本、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内部存在异常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争鸣,但它也有能够反映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之共同志趣的发展主题.试图重建资本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重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道德关系、拓展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和范围、寻求化解道德分歧的伦理路径、塑造后现代道德文化精神等不仅反映了不同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在对待西方伦理学传统、关注现实道德问题、追求伦理学理论创新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近倾向,而且反映了所有后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共有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2.
混沌的现代性--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总体特征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视野中的现代文学史叙述,要求将其视为一种“中国化的现代性”展开的方式。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现代性特征表现为:首先是错位的现代性前提,即与西方现代性的“分化”特征不同,中国现代性追求的恰恰是政治、道德、审美等一切层面与力量的“统一”;其次是误读的现代性资源,即中国现代知识界对西方现代性的误读、误植与误用。其三是暧昧的现代性矛盾,既表现在现代性与前现代性之间,也表现在现代性内部;其四是混浊的现代性哲学,其主要表现就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混浊,在深层则表现为一种含混的整体思维与重统一而回避对立的“中和性”。  相似文献   

13.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之争是流贯西方哲学史的基本问题,经修正的本质主义较之反本质主义更具说服力。一些文学研究者追随反本质主义思潮提出文学反本质主义,但对本质主义和本质论缺乏必要区分。他们没有注意到西方美学界反本质主义的失利,对一些西方文论大家的本质主义也存在明显的误读。因此,文学研究中的本质追问涌现着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伴随它的时代迈入"不惑"之境?必须回应具有前沿意义的三大追问:"道德哲学"如何"成哲学"?"伦理学"如何"有伦理"?"中国伦理"如何"是中国"?"不惑"之境的要义,是以认同与被认同为核心的现代中国伦理学的安身立命。"成哲学""有伦理"是在现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中的"安身",核心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中国"是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立命",核心是中国气派。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现代伦理学面临"哲学认同"的危机,危机源于两大学术误读:对于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哲学气质的误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误读。现代中国伦理学必须回归"精神"的家园,透过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的建构而"成哲学"。"无伦理"是现代伦理学研究最明显也是最具标志意义的"惑","道德"的话语独白导致"无伦理的伦理学",它根源于中国伦理学传统的断裂和康德主义的影响。"是中国"不仅是中国理论体系、中国话语体系、中国问题意识,而且是伦理道德和伦理学研究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文化天命;不仅关乎伦理学研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关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文化自立。迈入"不惑"之境必须完成三个学术推进:由概念诠释系统到伦理道德一体的问题意识的推进;由学术气派到学术使命的推进;由"礼义之邦"到"伦理学故乡"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从春秋末期至今两千四百多年来,尊孔与反孔的斗争一直十分激烈地进行着。中外反动派和历次机会主义路线头子,都是尊孔派。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在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从来是站在反孔斗争的最前列,对孔孟之道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今天,回顾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有助于我们在批林批孔的斗争中努力作战。毛主席教导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孔丘是妄图开历史倒车的反动派,孔孟之道是反动剥削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武器。劳动人民是被剥削阶  相似文献   

16.
人性问题在伦理学说中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不仅以往在伦理学说中曾有过极大的论争,就是当今伦理学界也存在不少意见分歧。然而,伦理学既然是一门关于研究社会道德的学问,而道德上的善与恶,又总是与作为主体的人相关联,它或直接表现为主体行为的现实的社会价值,或表现为经过主体的总结概括而形成社会对主体行为的要求或义务,或又表现为通过主体的活动,主体的选择及创造而升华了的具有普遍现实或自觉形态的社会价值。因此,对人性问题的科学说明,以及对人性与德性的关系的正确认识,也仍然是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不同,俄罗斯的伦理学在产生之时就具有了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唯物主义倾向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作用重大。伦理学的唯物主义倾向与社会思潮的世俗化转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作用密切相关;此外,唯心主义道德哲学理论体系的非彻底性也给伦理学唯物主义元素的生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人性问题在伦理学说中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不仅以往在伦理学说中曾有过极大的论争,就是当今伦理学界也存在不少意见分歧.然而,伦理学既然是一门关于研究社会道德的学问,而道德上的善与恶,又总是与作为主体的人相关联,它或直接表现为主体行为的现实的社会价值,或表现为经过主体的总结概括而形成社会对主体行为的要求或义务,或又表现为通过主体的活动,主体的选择及创造而升华了的具有普遍现实或自觉形态的社会价值.因此,对人性问题的科学说明,以及对人性与德性的关系的正确认识,也仍然是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伦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外向化"和"内向化"两大趋势。前者表现为政治哲学的复兴,后者表现为道德形上学和道德心理学的发展。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和梳理康德的道德哲学,通过分析康德伦理学的"意志"、"理性"和"自由"等关键概念,反思康德伦理学三大公设的道德心理学意义,并在道德心理层面重新考察康德与黑格尔的伦理学说关系,从而初步勾勒出康德伦理学的道德心理问题的基本框架和关节之处。  相似文献   

20.
浅议跨文化新闻传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今国际新闻传播思潮,呈现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心理信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这组笔谈文章选自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国际新闻传播思潮研究》博士学位课程书面讨论。其中的主要观点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既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又信守全球新闻自由原则,并建立两者间的统一性;跨文化新闻传播推行文化间的非垄断化市场原则、传播技术均衡原则、新闻报道平衡原则。国际传播中的他国形象误读是普遍的,并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同时也是双向的、不平衡的,传播弱势国家被误读的机会和程度要大得多;在现阶段,寄望他国媒体改变我国形象误读现状不太现实,只能从自己入手,作多方探索。一度流行于美国的新新闻主义思潮,曾以新闻采访和写作上的突出特点名噪一时;新新闻主义的骤然兴起与迅速衰落,对于我国新闻理论的建设和新闻实践的探索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